激战古北口:《长城作战日记》史录

程龙

自从1933年元旦当天日本关东军在山海关挑起冲突以来,驻守在潼关的国民党第十七军第二师师长黄杰,就一直关注着北方局势的发展。在占领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之后,日本似乎并没有停下脚步的迹象。年初的二十多天以来,日本空袭了热河重镇开鲁,关东军向西集结,逼近热河东部门户朝阳。这一切印证了黄杰的担忧,热河将会是日本的下一个目标。而热河一旦失守,则平津危在旦夕!地形图上,横亘在热河与平津之间的燕山山脉格外醒目,上面的齿状符号吸引了黄杰的注意力—长城!

一个月后,黄杰率领的第二师在北平北郊古北口长城南天门附近与关东军第八师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这场持续了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是长城抗战中最为著名的战斗之一。黄杰在战斗间隙写下了《长城作战日记》,不但记录了自己指挥作战的战略战术、作战经过,还收录了大量往来电报,全面复原了古北口抗战的整个过程。今天读到它,我们仍可以感受到战斗之惨烈,仍能体会到中国军人为保卫国家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一、驰援古北口

 

日本刚刚在山海关挑起事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就向蒋介石发出了求救的急电:“山海关事件”与九一八事变如出一辙,这标志着日本将要有大动作,东北军势单力孤,热河危急,请火速增援!蒋介石给张学良回电所用的信纸抬头上写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信笺”。此时的蒋介石正在南昌督战,对红军的“围剿”激战正酣,江南的中央军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抽调北上。他希望张学良的东北军先担负起守卫之责。

张学良的判断并没有错。1933年2月23日,日本驻北平总领事馆向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罗文干呈递了一份外交文书。文中首先声明,热河省是满洲国的一部分,而东北军在热河的存在则是对满洲国主权的侵犯。文中进而要求东北军撤出热河,并规劝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归顺满洲国。这份无异于宣战书的文件,暴露了日本当时一系列军事行动的真实目的。蒋介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鉴于江南中央军仍无法抽身,他只好立刻指示驻守西北的十七军黄杰第二师、关麟征第二十五师、刘勘第八十三师迅速开进北平通州地区集结待命。得到命令的黄杰在潼关召开了“北上抗倭”的誓师大会后就立即出发,日夜兼程赶往北平。不过,当他赶到通州时,前线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日军推进的速度之快超出预想。关东军派出了第八、第六两个师团大举进攻热河,其中,由川原侃率领的第八师团第十六旅团是日军的先锋队,他们配备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和坦克,机动性和作战能力远超东北军。川原旅团并没有直接向热河省会承德推进,而是高速插向承德与北平之间。热河省主席、原东北军将领汤玉麟未做任何抵抗便放弃承德,狼狈逃回北平,他的速度比川原旅团还要快。汤玉麟因此背上了“临阵脱逃”的骂名。日本在1934年出版的《第八师团战功史》中透露,川原的作战计划是高速迂回承德背后,切断汤玉麟东北军与北平的联系,然后将其全部包围歼灭。为此,川原旅团特意配备了全机械化的部队。汤玉麟一方面责令东北军节节阻滞日军前进,一方面将政府机要和部队主力逐步撤回关内,使川原的作战计划全部落空。川原对于阻击他的东北军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他们“训练有素、抵抗顽强、作战机敏”。然而,也正是因为汤玉麟的不战而逃,川原旅团才得以快速推进至长城一线,逼近古北口外围。

3月7日,张学良通电辞职。得到消息后,前线东北军人心浮动,驻守古北口的东北军王以哲部主动撤离防线退回北平,川原旅团立刻跟进至长城脚下。幸好关麟征率领的第二十五师及时赶到古北口,顾不上休整,他们立刻投入了阻击川原旅团的战斗。长城沿线的军事指挥权从张学良转移到何应钦手中,这标志着国民政府的中央军全面接手长城防线。

古北口就在北平与热河的分界线上,由北向南流淌的潮河把这里的崇山峻岭切开了一个狭窄的山口,明代的戚继光在此修筑了金山岭、司马台等长城。由于这里易守难攻,又是连接北平与热河通衢大路的必经之处,因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刚刚抵达古北口,就依托长城建立起一道防线。不过,川原旅团并未给第二十五师以休整喘息的机会,关麟征所部对周围地形环境还不熟悉,尚未构筑好防御工事,就遭到了日军地面和空中的联合攻击。在飞机和炮火的掩护下,日军将第二十五师的古北口阵地撕成了两段。尽管关麟征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反击,但第二十五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损失了2/3的兵力,关麟征本人也身受重伤,古北口阵地落入敌手。

就在第二十五师失去战斗力的时候,黄杰率领的第二师赶到了密云石匣镇。这座小城如今沉睡在密云水库的水底,但84年前,这里却是长城抗战的前线指挥部。接替了长城防务的第二师已无法在古北口城关立足,不得不退守古北口以南四公里的南天门。这里是古北口长城防御体系的最后一道关口。

 

二、积极备战

 

川原旅团在夺取古北口城关之后,并没有对遭到重创的第二十五师进行追击。川原并非不想长驱直入,但长城是一道具有政治和军事双重意义的分界线,能否越过它,可不是一个旅团长所能决定的。日军这次军事行动的目标是热河,并不包括长城以南的华北,此前日本宣传机器所叫嚣的,也只是热河与满洲国的关系,与长城以南区域无涉。川原在《第八师团战功史》中承认,他没有得到越过长城一线的相关命令,不敢造次,只好在古北口等待关东军的最高指示。第二师充分利用了川原的停滞不前,从容接替了第二十五师留下来的防务,并开始在南天门构筑新防线。

黄杰首先对南天门的地形进行了勘查,他在日记中写道:

南天门位于古北口西南约四公里许之潮河右岸,当平古大道要冲,为通往北平最后隘口,敌军所必争之要地。附近峰峦重叠,山地绵亘,虽有长城之固,潮河之险,然地形复杂,隐蔽死角尤多,使敌易于接近我阵地,乃防守之一大缺憾。

八道楼子位于山上,此山高于南天门约一倍,建有长城角楼八座,其得名或由此八座角楼。此地形势险要,为敌必争之地,亦为我必守之地。

根据勘查结果,黄杰在八座长城角楼上布置了火力,构成南天门左翼防线,居高临下控制潮河谷地,配合河谷中的南天门主阵地阻击日军。黄杰还分析了第二十五师遭受重大伤亡的原因,他认为修筑防御工事是当前的要务:

我军既无战车、装甲车, 炮兵火力亦不如日军,更无空军协助,一切皆处于劣势,因此,我军临阵应特别注重工事之构筑。

在考察了南天门、八道楼子附近的地形后,他发现这里“地质均岩石山地,构筑工事必须另备工具”,于是立即致电北平,采购了大批钢条和铁锤,要求一线官兵自凿半人深的掩体。这些措施都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减少了第二师的伤亡。

3月13日到4月19日的一个月里,古北口相对平静。期间,日军虽然偶尔炮击南天门阵地,但并不派大量兵力前来进攻,川原一方面在试探第二师的火力部署,一方面等待军部的命令和增援日军的就位,以期发动总攻击。

这时,从喜峰口方面传来了赵登禹大刀队奇袭日军获得胜利的消息。为了牵制、骚扰日军,黄杰也组织了大刀别动队,展开对日军的夜袭。他在4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以大刀、手榴弹逢敌砍杀,毙敌甚众。敌军见我来势勇猛,匆忙退入古北口城内及迤南高地。”而敌军报复性地向南天门阵地发炮攻击时,第二师“除少数哨兵监视其行动外,余均避入掩蔽部,故少伤亡”。

4月19日,川原旅团得到了越过长城的命令,其任务是以军事胜利为下一步的外交谈判争取有利形势。此时,日军已经向古北口调集了一万兵力,其中还包括一千余名伪军,配有坦克十余辆、装甲车三四十辆、飞机六七架。完成了集结准备的川原开始向第二师发起猛攻,南天门战斗正式打响。第二师官兵依托八道楼子长城天险,打退了伪军和日军的数十次进攻,书写了长城抗战史上可歌可泣的一笔。

 

三、南天门激战

 

南天门阵地处于地势较低的潮河河谷,其西侧高山上的八道楼子是附近区域的制高点,这里成了南天门阵地安危的关键所在,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

4月21日凌晨三点,日军驱使千余名伪军作为先锋,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向八道楼子发起了攻击。黄杰命令师野炮营集中火力进行反击,而步兵则沉着应战,待敌接近山腰时,用机枪扫射,若敌更近,则“以大刀、手榴弹勇猛出击”,经过近三个小时的肉搏,歼敌五百余人。就在剩余的伪军行将退却时,受到在后方督战日军的逼迫,不得不返回战场,既不能进,又不能退,“死伤枕藉、积尸如山”。双方战至黄昏,伪军在日军的支援下卷土重来,第二师官兵与再次冲上阵地的敌人展开肉搏。就在此时,日军突然以猛烈的炮火轰击八道楼子阵地,完全不顾伪军与第二师正成犬牙交错之态,一晚上竟然发炮三千余发,由于众多官兵在阵地上与敌肉搏,并未进入掩体,因此损失极大,长城上的八座敌楼被日军夺去两座。黄杰的悲愤之情在日记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我左翼八道楼子一地,着弹三千余发,工事尽被荡平,骨肉悉为灰烬,我阵亡营长聂新、吴超徵之遗体,卒于机炮重量炸弹之下,化为乌有,其状之惨,何堪忍言。

22日,黄杰组织兵力,试图夺回失守的两座敌楼,但由于日军掌握着制空权,第二师的行动均在敌监视之下,而部队进攻时,又遭到敌机和火炮的联合压制,故而始终无法收复失地。不但如此,第二师所控制的六座敌楼也连续遭到日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大部被毁。鉴于八道楼子工事尽失、无险可守,第二师不得不放弃左翼长城制高点,退至山下固守河谷中的南天门主阵地,八道楼子的丧失使南天门守军陷入了被动。

23日,由铃木美通率领的关东军步兵第四旅团也赶到了古北口,实力增加一倍的日军开始了对南天门阵地的强攻,这一次全部是装备精良的日军机械化部队,而不是伪军。早在4月19日战斗打响之前,川原就叫嚣七天之内必夺取南天门。现在,距他立下的军令状只剩下两天了,日军的进攻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为了能避开第二师的火力、迅速接近南天门阵地,日军使用了数百枚烟雾弹,步兵依靠坦克、装甲车和飞机的掩护而向南天门逼近。第二师缺少反坦克和防空武器,只好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集中以大刀、机枪和手榴弹攻击日军步兵。23日、24日两日,第二师每天打退日军六七次冲锋,与敌肉搏达五六次之多,伤亡巨大,但南天门阵地岿然不动,始终在第二师的控制之下。正面攻击不成,日军又沿南天门向西运动,企图迂回侧翼。黄杰命令郑洞国率领第四旅进行阻击。郑洞国抢先占领附近高山,并以大刀别动队奇袭日军,成功阻止了川原和铃木旅团西进,稳定了南天门侧翼。

为了指挥战斗,黄杰已经多日未眠,24日深夜,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一首七言律诗《反攻古北口》:

夜色凄其月不明,长廊徒倚听钟声;望乡楼上回征梦,古北城边袭敌营;漠漠离怀伤五内,轰轰弹雨彻三更;且看一战擒倭虏,留得云台万世名。

25日,第二师已经连续作战七天七夜,以一个师对抗兵力两倍于己的日军第十六和第四旅团,以大刀、步枪和手榴弹等劣势装备抵御了拥有重机枪、烟雾弹、装甲车、坦克和飞机的关东军精锐主力,毙伤伪军、日军四千余人,顽强将敌人阻截在南天门。在此期间,第二师官兵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伤亡三千余人。七昼夜的奋战也使部队极为疲惫,战斗力锐减。鉴于第二师已经完成了阻击日军南下的任务,十七军命令刘勘率领的第八十三师接替南天门阵地,第二师转移至后方调整。经此一役,川原和铃木旅团也遭到重创,锐气顿消,不得不退回古北口休整,直到半个月之后才又恢复向南天门的进攻,而川原放出的“七天之内占领南天门”的大话也成了历史的笑柄。

第二师在南天门的战斗惊动了国民政府,蒋介石特意发去了嘉奖电:

北平密云徐军长、第二师黄师长、惠副师长、各旅、团、营、连、排长暨各官兵公鉴:

此次我第二师在古北口南天门,与倭寇血战七昼夜,屹然不动,卒能击退暴日,力挫寇氛,虽牺牲甚大,悲痛甚切,然足以表现我中华民族革命之精神,亦可以慰总理与阵亡诸将士在天之灵矣。希我将士继续努力,奋斗到底,完成革命使命,发扬我国民革命军神圣光荣之历史,本委员长有厚望焉。

5月中旬,川原和铃木旅团恢复了向南天门的进攻,第八十三师在阻击行动中付出了巨大牺牲。何应钦下令放弃长城,全线后撤至昌平、沙河一带,长城作战宣告结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日军也未南下进占北平,双方签订了《塘沽协定》,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长城一直是双方默认的军事分界线。

长城抗战是日军在占领热河、向华北渗透的过程中,与中国军队沿长城一线所发生的一次大规模阵地战。

长城抗战的意义十分重大。中华民族反抗日寇入侵的决心被彻底激发出来,“长城”成为团结全民族的精神符号。

长城抗战也锻炼了一大批军事将领,他们是最早一批在前线与日寇作战的指挥官,由此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善于总结的黄杰写下了《长城作战日记》,为日后对日作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如何利用工事掩体抵御日军火炮和空袭的经验被其他部队广为借鉴。黄杰后来还曾指挥淞沪、豫东和滇西战役,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位杰出将领。在第二十五师和第二师任职的杜聿明、郑洞国等人当时还只是旅长,但他们在古北口战斗中得到了历练,在目睹东北军与中央军的派系之见给国家民族所带来的灾难后,他们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民族大义,纷纷投身抗日战场。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