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漱石的错误根源及其蔓延

孔日广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准在党内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严禁在党内拉私人关系,培植个人势力、结成利益集团。对那些投机取巧、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人,要严格防范,依纪依规处理。坚决防止野心家、阴谋家窃取党和国家权力。”在党史上,饶漱石因搞分裂和非组织活动被党中央处理,其中的教训深刻而令人警醒。饶漱石的错误也不是一次性形成的,通过对他如何当上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这一段落的剖析,可以大致还原饶漱石错误思想面貌的几个侧面,从而体会党中央如何避免此类错误发生所做的工作和思路,更加深入理解从严治党的必要性和历史依据。

 

 

新中国建国之初,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饶漱石。

时为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一书记、华东军区政治委员的饶漱石,论级别,当然是有资格充任此职的。然而,按当时的惯例,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主席,均应由各大军区或野战军司令员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就曾两次提议由华东军区司令员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将军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可后来,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竟为饶漱石。这是怎么回事呢?

1953年12月7日夜,来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高干会议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被毛泽东召到西郊玉泉山去谈话。此时毛泽东已发现高岗和饶漱石结成反党联盟。毛泽东找陈毅谈话正是对饶漱石搞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毛泽东比谁都清楚,要说了解饶漱石莫过于陈毅了。所以在陈毅到京的第四天,就把他接来谈话了。

在轻松的气氛中,毛泽东先询问了华东执行总路线的情况,谈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和国家领导体制以后,毛泽东忽然问:“饶漱石这个人怎么样?”

陈毅搞不清楚毛泽东提这个问题的用意。他考虑到饶漱石已调到中央任中央组织部部长,而十年前,在延安时毛泽东曾制止他谈论饶漱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饶漱石,曾用名梁朴,江西临川人,1903年生。1922年秋进入上海大学学习。上海大学是中共早期创办的著名干部学校之一,曾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摇篮”,有好几位中共早期领导人曾在该校授课和活动。1923年,饶漱石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饶漱石离开上海,到东北从事地下工作,先后任共青团北满省委书记、中共满州临时省委常委并代理书记。

1929年6月,饶漱石被送往苏联。在莫斯科,饶漱石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和锻炼。学成归国后,1932—1935年间,任上海工人联合会主任兼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全总上海执行局党团书记,属于党内那种在十里洋场见过世面的人物。1935年,他又受命去了苏联,任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还被共产国际指派到西欧、美国等地开展共产党的地下秘密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饶漱石回国参加抗战,被中共中央派到皖南任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协助东南局书记项英开展工作。饶漱石到皖南后,很快便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与项英发生了争执。

饶漱石的发迹,始于“皖南事变”。

1941年初,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使“亲者痛、仇者快”的悲剧事件,致使北伐名将叶挺身陷缧绁,袁国平自戕,项英、周子昆被叛徒杀害,而饶漱石却祸中得福,得以崭露头角,声名鹊起。

由于饶漱石长期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或是在国外,直到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前,尽管他也用小姚、梁朴作笔名发表文章,但并未引起多少人的注意,他在党内仍可以说还是默默无闻。“皖南事变”发生,“小姚”“小饶”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延安和新四军来往的电文中。开始一般同志还不知道这“小姚”“小饶”是谁,后来才知道,这“小姚”“小饶”就是饶漱石。

1941年1月8日夜,陷于顽军包围中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发现项英与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等人突然不见了,马上就去找饶漱石,告诉饶漱石这一不正常的情况。叶挺说:“所谓新四军的创造者都走了,政治上我不能解释,我很气愤。”饶漱石立即以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和新四军军分会委员的身份召集领导干部开会,和叶挺一起掌握部队,支持和协助叶挺指挥部队奋战突围,挽救危局,并及时给中共中央和在盐城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发电报,除报告事变真相和部队情况外,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态度:“我为全体安全计,决维持到底。”刘少奇复电称:“望你尽力维持挽救危局。”

由于饶漱石在历史上曾几度在刘少奇领导下工作,对刘少奇一直很尊重,而刘对饶也很了解,尤其是近两年饶在皖南反对项英的机会主义的错误,有所耳闻。

鉴于项英、袁国平、周子昆等擅自离开领导岗位,尚不是中共党员的军长叶挺身边缺少政治助手,刘少奇即向中央去电建议:“项、袁在紧急关头已离开部队,提议中央明令撤项英职,并令小姚(即饶漱石)在政治上负责,叶在军事上负责,以挽危局。”

中共中央接受刘少奇的建议,1月12日,毛泽东致电叶挺、饶漱石及新四军全体将士:“望全军完全服从叶军长及东南局与军分会委员饶漱石之指挥,政治上由饶漱石负责,军事上由叶挺负责执行北移任务,打破反共顽固派之包围,胜利地转移到苏南北渡。”

项英等人突围未果,又折回石井坑军部。1月10日,项英向中央报告了离队的经过,并请中央处罚:“今日已归队,前天突围被阻,部队被围于大矗山中,有被消灭的极大可能,临时动摇,企图带小队穿插绕小道而出,因时间快要天亮,曾派人请希夷(即叶挺—笔者注)来商讨,他在前线未来,故临时只找着国平等同我走,至9日即感觉不对,未等希夷及其他同志开会,并影响甚坏。今日五团在附近,即赶队到与军部会合。此次行动甚坏,以候中央处罚。我坚决与部队共存亡。”

中央书记处在接到项英自责的电报后,在给新四军电报中仍明确指示:一切军事政治行动均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负责。一切行动决心由叶军长下。项英同志随军行动北上。同时,毛泽东致电刘少奇、陈毅转叶挺、饶漱石:如有可能突围出去,分批东进或北进为利。同时,应注意与包围部队首长谈判。

1941年1月16日,是“皖南事变”最后的日子。新四军军部和随军行动的东南局领导分两路突围。东南局书记、副军长项英和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参谋长周子昆为一路,军长叶挺和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为另一路。

为挽救危局、保全部队,饶漱石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和军部被困的现实处境,以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身份,提议由叶挺出面与国民党军进行谈判。叶挺奉命下山跟国民党军长官晤面后即被扣押。

饶漱石组织部队分头突围。在突围途中,饶漱石被搜山的国民党军士兵抓住。在国民党军连部,他否认自己是新四军,说自己是归国华侨,并以携带的金戒指、银元对连长叶正顺进行贿赂。连长被收买后,派排长陪他办理路条,并将其护送出警戒线,饶漱石终得以脱险。

“皖南事变”中,饶漱石完成了党赋予的职责,经受住了考验,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肯定。1941年,中共中央在一决定中指出:新四军指战员在军长叶挺与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二人领导下,与反共军激战七昼夜,表示了共产党员与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

“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将中原局同东南局合并,成立中央华中局,由刘少奇任书记,饶漱石为副书记。

 

对于饶漱石,抗战前陈毅根本不认识他。在皖南时,饶漱石虽为东南局副书记,但没有军职,而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指挥的陈毅跟他也并不熟悉,平素见面很少,彼此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陈毅与饶漱石正式共事是在新四军重建军部之后。

饶漱石初到盐城新四军军部时,给陈毅、刘少奇两人的印象都不错,觉得他谦虚谨慎,办事稳重。刘少奇在一次新四军干部会议上,称赞饶漱石为“英明的青年革命家”。

1942年1月13日,驻江苏阜宁县境内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接到中共中央由延安发来的电报通知:“中央决定少奇同志回延安参加七次大会。少奇同志来时,由饶漱石同志代理华中局书记并代理新四军政委,望少奇同志即将工作交代,携带电台,动身回延。何日可起程,望告。”

接到中央通知后,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华中分会书记刘少奇便于1月20日在阜宁县单家港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既是总结几年来的工作,也即是办交代。刘少奇在3月4日所作的报告中最后说:“……中央有电报来,调我回延安,以后华中局书记由饶漱石代理,军分会书记由军长代理……饶漱石同志、陈毅同志是党内很好的领导者,我走了没有问题,在饶漱石同志、陈毅军长领导下,许多同志一定能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3月19日,刘少奇在华中局干部、群众的热烈欢送下离开了苏北而赴陕北。刘少奇走后,华中局与新四军的大权便落在时年39岁的饶漱石的手中。

 

 

自从饶漱石代理华中局书记和代理新四军政委以后,他的言谈举止就渐渐显露出某些不同了。

1942年5月初,即刘少奇离开军部不到两个月,华中局和军分会决定,由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第二师检查工作。在5月19日饶漱石动身之前,陈毅、饶漱石联名致电新四军各师和区党委:饶不日赴二师路东地区巡视工作,预计3个月后方能返部,华中局书记兼政委职务由陈毅代理。

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巡视工作归来,暂时代理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的陈毅便赶忙移交了工作。但想不到的是,麻烦却也跟着来了。

饶漱石是在代理两个月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后去淮南巡视、指导工作的,而陈毅在饶漱石离开后代理了4个月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干部们两相一比较,自然难免有一些议论,干部们称赞陈毅的比较多。这些议论是自发的,没有任何人授意。陈毅虽也听到一些,却未予以重视。然而,话传到了饶漱石的耳朵里,心胸狭窄的饶漱石却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

恰在这时,中共中央《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1942年9月1日)》的文件传到华中局,这一文件对饶漱石触动很大:中央提出了要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今后华中局书记的地位将更重要,但是他代书记已经半年整了,至今“代”字还在头上,将来正式的书记谁当还未可知呢。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