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尘封的历史:陈昌浩与西路军

倪良端

    1936年11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西路军,批准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率领指战员英勇奋战数月,由于种种原因于1937年3月全军覆没。对于失败的主要原因,当时定论为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一定论使长期与张国焘共事的陈昌浩处于尴尬地位。无奈,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渐渐地被历史湮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个凡是”被否定,勇于触及禁区者对过去对于西路军的定性、定位提出质疑。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他们关注下,经过调查研究,党中央为西路军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也为陈昌浩革命的一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西路军是执行党中央命令的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先后会师,庄严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11月8日,党中央提出新的战略计划:以三个方面军的主力东渡黄河入晋,寻求直接对日作战;要求按党中央电示于10月下旬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的陈昌浩、徐向前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第五、九、三十军共2万多人组成西路军,准备用一年时间完成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与苏联的通道的任务。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正式命令河西部队组成西路军,批准成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陈昌浩为主席,徐向前、曾传六、李特等为委员。西路军由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五军(军长董振堂、政委黄超),第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松),第三十军(军长程世才、政委李先念)。11月11日,西路军正式成立。

成立伊始的西路军主力迅速向西挺进。11月中旬,红九军在古浪遭敌围攻,毙伤敌两千多人,以牺牲两千多人的代价占领古浪,继而在攻取永昌等地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电示西路军领导人:在永昌等地创立巩固的根据地,坚决保持东进的回旋余地。西路军攻占永昌等地后,全部进入河西走廊蜂腰地区迎战敌人。

在接下来的20天中,西路军数次与马步青、马步芳部激战。由于战线过长、兵力分散、补给困难,虽连续将进攻之敌击溃且歼敌8000多人,但西路军自身人员已减至15000人左右,陷入被动局面。西路军在与“二马”激战中,陈昌浩、徐向前进入新组建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被列入包括毛泽东等在内的23位委员名单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央军委于12月24日电示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30日,西路军第五军攻占高台,守敌1400多人全部投降。总指挥部和第九、三十军于是日到达临泽地区。这时,以毛泽东等7人组成的中央军委主席团电示西路军:即在高台、临泽地区集结,暂时勿再西进。遵照中央军委主席团命令,西路军暂驻高台、临泽,待命前进。

1937年1月中旬,敌人集中兵力围攻驻高台的红五军。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红五军遭遇失败。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以下3000多人大部分壮烈牺牲。高台被敌占据后,西路军14000多人全部集中于倪家营子西北的43个村屯,受到数万敌人包围,处于相当困难的境地。16日,中央军委电示西路军:同意休整一个时期,集中力量向东打,尔后一部西进。处险境中的西路军未及休整,决定21日突围东返。

1月下旬至2月中旬,敌人轮番向西路军猛攻。在极端困难中西路军将士在陈昌浩、徐向前等指挥下与敌苦战,毙、伤敌万余人,自己的伤亡也很大,此时的兵力已不足万人,伤病员占三分之一。在处境十分危急的2月13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致电党中央:“我们详细考虑及根据百余日苦战的教训,认为四军、三十一军此时不能归还建制夹击二马,则西路军无法完成西进任务。决心在甘州、抚高地区乘机击敌,俟天气稍暖即转到西宁、大通一带活动。因拼战而不能战胜敌人,持久消耗实为不利也。”17日,党中央复电陈昌浩、徐向前,不同意西路军出青海大道的意见。还指出:“你们对过去所犯的政治错误,究竟有何种程度的认识?何种程度的自我批评与何种程度的转变呢?我们认为,你们今后的胜利与对过去政治错误的正确认识与彻底转变是有关系的,你们认为是否如此呢?”这个电文把西路军当时的行动方针与历史上的政治路线问题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西路军接到党中央停止执行东进计划,争取春暖后向肃州、安西行动的电令后,于2月21日突围东返。马步芳率兵追击,西路军杀回马枪击溃骑兵旅、全歼宪兵团。因东进无上级明令指示,西路军领导人改变决心,26日率部重返倪家营子。党中央及中央军委致电重返倪家营子的西路军:“望全体指战员,坚持党和红军的光荣旗帜,奋斗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滴血,绝境中求胜利,全党和全体红军誓为你们的后盾。”返回倪家营子的西路军,继续同敌人拼搏,损失惨重。陈昌浩、徐向前致告急电汇报西路军的险恶处境,在表示“战至最后一滴血”决心的同时,恳请中央抽调“八个足团、一两千骑”驰援。党中央、中央军委获悉西路军危急,电示西路军固守15天,中央将用各种方法援助。中央一面用政治谈判方法,试图缓解敌之攻击态势。一面于28日组成包括红四、二十八、三十一、三十三军在内的援西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张浩率领下日夜兼程西进。3月中旬,援西军抵达镇原、平凉地区。此时,西路军于3月12日在梨园口失败,不满三千人的部队被迫退入祁连山。获悉此情况的援西军,停止前进。

3月14日,在陈昌浩提议下,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祁连山脚下康龙寺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由李卓然任书记、李先念统一指挥军事,主要领导陈昌浩、徐向前回陕甘宁根据地向中央汇报情况。根据会议部署,西路军余部2000多人分组3个支队,分散深入祁连山打游击。不久,王树声、张荣所率两个支队遭失败,部分人员分散返回陕北。由李先念、程世才率领的支队同中央取得联系,经过30多天艰苦转战,保存的七八百人4月25日到达甘肃、新疆交界的星星峡。5月1日,陈云等到星星峡代表党中央迎接西路军。5月7日,陈云、滕代远、李先念、李卓然率西路军400余人到达迪化(今乌鲁木齐)。

西路军在甘肃西部奋战4个多月,同敌人进行了数十次艰苦、险恶、英勇的斗争,共歼敌二万五千余人,给马家军阀以沉重打击,在战略上起到了策应河东红军和友军的作用。

 


冲出重围漂泊他乡报国无望

 

陈昌浩和徐向前冲出重围,歇脚在一个叫大马营的村子,一个名叫但复三的群众让他俩留宿。谈话中得知但复三是湖北人,是陈昌浩的老乡。高烧不退的陈昌浩实在走不动了,怕连累同生死共患难的徐向前。他同徐向前、但复三商量后,决定留下养好病再走。徐向前告别战友、谢过但复三,沿着祁连山的戈壁滩昼夜兼程,回到延安。在保存下来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后,徐向前任副师长,成为八路军中一员重要将领。

在但复三家养好病的陈昌浩,1937年6月辗转回到湖北武汉。他打算以革命老区英山县为根据地重举义旗,建立抗日武装。可是,当地反动武装十分嚣张,陈昌浩感到自己的愿望难以实现。此时,他更加思念亲人。他给在汉阳老家的亲友写信,约同他们见面。如愿以偿,陈昌浩在汉口与阔别近10年的母亲、妻儿见上一面,吐诉了别后的酸甜苦辣,了却了一桩心事。

8月,陈昌浩回到延安。此时,中央正在开展对“张国焘路线”的清算。早在本年的3月31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定》。本来,当时就把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与“张国焘路线”联在一起,定论为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严重失败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作为西路军主要领导人,又长期与张国焘搭档、西路军兵败的直接责任人的陈昌浩,此时已无说话的余地。不久,他因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被组织批准去苏联治疗。从此,他开始了漂泊异国的生涯。

在苏联的10多年,陈昌浩多次给中共中央、苏共中央发电报、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始终没有收到回信。其间,蔡畅曾途经莫斯科专门看望陈昌浩。借此机会,陈昌浩通过蔡畅向党中央和毛泽东表达回国服务的请求。可是,未被批准。

 

 

尊重历史事实作出历史结论

 

20世纪80年代初,奉组织之命帮助徐向前整理回忆录的朱玉,从文献史料中惊异地发现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毛泽东等关于组建西路军、指挥西路军行动的电文。他根据这些鲜为人知的史料进行初步整理和研究,进而向党史学界提出关于对西路军定性、定位很为不妥的问题。

朱玉将获取的史料和自己的研究写成书面文件向邓小平作了汇报,邓小平即将“文件”批转李先念。李先念派人用了一年时间广为查阅中央档案馆的文件、电报,结合自己当年在陈昌浩、徐向前指挥下率军渡黄河、战“走廊”、过祁连山、出星星峡进入新疆的亲身经历,于1983年2月写出《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李先念在《说明》中说:“历史事实说明,西路军执行的任务是中央决定的。西路军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央军委领导之下,重要军事行动也是中央军委指示或中央军委同意的。因此,西路军的问题同张国焘1935年9月擅自命令四方面军南下的问题性质不同。西路军是根据中央指示在甘肃河西走廊创立根据地和打通苏联,不能说是‘执行张国焘路线’。”陈云是1936年秋从共产国际莫斯科专程赴新疆迎接西路军的,是这段历史的知情者和重要见证人之一。李先念把《说明》送给了对《说明》最有发言权的陈云,请他对西路军相关史料进行鉴定和对《说明》加以判别。

1983年3月8日,陈云对李先念的《说明》作出文字表态:“先念同志,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的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交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

同年3月12日,李先念就陈云的文字表态写信给邓小平。信中说:“送上《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陈云同志的批语,请阅。你在1981年10月30日将朱玉同志写的《“西路军”疑》一文批给我看,我又送给了陈云同志,因为陈云同志对西路军的问题有些了解。他看后要我写份材料存档……近一年来,我花了点时间回忆,又派秘书查阅了一些历史档案才写出这份材料,并请徐向前同志看过。请你审改后,可否按陈云同志的意见处理?请予指示。”邓小平看了李先念的《说明》和陈云的表态信后,于3月22日批示:“赞成这个《说明》,同意全件存档。”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几位常委都表示同意邓小平的意见。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