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大师常香玉与“香玉剧社”号战斗机

徐德瑞

1951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一则来自朝鲜前线的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轰炸,全连战士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河南一个28岁的女人坐不住了,她不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美国侵略者进行真刀真枪的战斗,但她却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支援抗美援朝战争,那就是购买一架战斗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她就是豫剧大师常香玉。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出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南河渡镇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原名张妙玲。她自幼聪明伶俐,好学上进。其父张茂堂是当地一位民间艺人,喜爱唱豫剧。小妙玲从小便常在自家门前看戏,不时模仿台上演员们的唱腔和动作。1931年,小妙玲跟随父亲到密县(今新密市)搭班谋生。一次,为了救场,小妙玲在《铡美案》中第一次饰演英哥(娃娃生),竟得到观众认可,获得成功。从此她便跟随父亲,开始了从艺之路。她正式跟父亲学的第一出戏是《虹桥关》,随后又陆续学演须生戏《戏牡丹》和青衣戏《阴阳河》。她的表演有板有眼,声情并茂,深受观众喜爱。

张茂堂见女儿有如此高的艺术天赋,便请名师指导她学戏。小妙玲先在郑州拜京剧武生葛燕亭为师,学练京剧的各种武功技巧;后又向名伶王金枝、徐双槐求艺。两位师傅对这个虚心好学的小姑娘很是喜爱,倾囊相授各种绝技,使小妙玲的演技获得进一步提高。这以后,小妙玲又拜艺人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学戏,初学小生、须生、武丑,后又学花旦。小妙玲悟性超群,学一样像一样。之后她随父二赴郑州,搭班周海水太乙班习演,在实际表演中不断提高技艺。

然而,小妙玲的从艺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1934年,她随父亲回到老家巩县演戏时,受到当地张氏族长的训斥,认为女孩子唱戏是“伤风败俗”,有损族规家法。倔强的小妙玲愤而改名换姓,随其义父常会庆改姓“常”,取名“香玉”,更加刻苦地学戏、演戏。1935年11月,她三赴郑州,随父再搭周海水太乙班,进开封闯荡。到开封不足两个月,便凭借其文武兼备、生旦俱佳的出色演技,成为太乙班的主演之一。1938年,她随父亲在洛阳演出时,因与当地军警发生冲突,演出时遭到军警捣乱。常香玉随太乙班愤而离开洛阳,远赴陕西西安。从此,西安成了她的第二故乡,她一住就是十几年,并在西安独自组建戏班,开办学校。期间,常香玉结识了崔兰田、刘奎官等知名艺术家,经常与他们切磋技艺。刘奎官还亲授她《霸王别姬》中的剑舞,使其演出更加传神。直到1955年,常香玉才带着戏班荣归故里,落户郑州。

在西安,常香玉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1944年,她21岁,结识了当时任宝鸡三青团分部书记兼中州小学校长的郑州老乡陈宪章,两人一见钟情,并很快结为连理,从此妇唱夫随,患难与共,相伴终身。陈宪章不仅是常香玉的亲密伴侣,而且为常派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常香玉日后演出的许多豫剧,都是陈宪章亲自创作或改编的,如《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等。

为了培养豫剧人才,也为给贫苦人家的孩子找一碗饭吃,1948年,常香玉和丈夫在西安创办了“私立香玉豫剧补习学校”,招收当地一些热爱戏剧艺术的青少年入校,边学文化,边习演戏。“补习学校”后更名为“香玉剧社”,以排练演出豫剧为主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豫剧人才。

 

 

常香玉在西安还干了一件极富意义且影响深远的大事:筹措资金,购买一架飞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的同时,命令其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战火一度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面对敌人的嚣张气焰,党中央、毛主席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于10月19日率部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抗击侵略军。战争初期,由于我军的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吃了不少亏,部队伤亡较重,这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及时发出通知,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支援志愿军。

常香玉,这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艺术家,一直十分关注抗美援朝战事。1951年6月初的一天,她从广播中听到了我志愿军某高地遭受百余架敌机轰炸的消息,义愤填膺,心痛不已,一把握住丈夫的手,激动地说:“宪章,刚才我听到广播,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打仗因武器落后,牺牲太大,咱们为志愿军做点儿什么,尽一份力量吧。我们给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你同意不?”同样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陈宪章没有迟疑,满口答应:“中!我们就捐一架飞机!”

买一架飞机花费不小,谈何容易。常香玉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女子,她跟关心这件事的人讲道理:“我们现在的确缺钱买飞机,但我们剧社可以到各地义演,有人看戏,不就有钱了吗?一点点积攒,半年不行就一年,一年不行就两年,我就不信这事办不成!”

为了筹钱买飞机,常香玉征得丈夫的同意,卖掉了家中唯一的卡车和房产及其他贵重物品,并拿出了压箱底的私房钱,率先捐款4千万元(人民币旧币),并用余下的钱作为剧社巡回义演的基金。为了不影响外出义演,她决定把三个年幼的孩子送到西安保育院全托。为了提高巡回义演节目的质量,吸引观众,常香玉与香玉剧社的演员们不分白天黑夜赶排节目。仅半个多月时间,就赶排出20多出戏,其中由陈宪章改编的豫剧《花木兰》成为重头戏。其他戏目如《拷红》《白蛇传》《大祭桩》《破洪洲》《西厢》《洛阳桥》《南阳关》等,都经过了精心的彩排,部分节目先在西安试演,听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后,及时进行了修改,为巡回义演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香玉为捐献飞机决定巡回义演的举动,也引起了当地有关领导的密切关注。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得知此事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并委派荆桦、马运昌和毛云霄三名干部与香玉剧社同行,随时与义演所在地的宣传文化部门及新闻媒体联系,协调剧社的捐献演出工作。时任西北文联主席的诗人柯仲平还曾与常香玉研究外出义演事宜,并对剧社演员做思想动员。

 

1951年8月7日,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演职人员,离开古城西安,乘火车一路向东。第一站来到河南省开封市(当时河南省的省会)。开封是常香玉少年成名之地,这次她率领剧社回开封,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追捧,大家争相购票看戏。市郊有的农民为了看戏,甚至背着粮食到城里换钱购票,足见当时义演场面之火爆。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省长)的吴芝圃,在观看了《木兰花》之后,对常香玉的精彩表演赞不绝口,不仅设宴招待全体演员,还奖励剧社500万元(人民币旧币),以解这次义演的燃眉之急。从8月8日至31日,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在开封共演出了23场、18个剧目。其中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有《花木兰》《拷红》《邵巧云》《黄鹤楼》《五世请缨》等。

9月1日,香玉剧社全体人员抵达郑州市,开始第二站的义演。当天下午,常香玉不顾多日演出的疲劳,即在荆桦、马运昌陪同下,来到郑州日报社,拜访报社领导,介绍这次到郑州义演的相关事宜,商定演出剧目和演出剧场等。报社领导当即表示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第二天就在《郑州日报》上刊发宣传广告。首场演出是在当时的北下街“明星剧场”举行的,剧社骨干演员大多登台亮相。在《花木兰》一剧中,常香玉饰花木兰,赵义庭饰贺元帅,李菊兰饰花木兰的姐姐。三人配合默契,精彩表演赢得观众阵阵掌声。一天,郑州郊县的一位老大娘提着一筐鸡蛋,步行30多华里,来到剧社演员驻地,将鸡蛋送到常香玉手中,深情地说:“演员们演戏太幸苦,需多吃些鸡蛋补补身子。”常香玉实在推辞不掉,只好付钱将鸡蛋买下。在郑州,剧社一共演出了25场,观众踊跃购票。

10月10日,香玉剧社从郑州北上,来到新乡市演出。新乡市是当时平原省省会(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这里的市民热情好客。剧场经理听说香玉剧社这次巡回义演是为了筹钱买飞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侵略者,坚决不收剧场租金,且免去水电费,并安排剧场里的工作人员无偿地支持义演,为义演装台、卸台等。

11月5日,香玉剧社南下湖北省省会武汉。由于事先宣传到位,义演时观众一场比一场多。戏迷买不到座票,就买站票;买不到站票,就干脆站在剧场外面听戏。在武汉义演期间,中南局负责人邓子恢在观看完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后,十分高兴,欣然为香玉剧社题写“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大鼓舞了剧社全体演职人员的士气。

12月14日,香玉剧社抵达广东省省会广州。这时虽然是冬季,但这里仍温暖如春。剧社演职人员虽历经四个多月、上万里的“马拉松”式巡回义演,身体多感疲惫,面容也憔悴了许多,但大家明白这次义演的重大意义,于是仅休息了两天,便又投入到紧张的演出中。长期以来,广州市民多观看粤剧,听到中原豫剧的腔调后,感觉十分新鲜,别有一番情趣,于是口口相传,购票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在广州工作、学习和经商的河南人,听到家乡的豫剧后,感觉特别亲切,都争相购票观看家乡戏。第一天在广州太平戏院演出时,剧场出租方得知剧社是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买飞机才来此义演的,遂免去全部场租。由此也可以看出,国人的爱国之心是相通的。时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的叶剑英,在观看了剧社的精彩演出后,亲切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写条幅赠给常香玉:“爱国艺人—书赠常香玉同志”。南方蚊子多,夜晚影响休息,叶剑英得知剧社演员来时都没有带蚊帐,立即安排工作人员给每人送去一床蚊帐。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演员感动至极。有时为了赶场唱戏,演职人员夜晚就干脆住在剧场里,吃大锅饭、咸菜,睡地铺,甘之如饴。

1952年元月,香玉剧社由广州北上到湖南长沙义演。长沙市民过去很少观看豫剧,这次都争相购票,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农历辛卯年除夕,演员们提前吃饺子过大年,当晚照样演出。一出精彩的豫剧《花木兰》,让长沙市民在欢声笑语中迎来新年。

香玉剧社这次外出巡回义演,从1951年8月7日至1952年2月7日,整整半年时间,共演出约180场,观众31万余人,其售票收入,除去食宿费、交通费,及添置必要的服装道具费用等,还余15.2亿元(人民币旧币)。当时购买一架战斗机需15亿元(人民币旧币)。回到西安的第二天,常香玉就把15亿元汇给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委托其购买一架战斗机,捐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抗美援朝总会主席郭沫若及时给常香玉发了捐献钱款收据及贺信。捐献的米格-15战斗机不久便飞赴朝鲜上空,穿云破雾,狠狠打击美国侵略者,立下赫赫战功。为表彰常香玉的壮举,空军将其命名为“常香玉”号,后改为“香玉剧社”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香玉剧社”号战斗机飞回国内,现陈列于北京昌平的中国航空博物馆内。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美援朝战争馆里,还陈列有一份《香玉剧社半年来捐献演出工作总结》。这些珍贵的史料,向人们讲述着60多年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打击侵略者的往事。

一波才动万波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常香玉通过义演筹钱购买飞机捐献给志愿军之后,全国人民积极捐献钱物、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热潮更加高涨。小朋友捐出大人给的零花钱,姑娘捐出自己心爱的金银饰品,老人捐出多年的积蓄……很快,仅抗美援朝总会就收到全国各地捐款约55650亿元(旧币)。如按每架米格-15战斗机需15亿元(旧币)计算,上述捐款即可购买3710架米格-15战斗机。

 

 

常香玉关注朝鲜战事,惦记身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指战员,期盼能亲赴朝鲜前线,为指战员们表演节目,慰问伤病员。她的这一愿望不久便实现了。

1953年春,常香玉以“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文工团第五团”副团长的身份,率领香玉剧社多名骨干演员,前往朝鲜进行慰问演出。在近半年时间里,剧社演员们同志愿军战士一起爬冰卧雪,上阵地,进病房,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线慰问演出。有时,一个哨所仅四五名哨兵,演员们也不惜步行半天,赶到哨所为“最可爱的人”演出节目。一次,常香玉带队到战地某医院慰问演出,在病房里,她一边拉着伤员们的手,一边为大家清唱豫剧选段。

在朝鲜慰问演出期间,彭德怀司令员亲切接见了常香玉及剧社主要演员,并称赞:“常香玉,你真不简单。”空军指战员用击落的敌机残骸,制作了一架“香玉剧社”号战斗机模型,赠送给常香玉。她特别高兴,带回国内后,一直珍藏了几十年。

常香玉回国后,虽然工作异常繁忙,但仍情系人民子弟兵,几乎每年都要带队到军营慰问演出。从天山山麓到东部沿海,从大兴安岭到南疆边陲,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留下了她慷慨激昂、令人振奋的豫剧唱腔。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城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十几万人民子弟兵赶赴抗洪第一线,与当地民众一起,奋不顾身抢险救灾。已75岁高龄的常香玉得知这一消息后,不顾家人劝阻,赶到抗洪部队驻地,为人民子弟兵即兴清唱豫剧《花木兰》选段,为抗洪大军加油鼓气。

2004年6月1日,常香玉在河南郑州病逝,享年81岁。她为中国戏剧界所作出的重要贡献及其爱国精神,将永远为人们所赞颂。■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