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将军余秋里:政治干部的杰出代表

梅兴无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著名的独臂将军余秋里都十分注重深入基层“抓典型、树标杆”来推动工作,由于效果显著,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扬。

 

积极培育战斗精神,

“铁拳头”连队

 

1939年1月,八路军一二○师挺进冀中。一二○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命贺炳炎、余秋里率领七一六团的3个连共304人组成游击第三支队,开赴大清河以北的霸县、固安、新城、雄县一带开展敌后武装斗争。

第三支队在板家窝、封上村、莲子口等地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很快打开局面,部队迅速扩大,时至5月,两个团的兵力扩大到2500余人,随后奉命改编为独立三支队,贺炳炎、余秋里分别担任司令员和政委,下辖七团和八团,成为威震冀中的一支抗日队伍。贺龙对吕正操说:“贺炳炎和余秋里两人都是一只胳臂,刚来冀中时没有几个人,可是他们东一搞,西一搞,就搞出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打得很硬,敌人听见‘一把手’的队伍来了,离得老大远,就吓得溜掉了!”

余秋里和贺炳炎商量,一支部队要有战斗力,关键要抓敢打敢拼的“铁拳头”连队。由于七团二营六连基础较好,连排干部都是红军出身。余秋里有意把六连作为“铁拳头”来打磨。1939年夏天,他到六连了解整训情况,发现指导员张会田擅长把革命道理讲得具体和生动。譬如,讲共产党是干什么的,结合他自己一家人受苦的经历,共产党和红军来后如何帮助穷人翻了身,抗日战争开始,为了改善群众生活,实行减租减息,说明共产党时刻为人民谋利益。余秋里立即召开全支队的指导员会议,请张会田讲课,推广张会田的工作经验。这一举措不仅对全支队的整训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六连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余秋里交待七团团长刘彬,要注重使用、磨练六连,使它真正炼成一只“铁拳头”。

1940年1月23日,七团奉命东渡子牙河时,与300多日军遭遇。团长刘彬命令二营负责占领马家营以掩护全团渡河,二营六连在战斗中利用断墙残壁打退日军的5次袭击。其间,一些战士身负重伤,有的被炸翻的黄土埋住了身子,仍然坚持战斗。在日军向六连阵地发起第六次冲锋的危急时刻,张会田端着刺刀一跃而起,带领战士们与日寇展开白刃格斗,毙伤日军60多人,胜利完成掩护全团转移的任务。张会田在战斗中不幸牺牲,献出了年仅21岁的生命。

余秋里高度赞扬张会田英勇献身的精神,称赞六连是名副其实的“铁拳头”,与贺炳炎一起号召向六连学习“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争当“铁拳头”。后来六连改称三五八旅七一四团二营六连,在战火中越打越强,始终是余秋里手下的一个逢战必胜的“铁拳头”。

1945年8月,余秋里率三五八旅参加爷台山战斗,六连作为突击队,与敌方所谓的“常胜连”四连对决。班长尹玉芬带领尖刀班冲锋在前,率先踩着人梯爬碉堡顶,投下两颗手榴弹,炸毁碉堡里的机枪。六连战士随即冲上敌阵,70多个敌人死于六连勇士的刺刀之下。尹玉芬一连刺杀包括敌营长黄日升在内的7个敌人,被誉为“刺刀见红”的英雄。1947年3月25日,在青化砭伏击战中,担任排长的尹玉芬带领全排冲入敌阵,生擒敌旅长李纪云及手下共57人,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并荣获由毛泽东亲书的“特等战斗英雄”证书和一枚金质奖章。

余秋里抓住尹玉芬这个典型,开展“为人民立功”运动,号召全旅向尹玉芬学习,六连走在最前列,培育连队的“尖刀班”“猛虎班”,“铁拳头”更加具有战斗力。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发起宜川、瓦子街战役。三五八旅的任务是抢占南山各个要点。处在敌人拼死突围地段上的七一四团表现尤为突出,团长、参谋长先后牺牲,二营打得只剩下120人,主攻连六连只剩下13位勇士,仍坚守阵地不后退,死死地封住敌军南逃的大门,为全歼敌军起到关键作用。激战中,六连二班班长刘四虎带领尖刀班,接连攻下两个高地,最后全班只剩他一个战斗力,十几个敌人围了上来,他端着滴血的刺刀左突右刺,敌人不敢靠近,为救援右侧的一班长舒照明,他跌进狭窄的战壕,拥上来的4个敌人用刺刀向他刺去。幸好后续部队及时冲上来,把身负11处伤的刘四虎抢救下来。刘四虎后来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

战后的三五八旅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秋季整训,补充兵员的同时,余秋里组织部队开展“学习刘四虎,杀敌立功”活动,进行了平原村落攻坚战术的演练,同时发扬军事民主,发动人人献计,研究出了许多的歼敌方法,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1948年10月,西北野战军发起荔北战役。在乌泥村抗击战斗中,七一四团二营坚守宝塔山阵地。二营六连连续5次打垮敌人的冲锋,只剩下四五十个战士,连干部相继伤亡,三排长李恩龙被指定代理副连长。这时敌人出动飞机行轰炸,六连的工事几乎被炸平,终因人少力孤,前沿工事落入敌手。李恩龙颈部负伤,他抓把黄土往伤口上一按,继续率领六连的剩余战士及增援过来的五连一排与敌人展开搏斗。黄昏时,六连奉命撤退。敌一发炮弹落在负责掩护的六班战士高家凯身边,为了拖住敌人,身负重伤的他紧握两枚手榴弹,待八九个敌人围逼过来,他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战后,六连荣获“英勇善战,杀敌先锋—六连坚守宝塔山”的奖旗和“战斗模范连”的称号,李恩龙、高家凯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

六连建连以来,作战161次,涌现出15位战斗英雄,用刺刀杀出了“硬骨头”的英名。新中国成立后,六连继续发扬战争年代铸就的“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的三股劲,出色完成了剿匪反霸、抗美援朝、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全军,1964年和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是全军唯一被两次授予荣誉称号的英雄连队。

 

“诉苦三查”,

把解放战士转变为人民战士

 

1947年11月中旬,三五八旅在陕北绥德附近短暂休整,总结西野两次组织攻打榆林未果的问题,余秋里亲自到基层寻找答案,了解到部队解放战士(在战场上起义、投诚、被俘,并自愿加入解放军的前国民党军士兵)数量剧增已占到百分之七八十,不少人打仗还缺乏牺牲精神,直接影响战斗力,必须把他们转变为自觉为人民解放而战的人民战士。

余秋里从七一四团二营夏伟教导员开展国共两军对比教育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在旅党委研究整训的会议上,他提议整训以提高解放战士的觉悟为重点,发动干部战士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开展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而解决思想不坚定、斗志不坚强的问题。他到七一四团蹲点,提出首先要引苦,选择那些苦大仇深的典型先诉苦,把大家的苦都给引出来,再让每个人“倒苦水”。二营有个解放战士路新理,原是一个出名的爱讲怪话的“罗克兵”(落后战士)。诉苦开始后的一个深夜,他悄悄爬起来,抱着一包东西向野外跑。查铺的指导员尾随以看究竟,发现路新理跑到一个土崖下,把一个纸牌插在土坎上,点燃蜡烛和供香,跪下磕了三个头,一边诉说血泪史,一边痛哭流涕。指导员听后,忍不住过去和路新理抱头痛哭。第二天的诉苦大会,路新理说他很小就跟父亲给地主家干活,却养不活一家4口人,父亲累死后,他领着母亲和妹妹乞讨到山西夏县,母亲在病饿交加中离开人世,国民党军突然抓他当兵,9岁的妹妹哭得死去活来,至今不知死活。说到这里,他忍不住嚎陶大哭。诉苦大会上,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登台诉旧社会的苦,还诉说自己怎样被抓壮丁,在国民党军怎样挨打受骂,台上台下情泪交融。余秋里因势利导:不仅要诉苦,还要挖苦根,把“挖苦根”与“拔蒋根”结合起来,把个人和家庭苦难遭遇与整个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对过去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战士们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剥削制度是总根子,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

余秋里接着在全旅推广七一五团“在三查中诉苦,诉苦后再三查,诉查结合”的经验。诉苦诉出了深仇大恨,三查查出了高昂斗志。三五八旅广大指战员带着阶级仇恨练兵,越练劲越足,形成了空前的练兵热潮。西野司令员彭德怀看到三五八旅开展诉苦三查的简报后,专程到三五八旅住了3天,详细了解情况。他对余秋里说:“通过诉苦,大家懂得了阶级,懂得了剥削,懂得了为人民当兵,为自己翻身打仗,对敌人的仇恨加深了,战斗意志就会更加坚定。”接着,西野总部发出了关于推广诉苦三查做法的电报,诉苦三查运动在西野广泛开展起来。

1948年1月中旬,西野在中央驻地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向毛泽东汇报了开展诉苦三查的情况。毛泽东说:“此等好事,我怎么不知道?”遂用两个晚上听取余秋里关于诉苦三查情况的汇报。余秋里重点谈了解放战士教育方面的情况,还介绍了七一四团二营、七一五团几个典型解放战士的转变情况。毛泽东听了高兴地说:“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讲清楚了,明天你到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也参加。”

杨家沟会议后,毛泽东把诉苦三查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1月30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在全军普遍地开展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2月,西北野战军指战员在诉苦三查中焕发出的革命精神转化成巨大的战斗力,在随后的宜川、瓦子街战役中歼敌5个旅,共毙伤俘敌近3万人,创造了西北战场上的空前大捷。

1948年3月7日,毛泽东发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指出:“这次胜利改变了西北的形势,并将影响中原的形势。这次胜利,证明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善抓典型,

搞建设也要有打冲锋精神

 

1958年初,毛泽东点将余秋里任石油部长。余秋里上任不久,就到玉门油矿调研。玉门石油管理局的负责人汇报时,介绍了贝乌五队队长王进喜的钻井队苦干、实干加巧干,创造了月钻5口井、进尺5009.74米的好成绩。余秋里特地到贝乌五队见了王进喜,说:“你这个名字好,进喜,进喜,叫咱石油部也进点喜嘛!”

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带着他的队友们来到了大庆。钻机设备运到了,可没有吊车和拖拉机,王进喜就领着全队30多人吃睡在井场,靠人拉肩扛,苦战七天七夜,把所有的设备化整为零搬到井场,并安装起来。房东大娘见王进喜几天没回去睡觉,就到井场去看,只见他脱掉棉衣在井台上,带着全队喊着号子在拼命,房东大娘说:“活了大半辈子,没有见过这么拼命干活的人。你们王队长,真是个铁人!”余秋里得知后说:“老乡说得好,王队长是铁人,我们就叫他王铁人!打仗需要有人打冲锋,搞建设也需要有人打冲锋,王铁人就是冲在最前面的英雄!大会战的第一个英雄就树他!”4月,余秋里召开一个会议,他说:“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队,都要有战争年代那样一种敢于冲锋、敢于拼命的精神,那样一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困难所屈服的气概!”随后推出了王进喜这个典型。满脸胡须、又黑又瘦的王进喜走到台上,余秋里指着他说:“同志们,他叫王进喜。我们大会战打冲锋第一个英雄!我们的铁人、王铁人。他来到这里,没问吃、没问住,问的是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钻机到了,他领着全队人拉肩扛,把钻机立了起来,他连续54个小时没有离开井场。房东大娘管他叫铁人,同志们,铁人啊!这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会战指挥部号召所有参战职工,都要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大会结束后的第二天,王进喜就带队开钻大庆的第一口井。开钻时调配泥浆缺水,王进喜领着工人找老乡学习打水井的方法,从附近水泡子用脸盆等容器端水打井。他们日夜苦干,仅用5天零4个小时,便打完了会战后的第一口井。打第二口井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打到700多米处时,突然发生井喷,喷出的黑色原油高达20多米。如不尽快压住井喷,就会井毁人亡。王进喜急令往泥浆池倒黄土和水泥压井,可没有搅拌机,水泥搅拌不开,王进喜不顾腿伤,纵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工人们跟着跳了下去,用身体充当搅拌机,经过3个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压住了井喷,泥猴一样爬出泥浆池的王进喜昏倒在井场上。

王进喜带队端水开工、奋战井喷的事迹在大庆流传开来。4月29日,大庆石油会战万人誓师大会召开。余秋里决定像当年解放区表彰英雄模范那样,给王进喜披戴红花骑马绕场一周。在大会上,余秋里又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号召人们学铁人、做铁人。王进喜被拥上主席台,他激动地说:“我们一定要把这块大地钻穿钻遍,让石油多喷猛喷,把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余秋里带头高呼:“向王铁人学习!”全场“向王铁人学习”、“向王铁人致敬”的口号有如山呼海啸。

大会战造就了铁人,大会战需要铁人式的战士。铁人的出现,学铁人运动的开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大会战。这年7月,余秋里建议,石油部党委又号召全油田开展学习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五面红旗”活动,接着又发展为“百面红旗”,大庆油田很快形成了“英雄铁人打头阵,马段薛朱紧相跟,比学赶帮争上游,铁人头上出钢人”的争学先进、争当先进的高潮。余秋里带领大庆石油工人仅用3年时间就拿下大油田,一举甩掉了我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毛泽东称赞余秋里为“帅才”。

余秋里高度概括出“铁人精神”: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

1964年底,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王进喜代表全国工人在大会堂发言,他还朗诵了他的短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的困难也不怕!”整个大会堂掌声雷动,经久不息。随后,全国工业战线掀起了“学大庆、赶大庆”的高潮。

 

军民共建精神文明

是个伟大的创造

 

1982年10月,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到北京军区了解学习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的情况。驻保定的三十八军一一二师政治委员高天正汇报了部队和地方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情况,立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余秋里指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北京军区带了一个好头;这是军队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也是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建设中的新事物,这件事的意义很大,要把它推广开来,带动更多的地区。余秋里随后到新城县崔中旺村、涞水县东义和庄实地考察共建村文明建设情况。村干部说,有了生产责任制,人们不愁吃,不愁穿,就愁社会风气不好;现在搞军民共建,群众都很高兴。余秋里听了高兴地说,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是个伟大的创造。

12月上旬,余秋里向中央军委和中央书记处报告了保定地区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的情况,介绍了农村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发生的十大变化。胡耀邦问,群众对此事有何反映,干部有什么看法?余秋里回答,群众把生产责任制和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看成是“两件宝”。胡耀邦高兴地说,十二大后,中央一直在寻找一种像生产责任制那样起作用的形式,把建设精神文明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军民共建精神文明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意义比开一条运河要大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到亿万人的事业。他连声说:“我赞成,我赞成!”在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上,余秋里在谈到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时说,我军在农村的联系点有4万多个,如都能建成文明村,对加强地方基层政权建设,对党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对部队建设都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提出:要把开展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作为1983年全军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转了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的经验。要求各地党委、政府、驻军学习他们的经验,有领导、有步骤地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

根据余秋里的意见,总政治部在北京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展览》,叶剑英、邓小平、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老一辈革命家观看了展览,并分别题词,对军民共建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余秋里亲自撰文《一个新的创造》,高度评价军民共建活动的重要作用。

为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1983年9月14日,余秋里再次来到保定,实地参观了竹鞭、辣椒等共建基地。县委的同志汇报说,在驻军的帮助下,共建活动不仅使社会风气有了好转,而且农副业生产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余秋里对军地负责同志说:“你们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新的发展。我们做工作就是要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问题。群众最关心什么问题,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一个是好的社会风气,好的社会秩序;一个是把生产搞上去,改善生活。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

1984年6月初,三十八军和保定地委联合召开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6月2日,余秋里来到高碑店,参观了新兴市场等军民共建点。6月3日,他在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上讲话,称赞保定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从内容、形式到规模都有了新的发展:军民共建和地方自建相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和军地共育人才相结合;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了部队自身建设,促进了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重视下,逐步由点到面、由乡村到城镇、由内地到边疆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全国有1亿军民参加了这一活动,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樊燕)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