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妇女解放运动

朱万红 张桂英

中国共产党自创建之初,就把领导全国妇女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认识到解放妇女的重要性,他们在创建和巩固中央苏区红色政权的过程中,把妇女解放运动与阶级革命、民族独立结合在一起,领导广大苏区妇女不懈斗争,打破封建腐朽体制。苏区妇女因此获得了参政权、独立的经济权和受教育等权利。得到解放的苏区妇女“破天荒”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作为一支新生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真正成为红色政权“半边天”。

 

砸碎锁链,翻身解放

 

19世纪末,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就开始提出妇女解放问题,曾倡导发展教育和实业来求得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20世纪初,孙中山、蔡元培等人又举起了争取民权和女权的大旗。这些探索无疑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妇女的觉醒,但并没有触及妇女解放的根本问题。到了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以及妇女解放事业必须与土地革命斗争相统一的思想。还进一步指出,中国妇女的解放,一方面必须通过斗争来砸碎封建统治的锁链,另一方面必须融入民族解放事业,反抗帝国主义的压迫。

苏区时期的妇女要获得彻底解放,必须以经济斗争为基础,但当务之急必须进行政治斗争,以打破囚禁妇女的枷锁。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时,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国苏维埃政权以保证彻底地实行妇女解放为目的,承认婚姻自由,实行各种保护妇女的办法,使妇女能够从事实上逐渐得到脱离家务束缚的物质基础,而参加全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活。”苏维埃中央政府首先从根本大法上保障了妇女的权利和地位,打破了“四权”(即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枷锁,让苏区妇女成为了拥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地位。宪法大纲特别规定了苏区妇女享有与男子一样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并且特别重视妇女代表的当选。临时中央政府在1933年8月训令各级苏维埃要保障25%的劳动妇女当选,在1933年下半年的选举中,市乡苏维埃都达到了这个要求,福建上杭县的才溪乡甚至超过60%。各级党政机关还强调“应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加入政权机关工作。1933年,瑞金沙洲坝办起了一所女子大学,培训了一大批劳动妇女,并提拔到了各级领导岗位。尤其是在“二苏”大会上,有17位女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要真正实现妇女的解放,最根本的是要使妇女获得独立的经济权利。其路径就是在领导妇女进行土地革命的同时,还必须领导妇女走上社会生产劳动的道路。因为只有妇女投身到社会生产中,才能掌握生产资料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列宁曾说:“要彻底解放妇女,要使她与男子真正的平等,就必须有公共经济,必须让妇女参加共同的生产劳动。”毛泽东也指出:“妇女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经济上的解放,其途径就是参加生产劳动。”苏区时期,为了激发妇女走上社会生产劳动的道路,并保障其经济利益,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以及妇女保护条例,规定男女平均分配土地,同工同酬,享受同样的劳动保护,还特别规定,禁止招收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危险的工作,并对妇女的产期、哺乳期等予以特殊照顾。

毛泽东曾说:“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日。”为了发动中央苏区妇女投身到革命中来,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以法律为武器,砸碎了禁锢妇女的锁链,赋予女子与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不仅在政治上、经济上保障了妇女的权利,还进一步保障了其在教育、家庭等方面的权益。

 

学习文化,冲破礼教

 

中央苏区的妇女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大多没有接受过教育。基于妇女渴望获得解放的要求,也出于巩固和发展苏维埃政权的需要,党和苏维埃政府非常重视妇女的教育问题。一方面,通过提升妇女的思想觉悟与知识文化水平,引导她们参与苏维埃政权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巩固与发展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将妇女从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1932年6月,中央人民委员会发出第六号训令,要求各级文体部应设立妇女半日学校,组织妇女识字班,或结合实际创办家庭临时训练班、日间流动识字班;督促下级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与同级文化部计划实施妇女的文化工作,以及培养妇女干部,吸收妇女到各级机关工作。

这些政令、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有力地保障了中央苏区妇女受教育的权利。她们参加文化学习和革命运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具有鲜明的全民化性质。在兴国,参加夜校学习的人员中,妇女达10752人,占69%;识字组里妇女达13519人,占60%。闽西的半日学校和夜校里,妇女比例高达70%以上。

中央苏区的妇女教育还表现出强烈的指向性。比如,平民夜校《识字》第一课讲“人”字,开宗明义宣扬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是人、同样受压迫的道理,教育他们要团结一致,起来打倒共同的敌人。妇女们还编唱山歌:“工农妇女上夜校,读书识字开心窍,封建礼教全打倒,三从四德全不要。”这些充分说明了中央苏区的教育对妇女思想观念的巨大影响和改变。中央苏区妇女教育的有效实施,使一部分妇女率先脱了盲,她们从被教育者转变为教育者,主持起了苏区的教育工作。许多小学和夜校的校长,还有教育委员会与识字委员会的委员都是妇女。

妇女教育的普遍实施,使得苏区广大妇女从蒙昧中觉醒过来。她们冲破封建婚姻的束缚,走出家庭,步入社会,更进一步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尤其是1931年12月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以后,实行一夫一妻制,规定男女婚姻以自由为原则,废除了一切封建的包办强迫和买卖的婚姻制度,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苏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迅速提高,获得人身自由和婚姻自主的权利。以长冈乡为例,丈夫骂老婆的少了,老婆骂丈夫的多起来了。虽然离婚事件增多了,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妇女的觉醒,体现了家庭中夫妻关系正在积极调整,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毛泽东称赞道:“这种民主主义的婚姻制度,打碎了数千年束缚人类尤其是束缚女子的封建锁链,建立了适合人性的新规律,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之一。”

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觉醒后的苏区妇女冲破各种封建礼教的罗网,拧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加入到革命斗争的洪流,同男子一道,肩负起苏维埃政权建设与巩固的重任,也为妇女解放运动的良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妇女联合,异军突起

 

毛泽东曾指出:“要进行革命的活动,改造社会,不是少数人所能做到的,非有多数人的联合不可……妇女也要联合起来,齐向封建思想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非常重视妇女的联合,在苏区时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设有妇女工作委员会(或称妇女部),工会、共青团、贫农团等群众团体中,也设有女工部或妇女部,负责各团体的妇女工作。

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使劳动妇女能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彻底解放,更好地参加革命斗争和政权管理工作,改善和提高妇女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1932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出决议,指示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成立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即妇联前身)。其在中央隶属于中央人民委员会,在地方隶属于各级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同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妇女生活改善委员会组织纲要》,明确其宗旨为“使劳动妇女能切实地享受苏维埃政府对于妇女权利之保障,实际取得与男子享受同等的权利,消灭封建旧礼教对于妇女的束缚,使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得到真正的解放”。还明确其任务是要调查妇女的生活,计划改善妇女生活的办法;并通过向人民委员会或各级政府的主席团会议提议,而行使其参政议政的权利。

妇女联合起来建立组织,就有抬头的机会,压迫她们的封建体制也就一天天动摇起来。在社会基层建立的女工农妇代表会,以“改善女工农妇的生活,进行文化教育工作,吸收女工农妇参加苏维埃建设各方面,尤其是最大限度的吸引他们来参加革命战争”为目的,深入到乡、村进行广泛宣传,使苏区的广大劳动妇女认识到革命斗争与妇女解放的关系,宣传她们组织起来,摆脱“夫权”的支配,和男子一样争做一个真正的人。

苏区妇女获得翻身解放后,革命热情空前高涨,她们勇敢地投身到土地革命斗争之中,在经济战线、文化战线、军事动员、政权建设等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力量,为革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苏区妇女不但通过妇女组织积极参政议政,而且积极动员自己的亲人上前线当红军。特别是扩红模范县瑞金,至今仍然流传着“共和国第一军嫂”陈发姑“一生守望”的感人故事,依然传唱着“送郎当红军”的动人歌声。1933年6月,在妇女们的支持和宣传下,瑞金一个县就组建了4200多人的“瑞金模范师”,直接开赴前线。苏区妇女还积极组建洗衣队、担架队、慰劳队、运输队,支前作战。1933年11月,《青年实话》号召苏区妇女赶做30万双草鞋送给红军,仅兴国一县就完成3万双。为了筹集经费支援红军,苏区妇女省吃俭用,不仅积极购买公债,还把到期的公债券、借谷票退还给苏维埃政府,甚至变卖自己陪嫁的首饰支援红军。有时她们还直接参加军事斗争,担任放哨侦探、防御报警的工作,有的还率领游击队袭击敌人,协助红军作战。

毛泽东在调查中深刻认识到,苏区妇女的伟大作用突出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没有她们,生产就不能进行。如长冈乡16岁至45岁的人数是733人,上前线当红军或外出工作的320人,留下的413人中男子只有87人,女子竟有326人。苏区男子在大批参加红军上前线后,妇女就成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她们发扬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打破“妇女犁田遭雷打”“妇女莳田禾不长”等封建习俗和陈腐观念,“像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她们放开小脚,学习犁耙、插秧、收割。在革命最艰难的阶段,她们积极参加生产劳动,有力地支援革命斗争。最为典型的是获得毛泽东亲授“春耕模范”锦旗的瑞金县武阳区,《红色中华》报上记载着武阳区“劳动妇女都很高兴的到田里去,扶着犁头用尖锐而愉快的声调,赶着水牛:走!走!走上革命的生产战线”。看到苏区妇女勃发的劳动热情,毛泽东说:“……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同志也可以做到,今天你们不是做到了吗?”在苏区妇女的全员参与下,一直到长征前夕,苏区的生产得到了提升。苏区妇女全方位参与生产劳动和革命斗争,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力量和价值。■

(责任编辑 陈晓红)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