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忆录》看张勋的真面目

吉光

在近代史上,张勋是以一个复辟者的形象留在史册上的。张勋(1853—1923),字少轩,江西奉新人。在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进程中,张勋逆历史潮流而动,这一点已是历史的定论。不过,人们对张勋的了解和研究不够全面。当年孙中山就曾说过:“张勋强求复逆,亦属愚忠……文对于真复辟者,虽以为敌,未尝不敬也。”[1]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认为张勋是“一个明显的传统拥护者”,“忠心耿耿地为清室服务,并从皇帝那儿得到殊荣。此人在民国后,仍令所部蓄发留辫,以示作为效忠清廷的标志”[2],只叙张勋的政治倾向,对其品格未置一词,给读者的印象是,张勋只是一个传统道德的坚守者。现在,更是有文章认为,撇开“复辟与反复辟”之争,张勋忠诚慷慨、憨厚重义、知恩图报,是清朝“孤忠的遗民”。

那么,复辟活动之外的张勋,其人品究竟如何呢?

笔者近读韩国钧的《永忆录》,透过《永忆录》,对张勋1913年攻打南京,并一度任江苏都督期间的所作所为,有了一个近距离的了解,看清了张勋的所谓人品。其实,张勋的人品也是大有问题的,这些问题与他顽固坚持复辟立场的政治倾向互为表里。

韩国钧(1857—1942),字紫石,江苏泰县(今海安)人。光绪五年(1879年)中举,光绪二十年(1894)始任县知事,此后,韩国钧宦途足迹遍及河南、广东、安徽、奉天(辽宁)、吉林,主持过矿务、交通、军事、外交、水利等要政。民国二年(1913)任江苏民政长,第一次主持江苏省政务。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江苏省长,第二次主持江苏省政务。抗战期间,韩国钧以80多岁乡居问政,支持共产党、新四军团结抗战的主张。1942年,日军侵占海安,韩国钧不幸落入魔掌,敌伪威逼他出任伪江苏省长,韩国钧严词拒绝,不屈而死。《永忆录》是韩国钧晚年所写的自传,这本自传写得平实简洁,少有矫饰夸张之词。该书五万余字,以时序推进。1913年8月,韩国钧接江苏民政长任时,张勋刚刚率辫子军打进南京,并以袁世凯的“功臣”身份被任命为江苏督军。韩国钧与“辫子军大帅”张勋有了直接接触。《永忆录》中对张勋着墨较多。阅读这部分内容,对张勋人品的疑问就有了直接答案。

在辛亥革命以后,张勋及其辫子军有两次重大的军事活动。一次是1913年“二次革命”期间,张勋与冯国璋联手,攻破南京,再就是1917年的“丁巳复辟”。两次军事行动都是近代史上的灾难。1913年,袁世凯图谋扩充军队,通令“尊崇孔圣”,举行祝孔典礼,为复辟帝制造舆论。孙中山在南方发动“二次革命”,7月15日,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并在南京原都督府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袁世凯即调张勋及其辫子军和冯国璋部,分两路合攻南京。是役,张勋极其卖力,他组织了辫子军敢死队,许诺士兵破城之后“准许士兵大抢三日”,辫子兵怀着入城后抢掠发财的心理,疯狂攻城。攻入南京城后,辫子兵们有张勋“三日大抢”“三日不封刀”的特许,放手抢掠、强奸、杀人、放火,穷凶极恶。南京的百姓惨遭涂炭,许多人家“虽家具什物,亦搬运全尽,各等人民体无完衣”,大大小小的商铺“无一幸免,甚至有连劫三四次者”[3]。路边河坎死尸遍地,号泣之声不绝于耳。许多妇女不堪侮辱,投秦淮河自尽。

张勋入城后,袁世凯任命他为江苏都督,后又任韩国钧为江苏民政长。8月21日,韩国钧接篆,24日到了南京。他目睹了南京劫后的惨状,《永忆录》记道:“过下关下车,即见被焚之商店。入城则市肆各闭其门,其开肆者寥寥数家。曾见鞋肆列架者,不过三两双。”[4]“余(韩国钧—笔者注)初入省署,见瞻园内死马在地。东偏厅事前,倚树而立者,赫然陈死人也,血迹染树根,至今未泯,而同署员司则已若忘矣。”“宁垣劫掠,委托士绅详细调查,都计损失一千五百余万元。”[5]张勋祸宁,有多部史料存下实录,《永忆录》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张勋作为一个强盗、刽子手的罪行。

张勋比韩国钧早几天到任,一坐上都督宝座就抢先抓权。《永忆录》记载:“余未接省篆之先,即请中央划分军民权限,奉令饬遵官制条例办理。张督方谓,民长与藩司相若。迨见明令,始憬然悟,然六十县已委任五十四,四十八税所已委任四十五。余到宁后,除扣留年未二十之无锡知事外,余与张督声明,知事而贤,余方保奖之不暇,否则即余所委派,亦复不能姑容,若税所则以比额为标准。张督无以难,余即以此执行。”[6]张勋于当年7月下旬就任江苏都督,韩国钧8月24日以民政长身份到了南京,前后相距仅一个月。在这一个月里,张勋抢先把全省的县知事、税所主官几乎都任命了一遍。南京遭到破坏、劫掠,如何收拾,如何重整,张勋一概不管,只是有好处,有利益,他就抢抓、抢捞。

南京城被张勋及其辫子兵破坏得满目疮痍,有如人间地狱,韩国钧一到任就勉力收拾残破,妥谋善后救济,“力请中央发款一百八十万元”,按士绅们所详细调查的成数“分别偿恤”。要稳定人心,必须迅速恢复生产生活,韩国钧“首贷款于柴米各肆,继贷于布业,再次各商店,如是者二十余万。又与教育司长商,先恢复初、高等学校。未二月,流亡稍复”[7]。

张勋是督军,他的辫子兵军纪太差,在南京城里张牙舞爪,老百姓人心惶惶,也引起外国人的不满。袁世凯以此为由,调张勋为长江巡阅使,而以冯国璋继任江苏都督。为了让张勋能顺利地离开南京,袁世凯特意派阮忠枢、段芝贵先后来南京,面劝张勋移防徐州。阮忠枢是袁世凯的幕僚,历任总统府秘书处副秘书长、内史长等职,他是袁世凯幕内不可或缺的能人,其特长是专门对付桀骜不驯的军阀。段芝贵系北洋武备学堂出身,曾任陆军第三镇统制,督练处总参议,民国初任驻京总司令官,统制陆军、武卫右军,继任拱卫军总司令。袁世凯动用这两个人来南京“劝说”张勋离宁赴徐,说明袁世凯对张勋的横蛮霸道心知肚明。

阮、段二人与张勋“切商,久乃就绪”,但是,张勋开出了条件,张开血盆大口,索要一百万元“军饷”,这让韩国钧大伤脑筋。这时,南京城里的老百姓听说辫子军要移防,恐慌不安,生怕再遭一次浩劫。韩国钧只好出面多方筹款。关于这一次被逼饷,韩国钧在《永忆录》中记叙道:“惟其(张勋)频行时索饷百万,挪甲补乙,已付十之九,频行之前一日,非再索六万元不可。维时悉索已尽,无可为计,自料多数已付,不致以此区区而致决裂。张督派委坐索,不应则势已汹汹。至灯时,竟传卫队将围民署。段将军乃呼其委员呵斥之曰:汝都督带兵往民署,我必率兵解此围!其事始罢。”[8]《永忆录》中的这一段记载,将张勋的匪气和贪婪神情展示出来。张勋“丁巳复辟”失败后逃进了天津租界,仍过着滋润的日子,娶了多位梨园的名伶做姨太太,在赌场上“以一当十”,出手阔绰,还出钱资助了不少江西老乡。据说还在他的老家投资了一些公益事业。他挥霍、花费的钱财中,应该有从南京搜刮去的民脂民膏。

在张勋离开南京的时候,韩国钧照例前去送行。此次“送别”,《永忆录》对张勋有一段实录:在派兵向韩国钧催逼要钱的“翌晨,余至江干为张督送行,则欢然如平生矣”,“张督去任,余送之江干,张督笑谓余曰:此次累公多白几茎须。此亦谐语,可见当时困难为所共知。”[9]张勋明知南京城已被他的辫子兵洗劫一空,油水已被榨干,仍然不惜派兵催逼要钱,实属于再次抢劫,心肠非常坚硬。他在江边与韩国钧嬉皮笑脸的一番话,尽现了他的伪诈。

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抓住时代的脉搏,认清社会前进的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人物进行鉴别。其次要牢牢抓住真实性,就是要准确把握历史真相。“历史要求史实准确,没有史实的准确,就没有历史科学”[10]。张勋的复辟行径应该受到鞭挞,他恶劣的人品、他的贪婪和残民以逞,也应该进入更多研究者的视野。

 

 

注释:

[1]孙中山:《复陆荣廷电》,《孙中山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23页。

[2]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上卷),第28O页。

[3]郭必强:《辫帅张勋祸宁史》,载《钟山风雨》2OO3年第3期。

[4][7]韩国钧:《永忆录》,民国三十年(1941年)上海印刷版,第28页。

[5][6][8][9]韩国钧:《永忆录》,第29页。

[10]陈旭麓:《漫谈写历史人物》,《陈旭麓文集》(第三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27页。■

(责任编辑 陈晓红)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