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与陈云携手走过的岁月

姚贤玲

 

于若木,原名于陆华,1919年4月出生在山东济南一个书香世家。父亲于丹甫是满清末年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是山东近代教育的奠基人。于若木自幼在开明、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小学毕业后,进入山东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学习。于若木兄姐曾受共产主义熏陶,受其影响,于若木自少女时代就喜欢阅读进步书籍。读书后,她的语文老师周小舟是中共地下党员,经常挑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的文章给学生们阅读。受此影响,于若木在文章中常常流露出对反动政府的不满和对光明的渴求。她的这些进步思想倾向引起了周小舟的注意。当1935年于若木初中毕业,考入北平市立女一中时,周小舟将她的情况介绍给女一中地下党支部负责人郭明秋。郭明秋对于若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引导,经常给她一些革命的书籍。这让于若木对中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于若木也投身到运动中,活跃在斗争的第一线。1936年1月,于若木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郭明秋的领导下成立了共青团支部。1936年9月,于若木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根据组织安排,于若木来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一天,于若木与同学们正在窑洞里听蔡畅讲课,忽然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大家以为国民党的飞机又来袭扰,纷纷隐蔽。隐蔽过程中,飞机的声音越来越近,飞机越飞越低,这时候有人看出那不是敌机,是苏联飞机。后来才知道,这是送陈云等人从新疆回延安的飞机。一场虚惊之后,同学们接到通知,到学校操场上集合,欢迎陈云等人的归来。在欢迎人群中的于若木,第一次见到了陈云。

不久后,成仿吾校长在一个石窑洞里召开学校党员大会。当时陕北公学的学生党员不是很多,约有三十几人。大家聚在昏暗的麻油灯下等待开会,陈云走了进来。成仿吾向大家介绍之后,陈云开始作政治报告,主题是讲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当时国内许多进步学生投奔延安,针对这种情况,陈云给大家讲了党对知识分子的重视与爱护,欢迎更多的知识分子到延安来。通过这次报告,陈云的沉稳、成熟,给于若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多日,组织上要从陕北公学挑选一名政治可靠、条件合适并懂得一些护理知识的人照顾陈云。经过挑选、考察,历史清白、政治可靠、性格温和的于若木被选中。此后,于若木便从陕北公学搬到中央组织部的招待所值班,担任陈云的私人看护。

于若木曾听过陈云作报告,对他很是崇拜,尽心尽力照顾陈云。二人很快熟悉起来。陈云常和她聊天,问于若木在什么地方上的学,家里还有什么人,喜欢读什么书,都读过哪些书;同时也把自己的一些情况向于若木做了介绍。于若木觉得这个领导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平易近人。

一天,于若木照顾陈云吃完药,准备回值班室,陈云喊住了她,请她到房间里坐一坐。于若木以为是自己工作没有让首长满意,有些惶恐。陈云说:“我看你这个人很老实本分,很朴实,我自己也是一个老实人,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一点儿思想准备也没有的于若木被问愣了。在她心里,陈云是领导,她一直非常崇拜他。因为崇拜,于若木从没有把自己与眼前这个沉稳、真诚的男人联系在一起。面对陈云的提问,性格内向的她低着头沉默。陈云很理解于若木的心情,没有让她立即回答,而是告诉于若木,是否可以征求一下家人的意见。这时,于若木的二哥也到了延安,于若木接受了陈云的建议,将此事告诉了哥哥,得到了哥哥的支持。于是,于若木和陈云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俩人还互赠了礼物。

不久,陈云和于若木结婚了。一向不主张铺张浪费的陈云,买了一些花生、糖果,请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二十几人在一起热闹了一番,算是举办了婚礼。

婚礼虽简单,生活也很清贫,但于若木心中有了对丈夫的爱,便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她在给大哥的信中写道:“虽然他大了我十四岁,但是我对自己的婚姻很满意。他是一个非常可靠的忠实的人,做事情负责任,从不随便,脾气很好,用理性处理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你问我们小家庭的生活状况么?这里无所谓家庭。陈云同志在工作,我在学习。他住在机关里,我住在学校里,每星期六我到他那里住一天,这是延安所谓的‘住礼拜六’。”当时,于若木已从陕北公学转到党校,吃住都在学校,并没有因为嫁给了陈云而搞特殊。星期六回家与丈夫团聚的一天,短暂而温馨。她常常把丈夫的衣服带回学校,利用休息时间在延河边上把衣服洗干净,到周末回家时再带回去。原本是大家闺秀的她,婚后也成了操持家务的能手。抗战不久,廖承志送给陈云六双袜子,这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的延安,无疑是很珍贵的。那时出门办事,没有代步工具,全靠两只脚。为了让这六双袜子结实耐穿,于若木将每一只袜子又加了一层布袜底,增强耐磨度,结果,这六双普通的袜子居然穿了八年。每年发给陈云的棉衣,于若木也会重新拆开,把前胸后背再加絮些棉花,使衣服更厚实一些,让身体虚弱的丈夫穿着舒适暖和。后来,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于若木积极响应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她纺得一手好线,全家的日用开销,大都是她纺线换来的。为了改善生活,给陈云和孩子补充营养,于若木还在自己居住的院子里种上了西红柿等。于若木凭着自己对丈夫的爱和一双巧手,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决定,由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等人组成东北局,赴东北开展工作。散会后,陈云就带着妻子匆匆为他准备的简单行装,与其他几个同志一起坐上飞机,奔赴东北,开展新的工作。而于若木则带着年幼的女儿和出生不久的儿子,暂时留在了延安。

几个月后,待襁褓中的儿子稍大一点儿,于若木就带着子女,跋山涉水经张家口来到哈尔滨与陈云团聚。但还没等安顿下来,陈云就接到调令,立即赴南满担任分局书记。于是,于若木又将刚刚打开的行李重新捆上,跟随丈夫上了路。陈云和于若木经过吉林省的图们市到了朝鲜平壤。陈云考虑到南满环境不安全,拖儿带女会影响工作,便将妻儿暂时留在平壤,自己一人前往南满赴任。刚和丈夫会合却又要分别,于若木心里有些舍不得,但为了不拖累丈夫,她还是听从丈夫的安排,留在了平壤。半年后,陈云在南满指挥击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南满局势稳定,于若木才带着一双儿女去与丈夫团聚。

 

全国解放后,于若木终于可以安心守在丈夫身边,悉心照料他。由于战争环境的摧残,陈云的身体一度非常虚弱,特别容易感冒。为了让陈云提高身体素质,医生建议他到青岛疗养一段时间。那时,陈云还没有配专职的医护人员,每次生病,都要临时找医生、护士。为了更好地照顾丈夫,每当护士给陈云打针时,于若木都在一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然后悄悄在自己身上试验,等她觉得有把握后,就自己给陈云打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掀起一股建设热潮。北京修十三陵水库时,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于若木,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关系而搞特殊,每次到十三陵水库义务劳动的日子,她就早早起床,与同事们一起骑自行车到工地,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三年困难时期,于若木在国家科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因工作原因,她和许多科研单位保持着联系。当看到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得了浮肿病,于若木心里特别着急。她与同事们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当听营养专家讲,人每天摄入适量大豆,可以解决浮肿问题。于若木便建议专家写个材料,她将材料送给陈云。陈云看后,接受了专家的建议,起草电报发往东北,将东北的大豆调入,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浮肿病问题。

1964年,于若木调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任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由于单位离家较远,为了不影响工作,于若木每天吃住都在单位,只有星期六才骑着自行车回城里的家。

于若木就是这样时刻记住自己也是一个普通百姓,把自己放到一个最恰当的位置。她曾说过:“我与陈云同志,无论从能力上、资历上和地位上都有很大差别,这个差别对我来说,是一件感到很不舒服的事情,我只有努力向他学习,用他的思想行为来解决自己的一些思想问题,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更端正。”

于若木对孩子的教育也抓得很紧。陈云要求于若木一定不要娇惯孩子,要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学会独立生活的技能。于若木根据丈夫的要求,亲自教孩子们洗衣服、做饭,甚至做衣服。每个星期六,当孩子们从学校回来洗完澡换下脏衣服,于若木都要求他们自己洗干净,然后再返回学校。

“文革”开始后,于若木被下放到湖南衡东的“五七干校”劳动,丈夫陈云则到了江西。这时候的于若木已年近半百,但她从不让同事们照顾她,每天坚持和大家一起劳动。其间,于若木因写大字报揭露江青,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要开除党籍,隔离审查。陈云不避风险,亲自给毛泽东写信,保住了于若木的党籍。于若木随干校一同回到北京后,仍然被限制自由不准回家,每天的工作是打扫厕所,清理楼道。女儿陈伟力几经周折打听到她的消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才与母亲见面。陈云从江西回到北京后,立刻向上级有关部门打听妻子于若木的情况和下落。经一番周折,于若木被允许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

 

 

老年的于若木,致力于营养学的研究。1983年,她在《红旗》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关于营养学的文章《营养—关系人民体质的大事》,提醒有关部门要重视国民营养。后来又出版了《于若木文集》和《于若木论学生营养》等专著。

于若木尤其关注中小学生的营养问题。她认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大多营养不良,主要是蛋白质不够,而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经济实惠,容易推广。她常到有关企业搞调研,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仍然楼下楼上、车间厂房各处跑,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仔细询问。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地研究营养学,老年的于若木开始学习英语。在她的房间里,到处可以看见书写流畅、工整的关于营养知识的英文单词卡片。

于若木先后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等。

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因病在北京逝世。■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