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醉的特务经历与改造生活

西域

沈醉,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统高官,在军统的地位仅次于戴笠与毛人凤。他精明能干,会武功,身手敏捷,效忠戴笠,深得其信任。从18岁参加了军统的前身复兴社特务处开始,先后担任少校行动组组长、稽查处上校处长,28岁就当上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与陈恭澍、赵理君、王天木并称军统“四大金刚”。又与徐远举、周养浩三人被称为戴笠的军统“三剑客”。戴笠死后,沈醉卷入军统的内部党魁之争,后被继任者毛人凤“发配”云南边远,任“国防部”保密局云南站站长、“国防部”少将专员,再任云南专员公署主任、中将游击司令等,却阴差阳错地被云南省主席卢汉挟持着起义,从而走上从特务到改造生活的新生之路。

沈醉是少有的能文能武之才。据说七十多岁时尚能吃核桃不用锤子,手一捏就碎了。他长期跻身于国民党高层,但身上几乎没有沾染打牌、抽烟、喝酒、贪污受贿、玩女人等恶习,这在当时国民党官场上是罕见的,要归功于他母亲的教诲与严训。沈醉的父亲早逝,他从小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沈醉的母亲名罗裙,是清末著名的诗社——南社的成员,擅长诗词。沈醉的名字就是母亲根据李清照《如梦令》词中“沉(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所取。他幼年起母亲就教他读唐诗,所以直到老,沈醉也能背诵很多唐诗,沈醉一直爱写诗词,也是受了母亲的熏陶。

20世纪80年代后,沈醉陆续写了《我所认识的戴笠》《军统局内幕》《魔窟生涯》《我这三十年》《战犯改造所见闻》《人鬼之间》《沈醉日记》等10多部有关军统和个人经历的书,成为那个时代很有价值的史料。

加入军统

 

1914年,沈醉出生在湖南湘潭农村一个叫沈家大屋的地方。1932年,18岁的沈醉在长沙艺文中学读书,受大革命运动的影响,与高年级学生一起闹学潮,被校方开除。于是他只身来到上海,投靠姐夫余乐醒。余乐醒是早期中共党员,早年曾与周恩来、李富春、李维汉等在法国勤工俭学,归国后任黄埔军校教官,与同在军校任军医的沈醉的大姐沈景辉结为伉俪。余乐醒北伐时任叶挺独立团教导员、中共总支书记,是南昌起义部队指挥机关参谋团的成员。1927年被中共派赴苏联专门学习情报业务;归国后恰逢“四一二”政变,与党失去联系,后脱党加入军统,成为军统早期重要骨干。1949年投向新中国,是中国第一家汽车专门学校的创办人。

余乐醒当时是戴笠复兴社特务社的核心骨干,是军统特务训练机构的实际主持者。沈醉到上海后要求姐夫余乐醒介绍他参加“革命工作”。余乐醒遂介绍沈醉在复兴社当联络员。虽然沈醉后来在回忆中称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但当时的沈醉还是热情十足,加上他聪明能干、思想单纯,与戴笠一见面,马上博得这个复兴社总头目的好感。

戴笠初次见沈醉,与沈醉“谈了足足有一个小时”,临走时,戴笠还拿出100元钱,让沈醉“在杭州玩玩”,并说:“我儿子跟你同岁,在上海上大学,放寒假你同他一道去南京玩。”沈醉在回忆录中说:“多年来,我一直也不明白戴笠为什么第一次见我就待我那么好。现在我才懂得,当时复兴社刚成立不久,他急需要有自己的人手和心腹,可是当时的工作人员都各自有自己的一套打算,思想很复杂,有些人资历比他还老,而我则是初出茅庐,年轻、单纯、可塑性大,完全有可能培养成他的忠实门徒。”事实也是如此,一方面凭借戴笠的栽培,一方面凭借自己的出色“成绩”,沈醉不仅成为戴笠的心腹,而且一路官运亨通。

戴笠对沈醉甚至有些“偏爱”。有一次,戴笠的儿子戴藏宜借了沈醉300元的公款,快到发饷的时候还没有还。沈醉拿不出钱给手下的特务发饷,就大胆去找戴笠。戴笠除还了钱外,还当沈醉的面“用鸡毛掸子把戴藏宜打了一顿,骂他没有出息,要他向我学习”,这让沈醉“觉得很是得意”。

当上特务后,年轻的沈醉“手脚勤快,头脑灵光”,加上“又肯钻研”,很快就掌握了特务的一切技能,而且做事精明利落。从“巧计送捕徐昭俊”一事就可以看出沈醉的精明。一次,戴笠指示余乐醒:逮捕疑有越轨行为的复兴社特务徐昭俊,密送南京。徐昭俊是上海区情报组组长,此人身高力大,腿脚敏捷,武功很好,枪法也准,要逮捕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接到任务的余乐醒有些紧张,沈醉却满不在乎地揽下任务。他献计让余乐醒反其道而行之,假借说是沈醉犯了大错,戴笠要逮捕沈醉,要徐昭俊把沈醉押送到南京接受调查。不知内情的徐昭俊押送着沈醉去了南京,一下火车,自己却被特务们五花大绑了起来。

很快,沈醉就升职为情报组组长。在上海闹市或者租界区抓人时,他常常采用先把人打昏,然后其他特务冒充被打人的朋友送他去“医院”的方法;其次训练漂亮女特务冒充被抓人的妻子,在大街上揪扯被抓人,特务们再冒充被抓人的熟人与朋友,帮助妻子把被抓人塞进车而绑架的方法。此方法屡试不爽,“颇见成效,戴笠大加赞赏”,不久沈醉又升为行动组组长。

沈醉曾经在上海法租界区监视过作家鲁迅,他带着情报组在鲁迅住所的对面租了一所楼房,从楼上监视鲁迅家的情况。处于好奇,沈醉也常常跑到楼房里去观察鲁迅的活动,“常常看见他深夜还在秉笔疾书,写字时腰板总是挺得笔直,休息时则爱在桌旁的一个棕绷床上躺着抽烟;而白天他常爱到内山书店去看书,一出门总是戴顶深色呢帽,还把帽檐压得很低。当时的情景真像他在一首诗里写得那样‘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沈醉回忆:“当时戴笠很想拘捕他,只因顾忌到他的名气大,影响广,怕拘捕后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所以才迟迟没有动手,但对他的监视一直没有间断。”类似的监视对象还有丁玲等进步作家。

抗战期间,戴笠是主张坚决抗战的,沈醉说:大多数时候,戴笠是跟着蒋介石的思想转,唯独抗日,“戴笠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在淞沪抗战期间,沈醉先后带领特工人员深入江苏太仓市浏河、大场,直达前线日占地区,亲身担任战场调查工作,为中国炮兵部队指示目标,鉴别战果,每日在生死线上徘徊。一次在安徽池州市贵池活动时,沈醉亲自带人到日占区侦察海军布雷情况,结果和日军遭遇。当时只有他一个人带枪,沈醉掩护两个没有带枪的特工脱险后,自己才最后撤离。后来沈醉还在日记里记到:“后悔没有抓个活的回来”。

 

端良母亲

 

沈醉28岁便当上了少将处长,是军统里最高的军衔,也是当时国民党军队系统中最年轻的将军。而母亲一直叮咛他:“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沈醉虽不忘母亲的教诲,却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去绑架和杀人。在上海期间,一次沈醉带着部下去执行绑架任务,他的汽车撞上了一辆人力车,车上恰巧坐的是刚刚去寺庙拜佛回来的母亲。沈醉的母亲觉得轿车里坐的人像自己的儿子,便喊儿子的小名。当着部下沈醉怕暴露自己的行径,硬着心肠用上海话大骂:“侬瞎了眼!”母亲真以为认错了人,这才不吭声。沈醉回家里后,母亲还向他说今天看到一个人很像他。此事得到了戴笠的赞扬,却在沈醉的心中留下极深的愧疚。

1949年秋,身为“国防部”保密局专员兼云南站站长的沈醉受局长毛人凤之令,要他暗杀反蒋人士、民革成员、原国民党陆军大学校长杨杰将军。一天下午,他召集暗杀的特务在他家布置计划,沈醉原以为家中无人,没想到母亲正坐在外面阳台上看书,沈醉和特务们商量暗杀计划,被母亲听得一清二楚。特务们走后,母亲愤怒地责骂沈醉:“我多年来一直教导你: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要做人。……你把杨先生杀了,明天你的儿女们问你,谁把杨伯伯杀了?你怎么回答?(注:沈、杨两家为邻,彼此很熟,两家的孩子也常常在一起玩耍)……我这个做母亲的又怎么见人?……我不要你这个儿子,我马上走。”沈醉羞愧交加,后来承受着军统纪律处分的风险,最终也未执行保密局长毛人凤的暗杀命令。云南解放前夕,沈醉服从蒋介石的命令,将母亲和妻女送往台湾。临上飞机前,沈醉母亲不肯上,流着眼泪说,怕死在异乡而不能归葬故土。无奈之下沈醉将母亲抱上了飞机。

后来沈醉被捕后,台湾国民党出于宣传意图,宣布沈醉为“烈士”,这给了沈醉母亲极大痛苦,直到客死台湾,沈醉的母亲终未能再见到儿子一面。解放后,沈醉在狱中劳动改造一直到特赦,而他的母亲早已带着痛苦和遗憾撒手人寰。

 

传奇婚恋

 

沈醉一生谈过三次恋爱,结过两次婚。

1934年,21岁的沈醉认识了一个托自己关照的南洋华侨的女儿白云,白云即后来赫赫有名的革命女作家莫耶,也即流传甚广的《延安颂》的词作者。白云当时在上海任进步刊物《女子月刊》的主编。才貌双全的白云与化名陈仓的年轻潇洒的沈醉一见倾心。一次沈醉在追捕行动中摔成重伤,白云在这期间给予这位因为“上房安天线时不小心摔伤”的“陈仓”以无微不至的照料,两人感情迅速升温。一年后,白云生了一个男孩。直到这时,他们彼此都不知道对方的真实名字。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思想进步的白云与身为军统特务的沈醉难免产生隔阂,而戴笠对白云秘密调查后发现她思想“左倾、激进”,因而戴笠只同意沈醉与她“交朋友”“利用”,而不同意两人结婚。七七事变后,白云劝沈醉同去延安,沈醉不得已讲出自己的真实身份。最终白云离开沈醉去了延安。

3年后,抗战爆发,沈醉在湖南临澧军统局特训班当教官时遇到了后来的妻子粟燕萍。第一次相识是粟燕萍学游泳时不慎误入深水区,沈醉将她救起。当时沈醉只是觉得这位姑娘很调皮。后来一次,沈醉准备回长沙探望母亲,粟燕萍恰巧因父亲病危也要回长沙,便搭沈醉的汽车同往。到粟家后,沈醉陪粟燕萍询问她父亲的病况,谁知粟父竟将沈醉误认为是燕萍的男友,便拉住沈醉的手恳切地说道:“雪雪(粟燕萍的小名)托付给你,我就放心了。”沈醉当时见粟父病危,也不便解释,只好点头应付答应,并不把此事当真。回家后沈醉把此事当笑话讲给母亲听。谁知母亲却严肃地教诲他说:临终人的嘱托你既点头,等于同意,这是不能违背的。从此沈醉才开始注意起粟燕萍来。

粟燕萍从特训班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沙工作,沈醉则随后调任常德警备司令部稽查处长。粟燕萍不知道沈醉已调离临澧,于长沙大火兵荒马乱之中,独自步行到临澧去找沈醉。而那天清晨,沈醉在公路上骑马奔驰,无意中将马鞭掉在地上,他叫迎面走过来的一个穿着厚厚旧棉服的士兵把鞭子给他捡起来,当这个士兵弯腰捡起马鞭递给沈醉的刹那间,两人都呆住了,沈醉惊喜地发现这个士兵竟然是女扮男装的前来寻找自己的粟燕萍。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