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德红军生涯回忆

石京秀

文荣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四川苍溪人,1917年10月出生,2016年2月逝世于成都,享年99岁。文荣德1933年12月在家乡参加红军,他的戎马生涯经历了红军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西藏平叛、中印之战,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红军生涯中他曾参加了红四方面军的万源保卫战、嘉陵江战役、长征、百丈关战役,目睹西路军西征的背景。1955年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在文荣德生前,笔者曾经采访过他,老先生除了因为年事已高听力较差外,视力、记忆力尚好,可以通过放大镜看清楚给他提问纸条上的字,然后声音洪亮地讲述。本文是在文荣德老红军回忆自述红军时期主要经历和笔者事先设定的一些问题请他答复的内容整理基础上,结合有关的军史文献进行核实与研究,从而在展现他个人红军史的同时,也对相应的宏观叙事起补史、正史的作用。

 

 

一、参加红军

 

    文荣德讲述:“我家乡在四川北部苍溪,1933年秋天,从鄂豫皖根据地转战而来的红四方面军解放了我的家乡”,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川北大地,“我村子里有二十几个年轻人积极参加了红军”。群众踊跃参加红军的事实印证了当时宏观的历史背景,党史记载那时正是红四方面军规模空前壮大的时期,人数达到八万人,毛主席曾经高度赞扬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把它誉为第二大苏区。文荣德先是在同学文伯宗的介绍下参加了苏维埃少先队,到县里参加学习培训班,其间遭到国民党的反扑袭击,“我随县委北撤,撤到李子垭(现在当地还有这个地名),县委号召学员立即参军,我响应了号召,地方人员要编入部队参加战斗,我就这样参加了红军,被分到30军276团当战士”。在红军力量壮大的同时,阶级矛盾也日益尖锐,文荣德在部队里听到了村子里反动派对回家的红军战士残酷杀害的消息后:“这更坚定了我誓死紧跟红军走到底的决心。”现在民政部中华英烈网上文荣德家乡苍溪县的烈士名单就有他村子里一起参加革命后牺牲的和回家时惨遭杀害的红军战士们。军史也证实了文荣德所说的红军离开之后,血雨腥风扑来,军阀和地主阶级恢复了其反动统治,对很多红军家属、革命群众进行了迫害,川陕根据地的人民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

 

 

二、浴血万源保卫战

 

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的时间是1933年11月中旬到1934年9月中旬,历时10个月,万源保卫战是其中最后一仗。文荣德1933年12月参加红四方面军,从时间上推测文荣德刚参加红军时的战斗就是反“六路围攻”。文荣德说:“我家庭虽然贫苦,父母仍然省吃俭用,在我10岁前供我读了3年私塾,认识一点字,因此我担任了30军的一名侦察兵,一次执行侦察任务被敌人发现,我胸部中弹,是战友背着我到了红军镇龙关医院。”相比中央苏区有时红军伤员因缺医少药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手术,文荣德运气还好,在麻药条件下手术取出了子弹,加上中草药治疗,康复之后归队,归队的路上被9军的人截住,他们正需要通信人员,他于是成了9军73团的一名通信兵,经常给徐向前、王树声等首长传送情报、信件。

文荣德描述:“在万源保卫战白热化的最后阶段中,战斗十分惨烈,师长许世友身先士卒,挥舞大刀冲入敌群砍杀,极大地鼓励了大家,徐向前也传来指示:坚持最后5分钟。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为胜利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党史文献高度地评价了万源保卫战的意义,认为不仅关系到红四方面军的生死存亡,甚至关系到整个红军的命运。在战斗中红军高级将领带头冲锋陷阵,以少胜多,发挥了红军擅长山地战的优势。万源保卫战以惨烈艰苦卓绝而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这次战役中文荣德再次受伤,“在漫长而激烈的战役中,我每天往来在战斗最前线与指挥所之间,炎热的天气和长时间奔跑摩擦,我大腿内侧大面积溃烂,我仍然坚持着直到战役胜利结束,我住进了红军王坪医院”。考证文荣德所说的王坪医院,就在万源附近,他的这次疗伤事实印证了今天四川巴中通江红色旅游景点“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的介绍:位于四川巴中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由于战事激烈,成百上千的伤病员被送往总医院救治,虽因缺医少药,不少伤病员伤病恶化而光荣牺牲,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仍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三、穿梭嘉陵江两岸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向西强渡嘉陵江战役标志着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开始,关于红四方面军该不该放弃川陕根据地,文荣德看到的是“由于长期战争,民不聊生,土地荒芜,商业凋零,我们转移是不得已”。至于该不该多留下一些红军巩固根据地原有成果?他仅是一名战士,不会从全局看问题,因此没有回答得像《徐向前元帅回忆录》里完善的事后总结:当时留下的人太少,如果留下一个军也许更好。在嘉陵江战役期间,因为战事紧张,文荣德作为通信兵要及时把首长的情报送达到前线各地:“我十几次穿梭于嘉陵江两岸战斗前线,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以至于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王树声等首长都还记得文荣德这个灵活的通信兵的名字,夸他是一名“子弹都躲着我走的通信兵”!是的,幸运之神一直眷顾文荣德,使他成为从枪林弹雨的战场走到和平年代传奇的红军战士!

 

 

四、长征见闻

 

    (一)目睹红军两大主力合而又分

文荣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懋功后看到的是:“中央红军的官兵们可能是由于从江西一路征战而来,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红四方面军由于刚刚离开川陕根据地不久,相比之下,我们显得红光满面,身强力壮,人数也多。”党史文献分析了张国焘看见中央红军的实力不如红四方面军,心理发生了变化,个人野心膨胀,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军阀思想抬头,企图挟党中央南下,党中央毅然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单独北上后,张国焘率部南下搞起了分裂红军的做法。

关于笔者提问:对部队突然向南是否感到迷茫困惑?你们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怎样与同张国焘逃跑主义和分裂主义斗争?文荣德回答:“下面的战士根本不知道高层发生的政治斗争,我们对张国焘的错误是最后长征到了延安开会学习才明白的,才站到毛主席这边来的,战士基本是无文化的农民出身,没有识别张国焘分离主义的能力,红军战士有严格的纪律,以服从命令为主,之前就发生过说错了话要被肃反的事件,因此我们不随便打听上级的秘密,以为部队突然向南是为了战略需要。张国焘的分离主义只有团以上红军高层干部才知道。既然我们不知情,就谈不上要与张国焘的错误路线斗争,战士也没有谁要离开张国焘的部队而去投奔毛主席。我们情绪没有受到什么特别影响,而是在一边唱着‘打到成都吃大米’的歌曲鼓励下信心十足地南行。”文献也记载了红四方面军南下后取得的几次战斗胜利,也表明红四方面军士气高昂。

(二)亲见肃反

红四方面军的肃反运动广为人知,它是红军历史中的瑕疵,是在党的路线发生错误时付出的血的代价,令人心痛,战士文荣德耳闻目睹战友被怀疑而遭到杀害的悲剧。文荣德说:“我们班里一个战士就是因为说了一句同情敌人的话,就被我们班长杀了,红四方面军中只有红9军在组建时专门挑身体好和出身好的,所以相对被肃反的少。我虽然有点文化,我是贫农成分,加上我话少,没有遇到危险。”文荣德的讲述佐证了红四方面军时不时要发生肃反运动。

(三)看见重伤员留下文荣德谈起了长征路上鲜为人知的情况

“在根据地作战,我们受伤还有医院,如果在长征路上,为了不影响整个队伍的战斗和前行,有时候不得已就把重伤员抬到庙里,给每位伤员4块大洋,这点钱也许对他们有帮助,希望能遇到好心人……”无独有偶,笔者在《开国将军和苗家兄弟的情缘传奇》一文读到一段文字“重伤的段苏权(当时的红6军团黔东独立师政委)手无寸铁,无法抵抗。民团搜走了他身上的3块大洋……”说明在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给留下的重伤员几块大洋是很多红军部队的做法。重伤的红军也许会遇到好心人,大多数情况命运可想而知,长征就是红军将士用一路流血牺牲铺就的红色之路。

(四)掩埋友军遗体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红军将士的意志无比顽强,但是在雪山、草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之中,部分极度虚弱的红军,身体终究抵不住高山缺氧与严寒,没有跨过凶险神秘的湿地草原。哪支部队的红军牺牲在雪山草地的较多?文荣德说:“在1935年9月10月间,我们南返的途中,看到许多红军的遗体,那是三四个月前中央红军北上时倒下的,可能是当时没有倒下的红军官兵也十分虚弱,自身行走都困难,根本没有力量掩埋战友的遗体,我们才从川陕根据地出来不久,物资储备较好,体力较好,我们的人员爬雪山过草地也有牺牲的,但是较少,我们的收尸队尽可能地对兄弟部队的官兵遗体进行了掩埋,让他们入土为安,英魂得以安息!”他们为了中国革命永远长眠在草原和雪山上!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已经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

(五)再次北上

红四方面军在两过草地未得到休整的情况下,取得绥崇丹懋战役南下的首战胜利后,继续雄心勃勃地东进与蒋介石中央军联合的四川各路军阀,在雅安与成都的交通线上的百丈关一带开始了一场空前的大决战。文荣德说:“由于我们先前交战记录中打败过川军,感到川军不是红军的对手,有轻敌的思想,加上在平原、水田作战不利于红军,敌人重兵阻击,补给充足,虽然在刚开始我们进展顺利,给敌人以重创,但我们自身的伤亡也很大,最后不得不撤退。”这场红四方面军的南下能否立足的关键之战,最后以东进失败结束战斗。党史文献记载:百丈关之战红军未能如愿以偿地打进成都平原,不得不从进攻变成防守,“我们退到九顶山、蒙顶山一线,扼险防守与敌人对峙两个月,我当时是31军首长王树声的通信兵,随军部驻在雅安一个叫石桥的小镇上,从参加红军一年多来战事不断,这短暂的休整期是我红军生涯难得的轻松时期”。现在四川的蒙顶山红军纪念馆、邛崃红军纪念馆,所陈列内容就是反映了红四方面军在当地的活动情况。文荣德说:“部队不得不再次北上,我们把地主的茶树砍了熬成茶块,剥棕树皮扎成棕垫,作防寒防潮用,把牛肉做成牛肉干,尽可能地为长征作物资储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