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中的蔡畅

于安龙

    长征,在这项由无数英雄人物共同成就的伟大事业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女红军。这些巾帼英雄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为长征的最终胜利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与牺牲。蔡畅就是女红军中的杰出代表,是被无数红军战士所敬重的“老大姐”。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曾说,如果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蔡畅。

 

笃定信念:长征路上的坚强战士

 

当被问及长征过程中干了些什么工作时,邓小平曾简洁明快地回答说:跟到走。[1]简简单单三个字,内涵却十分丰富,它包含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无比忠诚。毫无疑问,对于参加长征的女红军来说,她们一路也是“跟到走”。但是在当时的复杂艰苦条件之下,“跟到走”又谈何容易?

据统计,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女同志有30名,她们被编成中央总卫生部休养连,随同由党中央机关、红军大学等组成的中央纵队一起行军。当时蔡畅担任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是年龄最大的女红军。需要指出的是,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随军转移,瞿秋白、何叔衡等都未被允许参加长征,连毛泽东也差点被取消长征资格。“长征前,干部的去留问题,不是由组织局决定的。属于省委管的干部,由省委决定报中央;党中央机关、政府、部队、共青团、总工会等,由各单位的党团负责人和行政领导决定报中央。决定走的人再由组织局编队”[2]。而获准参加长征的女同志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政治上坚强,最好是共产党员;第二,具有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第三,身体健康。唯有如此,才能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来,才能在长途转战中跟上队伍。最终经过层层选拔而获准参加长征的30位女红军,包括了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刘英等人。蔡畅曾言:“亘古未有的万里长征,是在人世间罕见的艰难困苦之中进行的。天上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敌军围追堵截,红军战士要突破江河,翻越雪山,跋涉草地。数以万计的红军指战员献出了生命。女战士们所作的奋斗和牺牲,也是极其巨大的。”[3]

“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长征中的艰难曲折出人意料,长征中的奋斗牺牲难以想象。从中国的东南到西北端,跨越十几个省,红军战士用双脚跨越山山水水,转战大半个中国,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毛泽东曾说:“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4]伟大成就的背后伴随着巨大的牺牲,长征中每前进一步,都会有红军战士付出生命的代价。路越走越远,红军战士愈战愈勇,红军队伍却日渐缩减,部队减员情况严重。中央红军出发长征时约有8.6万人,湘江战役后只剩3万余人。与此同时,红军补给日益困难,伤病员不断增加。而这期间国民党对红军的围追堵截从未停止,他们不断地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其消灭红军的企图从未放弃。国民党中央军、湘军、粤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等几十万军队交替参战,人众兵多,装备精良,气势汹汹。占有优势的追击敌人、流动的作战环境、莫测的前途命运,不断挑战着红军战士的体力极限和心理底线。“我们受到四面八方的攻击,确切地说,受到来自南、西、北、东、天上和水里六面的夹击。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行军”[5]。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说,长征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长征对于普通的男性战士来说都需历经千难万险,对于妇女而言更是九死一生的考验。但面对残酷的战争和巨大的困难,她们没有丝毫的退缩和迟疑,而是以大无畏的精神与其他战士一起并肩前进、浴血奋斗。虽然被编入干部休养连,但她们并没有真正“休养”,而是承担着很多的工作。据徐特立回忆,她们沿途雇担架、民工,对民工及伤病员进行教育和关照工作。当所雇民工不够时,自己也抬过担架。[6]除抬担架、送干粮、照顾伤病员外,她们还做一些宣传工作和群众动员工作,如写标语、编演节目等,以鼓舞士气,瓦解敌军。“她们做宣传工作,组织当地妇女为战士编草鞋和其它必需品。有时,她们也参加斗地主、分粮食的活动。宣传队要走在队伍前头,在悬崖峭壁上书写口号”[7]。

长征中蔡畅的工作同样繁重,她先后在工作团、地方工作部工作。每次宿营,她们都要到驻地附近去做打土豪和发动群众的工作。那时候的社会舆论对党和红军十分不利,广大民众对党和红军缺乏基本的了解,致使以讹传讹的虚假消息满天飞。国民党反动派也刻意利用群众的疑惧心理,到处散布谣言,进行欺骗性宣传,离间红军与群众之间的关系,经常出现红军未到,群众已先行逃避、躲藏起来的情况,给红军的筹粮、扩兵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工作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对群众开展耐心、细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方面,蔡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凭借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作风,很快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每次宿营她都能了解不少情况,结识一些群众。到部队离开时,常常有很多妇女来送行,表现出和她难舍难离的感情。[8]此外,到达宿营地后,蔡畅还经常与大家一起动手搓谷穗、洗衣服、照料同志等,尽力地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女红军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磨难,以娇弱之躯走完漫漫长征路,是长征中真正的英雄。蔡畅后来曾对人说:“长征确实把人锻炼了,留下来的都是革命的精华。”[9]在长征途中,包括蔡畅在内的女红军的坚强表现给沿途群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展现出了革命女性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可以说,她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无比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正如毛泽东所言:“在一切斗争中……女子的力量也是很大的。世界上的任何事情,要是没有女子参加,就做不成气。”[10]

 

乐观精神:长征路上的激昂旋律

 

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长征路上的战斗异常激烈,条件极端艰苦,红军战士们必须枕戈待旦,时刻准备迎敌。在紧张的行军作战中,革命歌曲常常能成为激励红军战士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精神武器。蔡畅便是红军队伍中人人皆知的“红歌星”,其《马赛曲》是战士们最为期待的曲目之一。在六集电视连续剧《特殊连队》中,有这样一幕场景:在草地晚会上,毛泽东当众提议请吃过洋面包的蔡畅同志用法语唱《马赛曲》。蔡畅的歌声铿锵有力、充满激情,能让人们从歌声中感受到希望和力量,是红军指战员的精神大餐。“周恩来副主席牵着马,随着我轻声哼着,还用右手轻轻地打着拍子。很多伤病员都兴奋地从担架上抬起头来。”[11]早在1916年,蔡畅就在湖南周南女校修完了音体专业的全部课程,具有一定的演唱基础,在法留学期间又初步掌握了法语,这些都是其演唱《马赛曲》的基本条件。但是,除演唱功底、演唱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蔡畅歌声中蕴含着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能够鼓舞和激励战士们更加英勇果敢、勇往直前。据一位亲历者回忆,当时蔡畅穿着戎装麻鞋,腰佩着手枪,站立于队伍之中,若不熟悉容貌者,当不知其为一女子也。

蔡畅爽朗、乐观的笑声也是长征中的一大特色。虽是抱病行军,但据康克清回忆:“蔡畅在总政治部负责民运工作,我从未见她躺过担架,偶尔见她骑过马。她大部分时间同大家一起步行,她到哪里总是笑声不断。”[12]尽管胃病缠身、身体欠佳,但蔡畅总能苦中作乐,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信心。1935年4月,红军四渡赤水,通过贵阳城郊,蔡畅和贺子珍等人沿途呼喊口号,鼓舞部队前进,部队过得差不多了,她们才疲惫地随在后边前进。1935年6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夹金山脚下。此山终年积雪,寒气逼人,被当地居民称为“神仙山”,意为只有神仙才能攀越。红军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翻越夹金山时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在雪山上,气候变化急骤,时而晴空万里,被冰镇过似的六月骄阳变成冷光,照得白雪透亮,刺得人们睁不开眼;忽而大雾迷漫,笼罩整个雪山,白茫茫一片;瞬又寒风大作,乌云蔽天,风卷雪流,凌空飞舞;倏又毛毛细雨,霏霏白雪,满天冰雹劈头盖脑向人们袭来。[13]越往上爬,路越窄,坡越陡,空气越稀薄,呼吸也越发不畅,行动也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蔡畅一直鼓励大家要跟上队伍,不能落下。她示意大家把生姜片嚼在嘴里生暖。长征途中由于粮秣不济、物资奇缺,战士们经常忍饥挨饿、食不果腹,有时甚至不得不采集野菜充饥,对此一些人觉得难以下咽,但蔡畅认为这都不算什么。虽然吃野菜会加剧自身的胃痛,但她总是以乐观的精神宽慰别人说,她童年时代,家乡闹饥荒,妈妈领她和哥哥挖过野菜,做过野菜粥吃,现在这样苦,有野菜就不错了。[14]

长征路上,蔡畅以其歌声和笑声展现出了极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鼓舞和激励了很多红军战士。正如邓颖超所言:“红一方面军随军长征的有三十名中央机关的女干部,她们参加革命都比较早,有的还担负着一定的领导责任……她们不怕困难,精神抖擞,肯于吃苦,充分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15]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下,红军才能披荆斩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书写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奇迹。

 

待人若亲:长征路上的团结楷模

 

在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中,蔡畅是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女红军,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姐。包括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人在内的很多领导同志,都习惯尊称她为“蔡大姐”。如邓小平在中央苏区被打成江西“罗明路线”时,受到政治上的打击,被安排到农村从事生产劳动,在十分艰难的境况中,他经常想到向蔡大姐求助。善于团结同志,发扬阶级友爱精神,是蔡畅的一贯风格。在苏区工作时,她总是亲切地对妇女干部们说:“你们别称我的官衔,叫我蔡畅,或叫我蔡大姐就行,我岁数比你们大一些呦!”[16]长征途中,蔡畅继续发扬阶级友爱精神和团结互助精神,时刻关心别人,尽己所能地帮助别人。危秀英曾说:“蔡大姐心里只有同志,没有自己,她在过草地时宁肯自己少吃,也要留给同志!”[17]在长征之初蔡畅就患有胃病,每当发作时都疼痛难忍。在带病行军过程中,她的干粮袋子里面,时常备有一些碱性较大的干膜片,胃痛发作时嚼上几口以缓解病痛。过草地时,由于粮食奇缺,每个人都定量分配粮食,不可多吃多占。每当此时蔡畅总是尽量少吃,把节余的口粮送给其他同志,让同志们多吃一些以保持体力。有时分得一些缴获的战利品,如罐头、奶粉等食品,蔡畅从不独占独享,总会把它们分给病弱、怀孕等有需要的战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也正因为如此,蔡畅深受大家欢迎。几十年后,刘英、危秀英、李伯钊等人在谈起长征时,总是提到蔡畅的名字。李伯钊曾说,“我为什么要说起蔡畅呢?”“因为她深得妇女以及我们大家的尊敬和爱戴。”[18]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