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徐孔同志因病逝世

  我国思想文化事业的忠诚战士,卓越的新闻工作者徐孔同志,因病于2010年5月22日5时5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徐孔同志,辽宁海城人。1927年出生,1945年参加革命,进入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系学习。徐孔同志在参加革命时说:“国民党的统治是使我失望的,我到解放区是为了寻求真理。如果真理在这里,我便无条件地为真理服务。如果真理不在这里,我还可能到别的地方去。”他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对真理的承诺,坚守了知识分子的良知。
  1947年,徐孔同志参加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文学戏剧创作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参军入伍,任华北三兵团新华分社记者,1950年起任新华社驻华北军区报道组记者,1951年任志愿军廿兵团记者组记者,1954年任志愿军廿兵团《工作通讯》编辑部负责人,1957年任北京军区文化部干事,大尉军衔。徐孔同志长期在前线战场采访,1955年因战地报道成绩显著获军功章,1957年在北京军区获解放奖章。
  1956年,徐孔同志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同志仗义执言,自己却遭受审查。他刚直不阿,迫使错误对待同志的上级当众检讨,1958年竟被打成“极右分子”,开除党籍,开除军籍,劳动教养,文革中又被遣送回乡务农,遭受了长达20年极端不公正的严酷对待。在务农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在政治上备受歧视,经济上贫困艰辛的环境中坚持小说创作。
  1979年,徐孔同志参与创办《中国农民报》,担任过总编室主任、经济部主任、编委。他关心农民疾苦,积极推动农村改革,在卓有成效的编辑报道工作中,带出了一支优秀的青年新闻工作者队伍。
  1984年任《中国食品报》总编辑后,他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体制改革,几年间《中国食品报》的发行量迅速攀升到近20万份的历史最高峰。
  徐孔同志对新闻业务以及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问题,有较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在工作中,他团结同志,正直无私,关爱下级,培养人才。他不仅从不整人,还多次在关键时刻拉人一把,深受同事和晚辈的敬重和爱戴。他在《中国农民报》期间培养的青年才俊,有些已成为优秀的作家、诗人、学者和领导干部。
  1988年年底,徐孔同志离休。1991年,他又在萧克同志领导下,协助杜导正同志,在政府没投一分钱、没给一个编制的极端困难条件下,白手起家创办了《炎黄春秋》杂志,一直担任副社长、总经理等职务。创业之初,财务困难,事务繁杂,义务工作,备尝艰辛。在此期间,他负责杂志的经营工作,勤俭节约,严格管理,想方设法,使《炎黄春秋》度过了经济上最困难的时期,初步解决了生存问题。
  徐孔同志也长期负责《炎黄春秋》杂志的编辑和终审工作。他和其他老同志一道,坚持《炎黄春秋》“实事求是”的办刊特点,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益其恶,直面历史真相,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坚持说真话,绝不说假话。为此不怕得罪人,不惜承担各种风险。经过整整二十年的努力,把《炎黄春秋》办成了享有盛誉的正派杂志,办成了众人瞩目的支持民主宪政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镇。
  徐孔同志是直接从《炎黄春秋》编辑部办公室走进医院住院处的。他最后的二十年没有安享清福,但他和众多同志一起办出了《炎黄春秋》,同时写出了真实记录历史的《直言无悔——我的右派生涯》一书(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徐孔同志在朝鲜战场上就开始了文学创作,离休后改定并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长篇小说《朝鲜战事》。在离休之后,徐孔同志同时完成了写作和创业这两件事,画下了他人生中最具光彩、且大放异彩的一笔。
  徐孔同志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他为之奋斗的思想文化事业。他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真实无畏,乐观豁达;他清逸高洁、严正至诚、淡泊名利,耿直善良;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严于律己,关心同志,爱护并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深受大家的爱戴。他的不幸病逝,是我国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损失。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优秀干部而深感悲痛。
  徐孔同志永垂不朽!


                                                  2010年5月26日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