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红军运动始末

刘顺发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27年6月26日中共江浙区委番号撤销,分别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含上海)、中共浙江省委。八七会议之后,中共江苏省委发起农民武装暴动,而后以农民革命军为主体,在苏南江阴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军,在苏北的“通海如泰”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徐海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

在资料征集、挖掘和整理基础上,现对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进行客观地梳理与阐述,以铭记历史、铭记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英烈们!

 

一、苏南农民暴动与红十七军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江苏省委机关和各级地方组织均遭到极大破坏,8月下旬起,省委陆续派出新的负责人到各地恢复党的组织。后来,省委又派出一些同志到各地巡视,以加强对外县工作的领导。以“整顿旧有组织”,创造“新的布尔什维克党”,并以“能否领导工农群众暴动夺取政权的观点来改造各地的党部”。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共江苏省委于9月9日即召开了全体委员和各地负责人会议,由邓中夏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完全拥护中央的各项决议,通过了《江苏省委对于中央紧急会议之决议案》。当月,江苏省委又制订了《农民运动工作计划》(第一次)。《计划》分析了江苏农村的形势,肯定了江苏农民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农民运动的主要工作,确立了江苏农民暴动的总策略。这是江苏党组织第一个全面系统的农民运动计划,意味着党组织对农民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计划》制订之后,随即上报中共中央。1927年10月上旬,省委农运部部长王若飞在上海召开了由江南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江南农民暴动行动委员会”会议。省委委员万益、江南各县县委书记,如宜兴史曜宾等参加了会议。会议讨论确定:宜兴、无锡、常州、江阴、常熟等地在最短期内发动农民暴动;宜兴条件比较成熟,应首先发动;派万益和段炎华(军事干部)为省委特派员、匡亚明为团省委特派员,到宜兴参加领导工作。

(一)宜兴暴动打响江苏武装反抗反革命的第一枪

1927年10月14日,万益等人回到宜兴,连日召开会议,制定行动计划,成立“农民暴动行动委员会”,由段炎华、万益、宗益寿、史砚芬和匡亚明等人组成。万益任总指挥,史砚芬、宗益寿任副总指挥。会议决定11月1日为起义日期,但为保存力量,史曜宾等人不公开参加暴动。会后,党组织即秘密训练农军,并开展宣传发动等各项准备工作。

1927年10月31日深夜,部分农军骨干潜入城中,其余骨干成员亦分头进至城郊隐蔽。11月1日11时左右,参加起义的农军陆续进城,分散在各处等待行动。约12时,新任公安局长正举行就职典礼,万益在县署前的高台上连发三枪开始起义的信号,2000多名起义农军,臂缠红布,手持刀枪、锄耙、棍棒等武器,在一面面红旗导引下,分头进攻县署、县公安局、商团团部、水警队,国民党县长、原任公安局长、商团头子先已闻风逃逸。农军攻入县署、公安局后,释放监犯,拘禁了看守所长。攻商团时,毙军官一名,团员多为店员,水警已作鸟兽散。农军共缴枪40余支、小山炮2门,枪弹、炮弹10余箱。

起义队伍很快占领全城,并立即召开民众大会,宣告“宜兴工农委员会”红色革命政权成立。一面绣有镰刀、铁锤的红旗在县府旗杆上升起。工农委员会发布《告全县人民书》,提出六条施政纲领。接着,由段炎华、陈伯麒等六人组成工农法庭,对捕获的土豪劣绅进行审判,当场处决其中劣迹昭彰、民愤极大的朱葆仙等四人。

占领县城后,行动委员会于2日上午召开会议,判断反动政府军必来镇压,认为敌强我弱,不宜困守孤城,决定主动撤离。匡梦苏(即匡亚明)、史砚芬先回上海向省委汇报。3日黎明,万益、段炎华、宗益寿、陈伯麒等人率领百余起义农军,分三路撤退。途中与前来堵击的反动商团遭遇。万益等掩护退却,但因寡不敌众,九位共产党员牺牲。11月5日,撤退到浙江长兴的段炎华、万益、蒋三大等,因被坏人告密而被捕。陈伯麒等则在合溪镇被捕。段是江西人,被押出境。余皆被押回宜兴。万益在生死关头,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同志。11月22日凌晨4点左右,万益、蒋三大、陈伯麒三人被押解至体育场,他们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宜兴暴动一度占领县城,建立革命政府,取得了胜利。但是,毕竟敌强我弱,且没有建立根据地等后续周密计划,邻县也未按部署速起响应,以至最后遭到失败。然而,暴动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一个县的范围。这次暴动打响了苏南暴动的第一枪,虽没有建立红军的计划,却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让农民看到了自己的力量,也为以后的斗争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干部。暴动所保留下来的革命种子,成为其后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的骨干。

(二)无锡农民暴动震动江苏全省

1927年10月上旬,江南各地党的负责人会议之后,省农运部部长王若飞在上海约见无锡县农民协会负责人杭果人,向其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决议,宣布了省委要在宜兴、无锡、江阴等地发动农民暴动的决定。“在宜兴暴动发动之后,无锡要紧跟着暴动,时间不得超过一星期,以便拉住无锡军队不去镇压。”杭果人在上海起草了《无锡暴动计划》,经省委批准后,杭回到无锡。随后,省委委员夏霖、中央农委徐彬如先后到无锡,加强领导并参加暴动。

中共无锡县委、无锡县农民协会先后于10月中下旬召开了两次较大的会议,会议由省委代表夏霖主持,决定成立“无锡农民革命军”,推杭果人为总司令,严朴为农民革命委员会委员长。会议通过了“无锡农民委员会布告”“农民革命军布告”“农民革命军临时军法军律”。夏霖回上海汇报省委后,于11月初,陪同王若飞,从沪到锡,与杭果人、严朴等人会面,当晚开会决定,11月9日开始暴动。王若飞指示,要做好暴动准备;城区工作当以策应。会后,王、夏回沪。

11月9日晚上9时,农民革命军分成五路,陆续向指定地点集合。杭果人和突击队长宋瘦竹率领的一路2000多人的革命军,进至安镇,收缴了安镇商团的枪械,迅速占领安镇。农民革命军的第一面红旗随即在安镇上空飘扬。各路农军势如破竹,捷报频传,不到两小时,就攻占了安镇、查家桥、东湖塘等13个村镇。但严朴负责的寨门一带,以及严家桥一路都因故没有发动起来,这严重影响了整个暴动的进程。10日晨,革命军已无法调动大量部队继续进攻、包围县城,同时,又探悉城中大队军警已出发,正节节进逼,势难立足,遂于10日上午陆续退往江阴、常熟、无锡三县交界之顾山镇集合。

此时,国民党军第十三军第一师特务营和无锡县的水巡队已陆续进驻各重要市镇,并到处抓捕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11日晚,夏霖等同志被捕。13日下午,夏霖、王津民(孙选)、乔心全、张杏春(女)、邵杏泉、严寿鹤等七人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无锡农民暴动未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和要求,很快就失败了。但是,农民革命军在党的八七会议指引下,用革命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统治与屠杀,这种敢于藐视强大敌人,不怕杀头坐牢的壮举,“震动了江苏全省,影响到东南及全国”“提高了工农革命的情绪,引导江南农民走上暴动的道路”。革命的烈火开始在人民心中燃烧起来。

(三)江阴暴动成立红军,最终打出红十七军旗号

1927年10月10日,江苏省委允准成立新的中共江阴县委,省委委员、省特派员钱振标被省委派回江阴任县委书记。他与县委委员陈叔璇、陈宇中讨论,决定执行八七会议的决议和总方针,以及《江苏农民运动计划》,首先从农运基础较好的后塍举行暴动。同时决定成立农民革命军,由钱振标(化名高大鹏)任总司令,茅学勤(化名王天民)任副司令,并建立革命委员会为指挥机关,由茅学勤任革命委员会委员。随后,江阴县委领导农民举行了十数次武装暴动。

第一次后塍暴动发生在1927年11月15日深夜12时。事前,只搞到一支六寸手枪和两颗子弹,钱振标和茅学勤带领后塍农军,分两路悄悄包围了公安分局,机智地冲入警察卧室,缴获8支毛瑟枪、一批子弹。接后冲进禁烟检验所,缴获一支毛瑟枪。

第二次后塍暴动的起因,是因为在1927年12月20日,县公安局根据叛徒密报,拘捕了朱松寿、张老四、茅学思三人,将他们关在光华电灯厂。21日凌晨3时,钱振标、茅学勤率领农军兵分两路,由其中一路攻打公安局,遭遇公安局长率警抵抗,后用火攻得手。然后,两路合击电灯厂,处决了叛徒钱文秀,解救出朱松寿等三人。

在两次后塍暴动胜利的形势下,1928年1月上旬,江阴县委召开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选出新的县委领导机构,陈宇中化名蒋云任县委书记,茅学勤任军事委员。农民革命军按地区成立四个支队。各路负责人分别为:东北路支队倪培青;南路支队朱松寿;东路支队徐逸凡、陆掌林;西路支队高大生(后高小生)。由军事委员茅学勤任司令。

1928年2月26日,县委领导了杨舍暴动。700多名农军进攻镇公安分局,击伤警察一人,焚毁公安分局,烧毁了镇上豪绅富户的房屋、租簿、田契、借据等,还张贴了“东路司令部”的布告。

3月21日,茅学勤、朱松寿领导发动峭岐暴动,千余农军解除了北峭岐徐姓大地主的武装,将数十间仓库里的粮食、布匹等财物全部分给贫苦农民。

3月30日,第三次后塍暴动开始,农军奋战10多个小时,牺牲50多人,伤10余人,打死公安分局代局长及巡官、兵士7人,伤敌10余人。事后,国民党调集正规部队实施镇压,焚毁民房360多间,2000余人被迫流亡在外。

此时,江阴农军暴动遭到严重挫折。茅学勤奉命于4月中旬带领10多位农军战士,转移到靖江,建立党组织,发展游击队。

1928年5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割据区域”所建立的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此后,江苏省委也提出建立红军的问题。6月,中共江阴临时县委成立,同时成立了江阴红军,选举茅学勤为县委书记,任红军司令。农军支队亦改为红军支队,农民革命军西路支队即改为江阴红军西路支队,高大生任支队长,高小生和刘全德任副支队长,杨耀文任参谋长。下辖几个大队,大队长由承寿根、陈松林担任,红军游击队长由刘金林担任,独立大队长由俞克臣担任。侦察联络站则由俞坤甫任站长。

江阴红军西路支队陆续在澄西、武北广大农村开展武装暴动,给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部队很快发展到数百人,成为江阴红军一支重要的革命力量。

在江阴东乡的农民暴动遭到严重挫折后,茅学勤带领东路支队,向靖江转移,不久又回到江阴,转移到西乡,与高大生领导的西路支队会合。

1928年7月28日,茅学勤领导举行璜土暴动,由高大生率红军西路支队60余人,快速冲到璜土街上的石桥头,烧毁了土豪乡长的船只,接着乘胜打下利城乡行政局,占领了三天,轰动四乡八镇。

11月10日,高大生率西路支队50多名干部战士,夜袭西石桥区团部,敌人毫无提防,被迫缴械投降。缴得长枪7支,暴动再次取得胜利。

12月16日,高大生等率领西路支队100多人,向扬中进发,第三天夜里到达,出其不意地向扬中县公安分局发起突然袭击,大获全胜,缴获长枪20余支、子弹1800多发。缴获粮食数担,大部分发给了当地贫苦农民。12月27日深夜,茅学勤亲率红军干部战士60多人,奔袭潘墅保卫团。战斗在凌晨打响,打死敌班长一人,打伤多人。

1929年1月8日,茅学勤奉调淞浦特委任军委书记。茅带领红军西路支队支队长和数名骨干赶到庄行,与特委书记杭果人、省农运书记陈云,以及严朴、刘晓等领导一道,研究奉贤县庄行的暴动部署。1月21日,暴动打响,很快取得胜利。24日,茅带领高大生、倪培青、陶金才、曹正林、肖阿佛共6人在返回江阴途中,因叛徒告密,在上海被捕,随即被押解江阴。他们受尽严刑拷打、威胁利诱,却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就连茅司令的警卫员、年仅16岁的曹正林,面对恐吓诱骗时亦慷慨陈词:“我和茅司令是生同党,死同伴,要杀就杀,随你的便!”2月6日,茅学勤等六位同志在江阴君山南麓英勇就义。

其后,东乡的陆掌林等跟随朱松寿到江北通海地区继续从事武装斗争,并成为红十四军的一部分。

西乡的高小生接任江阴红军西路支队支队长,和刘全德、杨耀大、陈松林、承寿根、俞克臣、俞坤甫等,继续高举江阴红军西路支队的大旗,勇敢战斗。

1930年8月2日,刘全德兄弟、堂兄弟居住的西贯庄,遭桃花乡保卫团和申港反动商团血洗。8月6日深夜,西路支队80余人奔赴桃花乡行政局实施包围,凌晨发起攻击,击毙保安队员6人、巡警1人,缴获长枪7支、子弹1000多发。这次暴动的胜利,重整了军威,鼓舞了士气。

1930年9月,蒋云奉命回江阴,再任县委书记,以朱松寿、陆掌林、高小生等的武装为基础,筹建红十七军。从此,江阴红军有了工农红军第十七军(简称红十七军)的番号。同年10月12日夜晚,刘全德、杨耀大率一个大队红军奔袭篁村,打死驻警班长一人,缴步枪3支和一部分军用物资。

11月10日,国民党江苏省政府颁布“严缉悍匪高小生……”的通缉令。11月22日,高小生等即率50余名红军战士,攻打了武进县福成乡保安团。12月24日,高小生等再率50余名战士攻打大刀队,后安全转移西贯庄。

江阴红军西路支队扎根澄西、武北广大农村,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武装暴动。国民党军和武进、江阴各种反动势力对西路支队的围剿、镇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形势极为严峻。1931年1月14日,西路支队正副支队长、参谋长、大队长等30多名干部战士,在澄、武交界的小湖邱家头开会,被两地的反动武装包围。虽有20余名干部战士突围脱险,但陈松林等10位同志壮烈牺牲,还有5位同志被捕入狱。1月下旬,高小生等按上级指示向上海转移。2月7日,高在转移途中被捕。3月8日,高小生、徐根宝、刘洪兴、王泉泉四位同志被反动派杀害于常州北门外凤尾墩。

西路支队参谋长杨耀大与副支队长刘全德,冒着被通缉的危险,常往来于澄、沪之间,开展地下活动,多次遇险、脱险。1933年3月28日,杨耀大因儿媳被密探跟踪、暴露住址而被捕,5月1日,在常州北门外凤尾墩英勇就义。到1934年7月,江阴共产党和红军的领导人相继被捕或牺牲,但西乡仍有10多名共产党员和红军,西路支队还有11支短枪、2支长枪。

江阴红军从1927年11月起,由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农民革命军,1928年6月又改编为江阴红军,1930年9月获得红十七军番号。特别是其西路支队,一直坚持到1934年年底,历时7年多,先后举行了大小十数次暴动和反围剿斗争,在血风腥雨的武装斗争中,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锤炼了不少革命骨干,为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江阴、江苏红军革命史上留下了壮丽的篇章。

 

二、“通海如泰”暴动

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

 

“通海如泰”地区的红军运动的火种,是1928年5月1日如泰农民暴动播下的。

(一)“通海如泰”地区的农民暴动

1928年4月初,省委常委、农运主任王若飞偕杭果人到如皋,召集当地党组织负责同志,共同讨论发动武装暴动问题。会后,如皋县委书记王盈朝到泰兴刁家网,向泰兴县委书记沈毅传达了省委指示。中旬,如、泰两县委联席会议确定,5月1日两县同时起义,泰兴以东乡刁家网为中心,如皋以西乡卢港、江安为中心。会后分头发动群众,进行起义的各项准备。

1928年4月28日,泰兴县委派人在八字桥设伏、夺枪,引起官方惊觉、防范,县委遂决定提前起义。4月30日下午,暴动总指挥沈毅在刁家网指挥参加起义的400多农民,编队分组,誓师出征。起义农军首先袭击并占领了古溪公安分局,缴枪6支。接着向龚垛、刘家控、官垛、横垛、东西分界等多处地主庄园猛扑。地主们虽已纷纷逃逸,但其高门豪宅皆被焚毁。5月1日,起义军分成两路,一路由孟运怀和王庆生率领,一路由刁九善、戴奎率领,两路分头进击。沿途多有农民汇入洪流,到达钱家荡、两路会师时,农军已达2万余人。起义打击了86户地主,分掉地主占有的粮食100多万斤。

如皋县委采取声东击西的暴动策略,先在东乡召开农民大会,散传单、贴标语,吸引敌人注意。暴动的重点其实在西乡。1928年4月30日,西乡区委书记徐芳德得到泰兴提前暴动的联络信,即准备响应。5月1日,徐芳德率众首先进攻如皋警察大队,毙伤军警5人,缴枪3支。当晚,如皋县委在朝西庄召开誓师大会。会后,3000多人分南北两路进攻江安、卢港之地主庄园。顾仲起、徐芳德、杭果人、苏德馨等率南路起义农军,先后攻下东燕庄、北小庄,再分路攻下徐家庄公安分局和周家庄地主保卫团。王盈朝、朱恒敬、朱恒秀等指挥北路农军连续攻下蒋家埭和卢家庄。2日,两路农军在朝西庄会师后,再分头进击卢港、三十亩地等处。到4日晚,起义农军共焚烧地主庄园27家,地主的粮食、衣物全部就地分给贫苦农民。

如泰农民起义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如皋、泰兴、泰县、靖江、南通五县所属的警察大队和其他各种反动武装的反扑、包围。5月3日,泰兴农军在刁家网、野芹庄与敌激战,敌强我弱,不得不分散突围。4日,起义中心刁家网被敌进占。如皋起义指挥部所在地也于4日被反动军警占领。5月15日,如皋区委书记刘君霞及周惠吾等9人牺牲。6月25日,泰兴县委书记沈毅被捕,28日,英勇就义。7月8日,如皋县委组织部长苏德馨及张兆山殉难。其余被害共产党员、革命群众达数百人之多。

在南通地区,1928年4月29日,南通县刘桥区农民因抗缴“酒捐”,被县公安局特警打死一人,打伤4人,激起农民义愤。8月上旬,南通城郊卢泾港农民开展反征“保坍田亩捐”斗争,遭到政府的恐吓和警察的镇压。愤怒的农民捣毁了保坍事务所,为首的农民被警察逮捕。农民愈加愤怒,遂鸣锣报警,引得附近千余农民赶来助战,码头工人也来为农民助威。当场殴伤警察4人,砸毁步枪5支,救回被捕农民。保坍捐亦暂停征收。

1928年3月,启东建县,全县农民起而反对代缴“六角特捐”。7月3日,连丰乡捣毁包收“特捐”的店铺。10月,共产党员赵克明发动南惠阳镇千余农民请愿,要求取消代缴“特捐”,遭到镇压。该乡五六百农民奋起反抗。

1928年冬,南通县委以余东、余中、余西、三余、三益等东五区为活动中心,组织农民进行年关斗争。县委的武装小组镇压了当地的恶霸地主,打击了地主的反动气焰,鼓舞了农民的斗志。1929年2月,县委在仇家园召开5000人的群众动员大会,提出成立南通东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口号。县委首先在三益、余东、余中、余西四区组织了四个武装小组,由仇建忠、唐楚云、俞金秀、陈宗恒分头领导,前去收缴地主枪支。其中,仇建忠率领的小队攻入了八索镇巡警局,缴获手枪一支、盒枪3支、步枪7支。东五乡农民夺取武器武装自己,更增添了斗争的信心。

在东五区群众斗争的影响下,南通中五区(金沙、骑岸、石港、西事、四安)和西三区(刘桥、平潮、白蒲)的农民也行动起来,开展反对地主和反动政府追债逼租、催粮索捐的斗争。在收缴枪支的斗争中,群众利用春节期间到地主庄上舞龙灯、跳狮子、讨年糕等活动聚集起来,麻痹敌人,然后突然袭击,缴获枪支。在海门、启东地区,大同村的农民举行暴动,汇农区的农民奋起捣毁新安镇、东安镇、东兴村三处盐局。在与盐警的斗争中,农民牺牲10人,伤20余人。

(二)“通海如泰”地区的工农红军

1928年7月,根据省委指示,重建如皋县委,随之组织游击小组。不久,游击小组即以工农红军江北指挥部的名义在如皋南乡活动。在吴亚苏、徐芳德带领下,先后袭击了吴窑、九华山、车马湖、下原等地的公安分局,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镇压了申家埭、营防港的两个恶霸地主。在这期间,泰兴县委的干部们也从上海返回家乡,组织起一个特务队,捕杀反动分子,以回击反动派的白色恐怖。1929年1月7日,戴奎、刁九善带领特务队击毙了钱家荡保卫团团长、恶霸地主钱文斋。3月,如皋的游击小组改称镇涛红军游击队,开始向西如皋边境活动。不久,泰兴成立临时县委、泰兴特务队。随后,特务队突袭了古溪公安分局和野芹庄保卫团,夺取了枪支。为更有力地打击敌人,特委决定如皋、泰兴两支游击武装集中编队,指定泰兴县委书记王玉文、如皋县委书记韩铁心负责。8月28日,在如皋西乡戈家堡西南的宝庆寺召开大会,由王玉文宣布“如泰工农红军”成立。如泰红军共有120多人,80余支长短枪,10多门土炮。下辖两个分队,由于咸、戴奎分任队长。

如泰红军成立后,屡战屡胜,首战全歼国民党江安分局警察队,活捉分局长朱介卿。接着,打击了黄桥公安分局的巡警,围攻了如皋申家埭敌据点,伏击了卢家庄地主保卫团。10月中旬,如泰红军已发展到200多人。江苏省委先后派出军事干部薛衡竞、黎昌圣、张爱萍等到如泰红军中工作。薛衡竞到部队后,即将如泰红军整编为一个大队,下辖一、二两个中队,薛任大队长,于咸、戴奎分任中队长。整编后,如泰红军又连续出击,突袭马家坪,奔袭镇涛区公所,血战野吴庄,打了几个胜仗。11月中旬,攻克泰县蒋垛区公所和公安分局,及蒋垛西面的顾高庄。12月,黎昌圣到如泰,将红军编为一个总队,黎任总队长。如泰红军在如皋、泰兴、靖江三县边界地区开展的游击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到1930年年初,已开辟了东至镇涛,西至季家市,南到长江边,北到通扬运河的大块游击区。

通东、海门地区在1929年春节过后,三益、余中、余西、余东四个区的武装小队,攻打了余东、北兴桥、八索镇、汤家苴等地的公安分局和地主武装。11月,南通县的国民党驻军、县警察大队800余军警,兵分三路围剿东乡游击队,而地主武装亦予以配合。1930年1月7日至8日,游击队与军警在仇家园、草棚镇、汤家沟等地多处交战,最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当地群众被杀害60多人,被捕100余人,1000多间民房被烧毁。2月4日,游击队镇压了反动地主,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此时,通海游击队发展到200余人,有长、短枪120多支。省委决定将通海游击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大队长俞金秀,政委仇恒忠。

(三)红十四军是江苏红军的第一面旗帜

1930年2月初,通海区的南通、如皋、泰兴、启东、海门五县县委举行联席会议。会议通过决议,坚决执行省委指示,为开展游击战争,先整顿队伍,建立红军,扩大斗争区域。联席会议结束后,各县开始对游击队进行整顿,吸收了大批雇农、贫农和失业工人,提拔了一批成分好、斗争坚决的骨干分子担任各级指挥员。同时建立健全部队的军政领导,进行军政训练,使游击队逐步具有军队的规模。

整顿工作告一段落后,1930年3月,按照中央和省委决定,南通东区和如泰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军长为何昆,政委是董畏民(后为李超时),参谋长薛恒竞,政治部主任余乃诚。通海方面的红军江苏第一大队编为第一支队,刘廷杰为支队长,副支队长仇建忠,政委俞金秀,下辖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如泰方面的红军大队编为第二支队,支队长由何昆兼任,政委黎昌圣,下辖第一、二、三共三个大队。全军共500余人。4月3日,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在如皋西南乡贲家巷召开了有数万军民参加的大会,宣布红十四军正式建立,公开打出了红十四军的旗帜。4月29日,红十四军启东大队成立,大队长杨思公,政委刘志成。从此,“通海如泰”地区的武装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红十四军成立前后,通海地区的红军即已胜利地进行了四甲坝、四杨坝和二战斗,给南通县警队和缉私营以沉重打击。1930年5月7日,第一支队率领金沙、西亭、骑岸等地赤卫队600多人,攻打骑岸镇公安支局,半小时即胜利撤出。18日,又奇袭余东镇公安局和警察队。20日,发动了震动南通全县的汤家苴战斗,击毙反动地主武装六七十人后,主动撤出战斗。

如泰地区的红军也同敌人多次进行激烈的战斗。1930年4月16日,第二支队在军长何昆指挥下,攻打如皋西南敌重要据点老户庄。红军三个大队从东面主攻,赤卫队从西南、南面佯攻。敌人用重机枪将红军压制在晒谷场上,何昆军长踩着第二大队大队长张爱萍的肩膀,依托草垛,用手提机枪对着敌堡猛射,压制住敌人的火力。战士们勇敢冲向前时,何昆胸部中弹英勇牺牲。4月26日,第二支队围攻泰县顾高庄,激战两小时后转移横家垛河西,与省保安三团遭遇。天黑后撤退时,军参谋长薛衡竞断后掩护,不幸负伤,在转移途中牺牲。5月3日,二支队迎战老户庄民团百余人偷袭,毙伤敌人40余名,缴获战马一匹,步枪5支。

红十四军军事斗争的胜利发展,使“通海如泰”游击区不断扩大,地跨启东、海门、南通、如皋、泰县、泰兴、靖江等县,根据地中心区达125平方公里。主力发展到1500余人。1930年6月,省委又派张世杰等军事干部充实红十四军的领导力量,并按正规军编制,将红十四军整编为两个师。将第二支队改编成第一师,张世杰任师长,黎昌圣为政委,下辖三个团和一个师直教导队;将第一支队改编成第二师,秦超为师长,政委兼参谋长黄火青,政治部主任陈雪生,下辖三个营。何昆牺牲后,由政委李超时兼任军长。部队整编后,李超时任军长兼政委,刘瑞龙接替李超时任通海特委书记。

红十四军的胜利斗争和浩大声势,引起反动势力的恐慌与反扑。国民党反动派调兵遣将,加紧镇压红军和革命人民,各种其他反动武装也联合起来,发动了对红军的一次次围剿。红十四军在敌人重兵包围下,战斗频繁而艰苦,虽取得战斗的胜利,但力量过于悬殊,尚未能改变敌强我弱的局势。在“左”倾思想指导下,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领导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于1930年7月29日,错误地布置了“以黄桥为中心的总暴动”,8月3日,泰兴东乡5万余农民在第一师率领下暴动,就在即将攻下黄桥之时,师特务队负责人、内奸李吉庚、李治平将南路、东路部队撤出,让路给增援的敌人,致使暴动失败。此后,在如泰地区,特委委员王玉文以及当地干部群众数百人被杀害。到9月中旬,特委和军委将部队化整为零编成四支游击队,但在反动派重兵进攻之下,不久亦被打散。在通海地区,第二师的重要干部秦超、唐楚云、姜金德等,相继在战斗中牺牲,余部最后只好解散。

随后,通海特委和红十四军军部负责人刘瑞龙、李超时等转移到上海。

“通海如泰”地区的红军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所燃起的革命烈火却使反动派感到震惊和威胁,并使革命群众感到振奋和鼓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三、徐海蚌地区的武装斗争

和红十五军

 

徐海蚌地区的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1920年徐州就有了共产主义小组,到1928年徐海蚌特委成立时,这个地区已有党员1600余人。各地农民的斗争,以及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等斗争运动,声势浩大,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中共徐海蚌特委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委的指示精神,于1930年3月8日发布了《关于农工运动问题对各县指示》,提出要做好组织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必要性的教育工作和准备工作。随后又召开了各县县委书记会,专门研究了举行农民暴动问题。5月24日,省委指示徐海蚌特委:“要坚决以徐州为中心”,来布置地方暴动,“建立深入土地革命的苏维埃政权和生长一支伟大的红军”。6月,徐海蚌特委改名为“徐海蚌总行动委员会”,设军事委员会,特委书记陈资平负责军委工作,专门抓暴动、组建红军队伍。

军委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定在徐海蚌地区普遍组织、展开工人农民武装暴动,计划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由陈资平任军长。按地区组建三个师:第一师辖区砀山、萧县、永城等地,张达生(张圣和)任师长;第二师辖区徐州、铜山、丰县等地,陈资平兼任师长;第三师辖区宿迁、泗县、泗阳、睢宁等县,汤涤非(黄埔二期生)任师长。6月底,军委成员分赴各地,发动民众,做好暴动和建立队伍的准备工作。

1930年6月底,陈履真在家乡萧县小周庄召开了县委会议。陈履真说:“通海地区已经成立了红十四军,党给我们徐海蚌地区的任务是成立红十五军。现在省委给你们的任务是,成立县苏维埃,建立一个红军团。”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成立一个团太少了。会议遂决定在萧县成立红十五军第一师,由张达生任师长,纵翰民任政治委员,团长有许治远等人,并成立县苏维埃,以纵翰民为主席。会议还决定,于7月9日分别在黄口、王寨、永堌三处同时举行武装暴动。黄口由张达生、李祥龄、谢光亚领导;王寨由戴蕴山、胡文清领导;永堌由纵翰民、萧雅忱领导。

1930年7月9日,邳县县委发动旧州(古邳)地区的农民攻占了国民党区公所,毙敌2名,缴枪10多支。但反动区长逃跑后,纠集区队和地主武装进行反扑。暴动队伍被包围10几个小时,后被打散,县委书记王树璜等10多人牺牲。暴动队伍参加红军的计划未能实现。

7月10日,中共萧县县委委员李祥龄等率近千名农民,分三路进攻黄口。黄口是徐州西部陇海线上的第一个重镇,驻有国民党第三军的一个连,约140人,分别部署在车站的三面;加上黄口区队和商务团的武装,总计约200人,近200支枪。7月10日上午10时,李祥龄一声令下,早已云集黄口的暴动突击队员们,立即从各处向敌营房冲去。下午3时左右,暴动在全胜的情况下结束。敌人的一个连全部被俘获,国民党区队队长张永祥(中共地下党员)也带着整个区队缴了械。暴动中,共缴获长短枪近200支,并使陇海线中断数日。当暴动的枪声沉寂后,群众纷纷走上街头,围着红色宣传员,倾听他们宣讲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在火车站北面出口处右边的墙上,贴出了由“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一师独立营”发布的布告,落款署名是师长张达生(张圣和),政治委员纵旬之(纵翰民),独立营营长李祥龄。此时,敌人的增援部队开着铁甲车已由徐州方向开来。面对这个情况,红军不得不迅速撤离战场。在黄口暴动的独立营原本打算次日与永堌、王寨的暴动队伍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第一师,但第二天得知这两处没有暴动起来,队伍便在宁园休整,并召开大会将地主的粮食、牲口、农具等分给贫民群众。

7月11日,暴动部队刚刚行军至曲里铺,国民党萧县警备大队就追了上来,包围了红军队伍。两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这支刚组建起来的农民队伍,孤军作战,牺牲多名骨干,队伍开始溃散。领导人研究决定,先分散隐蔽。此次暴动归于失败。

与萧县暴动的同时,在铜山县的大湖、贺村、黄集等地,原拟也要举行暴动,并将暴动队伍编成红十五军第二师,师长由军长陈资平兼任。但江苏省委认为,此三处距徐州较近,国民党军队容易出来破坏暴动,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在暴动的前夕,江苏省委通知暂停暴动。因此,第二师并没有组建起来。

宿迁的南部与泗县、泗阳交界,是个四不管的地方。因此,这里便成为暴动的重点区域。在暴动前,省委派陈资平多次到宿迁帮助研究暴动计划,又派徐怀云、赵雪盟二同志到泗县、睢宁、宿迁、泗阳、邳县一带,具体帮助领导暴动,拉起队伍。徐怀云是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生,又是江苏省委军委委员,有一定的带兵打仗能力。徐、赵二人到宿迁传达了省委军委的命令:“组织农民暴动,在徐海蚌地区建立红十五军,宿迁建立红十五军第三师。”该师由汤涤非任师长,并负责暴动的总指挥。宿迁县行委书记李慈(李干成)任政治委员,徐怀云、赵雪盟二人负责指导该地区的暴动和红军的组建工作。在汤群墙训练时,队伍受到土匪袭击,牺牲了十几个人,师长汤涤非负了重伤。暴动计划未能实现,而第三师也因此并未建立起来。

7月8日,特委在南宿州领导了百善暴动,截缴了白军运往混战前线的枪支子弹,率领百余名农民进攻百善公所,缴其枪械,焚烧田契,并将缴获的粮食分发给贫民。这支提前暴动的队伍在前赵营村东门外开会宣布建立红军,树起了“工农红军第十五军第一团第一连”的旗帜,任命陈宜谦、赵殿章为排长。7月9日,暴动队伍在叶柳湖被敌人几个区的团防包围。农军边战边撤,各自应战,最终,这支名震一时的红军队伍被反动武装击散,未能实现与宿迁暴动队伍会师的计划。

徐海蚌地区几处暴动相继失败后,行委认为泗县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决定在泗县再次举行暴动,拉起队伍。暴动前派懂军事的何凤池到泗县负责军事训练工作,又派特委委员万仲仪到泗县检查暴动准备情况,省军委的徐怀云、赵雪盟也到泗县进行具体指导。

1930年7月20日,中共泗县县委在泗城召开扩大会议,根据徐海蚌总行委的指示,研究组织农民暴动问题。会上虽有不同意见,仍一致同意于8月1日举行暴动,并将大、小魏庄为中心的石梁河两岸定为暴动重点地区。后因不慎泄密,遂于7月30日提前暴动。7月30日,泗县各地农民暴动队伍,向石梁河东的大、小魏庄集中,公开宣布暴动。农民军几百人,只有100多支枪,余者拿着大刀、标枪、长矛,还有抬着自制土炮向敌县城冲去。

1930年7月31日晚上,部队在陈吕庄休整,并开会整编队、推选部队各级领导人。8月1日上午,红军在朱圩的大麦场上召开千人大会。会上,副司令魏正斌讲了话,宣布了红军建制,公开而正式地打出了“工农红军独立师”的旗帜。

1930年8月2日傍晚,红军奉命向东转移,与其他几处暴动队伍会合,共同奔赴洪泽湖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8月4日,队伍行至唐沟时遭到敌人的重重包围,红军立即分兵应战。最终弹尽粮绝,伤亡惨重。除部分突出重围外,这支仅短短存在几天的红军独立师被打散。

在徐海蚌地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一次历史壮举,揭开了当地武装斗争的序幕,为后来的一系列胜利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打下了坚强可靠的基础,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有着重大意义。

 

四、结语

 

从上述地区组建红军的战斗过程,不难看出,整个红军运动自始至终是在中共江苏省委(总行委)领导与指导下进行的。尽管包含着失败,但江苏红军运动却是一个完整的革命过程。不能简单地将这段历史分为“农民暴动”和“组建红军”两部分来阐述,甚至否认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前述多次提及,省委指示“领导农民暴动”“组建农民革命军”“组成红军第几军”,这原本就是一个渐进的革命过程。在江苏红军运动中,江阴暴动队伍在暴动过程中改编为红军,红十七军直到最后才有了自己的旗帜;而“通海如泰”暴动在进行中就已确定组建正规建制的红军,红军第十四军便成为江苏红军运动的第一面红旗;徐海蚌特委在省委指导下制订暴动计划时,首先确定的是在暴动各区域组建红军的番号,但因暴动都没有成功,始终没能打出红十五军旗帜。

史实客观存在。历史事件发生了,就应该有一个历史的记录,无论其曾经以何种方式发生过。革命斗争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历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的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个进程中,有失利、挫折,乃至失败,却是客观的存在。胜利鼓舞人民继续奋斗,失败让革命者吸取教训,同样可以取得经验,继续奋斗。

记住在革命进程中牺牲的所有英雄和烈士,记录这些曾经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同样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不要忘记英烈!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