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何以出任新四军军长?

刘顺发

 

导语:广州起义后出走境外10年之久的叶挺,革命信念并没有动摇,始终努力寻觅着报国之门。1932年秋,强烈的思念祖国之情、报效祖国之心,促使叶挺决定立即回国。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党组织的期盼下,在周恩来的激励下,叶挺决定挺身而出,出任新四军军长。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洪流中,作为当年的北伐名将,叶挺的选择体现出革命者不变的初心。

 

 

含冤出走未忘党

 

1927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叶挺作为起义的前敌总指挥,受到中共党内和共产国际不切实际的责难和不公正的处分,心中十分郁闷。1928年夏末,叶挺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申诉,然而他的意见却被拒绝。意气之下,他出走德国,遂脱离了党组织,并过起了流亡生活。生活中的无靠,政治上的无依,曾使他痛苦沉闷。但是,叶挺毕竟是叶挺,他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他的报国之心一直是热的。他开始了不倦地读书学习,他选购的一部德文版百科全书就有几十本之多。他还在德国、法国等欧洲几个国家进行考察。他钻研哲学、历史、军事、文学,而专攻的依然是军事。他潜心研究军事学、军事工程学和军事化学,甚至还在自己的住处进行过爆破试验。他依然期待着,能有朝一日回国重上战场。

19304月底,周恩来从莫斯科取道欧洲回国途中,在柏林与叶挺会面并深谈。兄弟般的诚挚,战友间的规劝,使叶挺久久不能忘怀。周恩来告诫他“总不能放弃革命不干,干革命成功不必自我”的话,既语重心长,又富于哲理,使他从愧疚中振奋。叶挺从周恩来的谈话中,从传到柏林来的讯息中,了解到毛泽东等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知道了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经过;他对比周恩来,对比朱德、贺龙、周逸群、聂荣臻、叶剑英和陈毅等人,他们同参加起义,都曾经历过起义的失败,却都不以个人得失为重,不注重个人委屈,而以革命为第一生命。叶挺直觉汗颜。这时,国内政治局面的变动,也给叶挺很大触动。他一生痛斥的蒋介石,竟不断地“围剿”红军,招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还杀害了他的好友、抗日反蒋的邓演达,接着又在“一二八事变”中向日军妥协。强烈的思念祖国之情,报效祖国之心,促使叶挺决定立即回国。

1932年秋,叶挺以抗日救国之志,离开德国,举家迁回澳门。澳门是叶挺的“避难所”,南昌起义后,广州起义后,他都曾回到澳门隐蔽,这次回澳门,他要从这里走向抗日救国的战场。可是,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内忧外患的政局,自己又是一个脱离共产党多年的人。找国民党,虽有老朋友盛情相邀,他不愿去;共产党那里,又不能去。抗日报国之路怎么走?成了一个大难题。他经常到香港,往来于港澳之间,他在联络,他在寻求。193311月前后,他曾以客座参谋的身份,同李济深等人从香港到福州,参与了福建事变的谋划运筹,希望通过这次事变,公开表示抗日反蒋的立场,对停止内战,团结御侮,有所推动,但对事变的成败,没有寄予多大期望。他仍在困惑中寻觅抗日报国之门。他给阳翰笙写过信,在找党,他在等待着党组织的理解和谅解。

 

“家里来人”促行动

 

“家里来人了,约你在弥敦饭店见面。”19365月中旬的一天,当以行医为业的柯麟同志把这个消息通知叶挺时,着实让叶挺喜出望外。因为“来人”是中共中央的一位要人——潘汉年同志。

叶、潘两位在北伐时期已经相识。1927年初,只有21岁的潘汉年,已是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革命军日报》的总编辑。时任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副师长的叶挺,与潘多有接触。

在两人会面的地点九龙弥敦饭店,潘汉年首先向叶挺简单介绍了行程。

他早前已从周恩来那里得知了叶挺的经历。像对待党内同志一样,他向叶挺详细介绍了许多情况,有些是叶挺已知道的,比如从国民党方面、其他方面的报纸上已经得知国民党军队多次“围剿”红军,红军被迫长征;更多的是叶挺不知道的。

此时,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内都在考虑抗日救亡大局。

潘汉年介绍说,19357月共产国际“七大”,向全世界共产党提出了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再次实现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党将有重大的战略转变,将由推翻国民党统治转为联合国民党抗日,将反蒋抗日改为联蒋抗日。中共中央其后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奋斗,争取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潘汉年说,这几天,自己已联络了一些同志和朋友,希望他们都要宣传团结抗日,“我这次来港,也是专程请教叶挺将军的。想借着叶挺将军在国民政府军中的影响力,促进联合抗日的目标早日实现。叶将军在两广地区的影响更大些,当然,包括其他地方的反蒋实力派人物,请您多多疏通,促使他们适应我党这一战略性转变”。

听到这里,叶挺完全明白了党组织的期待。

潘汉年介绍的这些重要内容,扣动着叶挺的心弦。自己作为北伐名将,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声望固然很高,但叶挺本人并不看重这些,他崇尚做实事。

同潘汉年的这次会面,改变了叶挺生活的进程。

流落海外的几年间,是叶挺最郁闷的岁月。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就像个没娘的孩子;离开了革命军队,犹如失去了生命的价值。他渴望党组织让他对广州起义的成败有个说明功过是非的机会,渴望党组织真正了解自己。妻子李秀文多次听他对友人说过,国民党是没有希望了,将来都要走共产党的路。友人也问过叶挺: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叶挺说:“我已经离开几年了,要找也需要重办手续。”他的内心始终向往着共产党,却又夹杂着为难。因为,他们夫妻当时还弄不清楚,中共中央对叶挺的脱党问题,到底怎么看待。而现在却和家里(中国共产党)有了联系,不再是孤家寡人了。

尽管现在自己已经不是共产党员了,但还是应该按党的要求去做。他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到内地走走,到上海,到南京,会一会那边(指国民政府军中)的朋友。这年夏天,他心中装着潘汉年同志转达的使命,携妻子、孩子一同前往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这样安排,也是为了避开国民党特务的怀疑、盯梢。

此时,为了护卫南京,预防日寇再次从上海进犯,国民政府军4个师兵力,正在南京以东的苏州、江阴、常熟、嘉兴等地修筑防御工程。叶挺逐一探望了执行这一任务的高级军官,与之推心置腹,倾心交谈。叶挺坦言,蒋介石竭力“围剿”红军,走的是亡国之路;中国军人,要以抗日救国为天职,诸位同窗,要与一切坚持抗战的军队团结一心,抗日御侮。

这年11月,叶挺又到广西苍梧,专程拜访了好友李济深,和其他一些著名反蒋人士,希望他们坚守抗日要义,达成共同逼蒋抗日之势。叶挺还向他们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逼蒋抗日,绝非易事。尽管全国抗日救国的怒潮迅速兴起,反对日本侵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响彻中华;尽管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宣言;尽管中共中央屡次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尽管国民党内有识之士和爱国将领纷纷提出抗日主张,蒋介石却依然坚称:“消灭共产党,才能抗日。”直到西安事变爆发,中国共产党出面,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才被迫同意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

 

恩来面见坚信念

 

1937年年初,全国反对内战,团结御侮呼声日高,蒋介石在强大舆论压力之下,已不再“围剿”红军,抗战已成国人期望之大势。

叶挺、李秀文夫妇在澳门决定择时回归故里,投身抗日大潮。他们忙碌着,安排老人的生活,整理简单的行装,不断地与国民党内老朋友联络。春节过后不久,叶挺在国民政府军队中的朋友帮助之下,举家迁往上海,住在静安寺路一座庭院式的小洋房里,终于结束了10年流亡(德国5年、澳门5年)境外的生活。一位挚友还赠给叶挺一部红色的德国轿车,方便外出使用。

此时,国共两党关于合作抗日的谈判,正在西安进行着。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周恩来接受中共中央新的使命,同国民党关于合作抗日之事开始正式谈判,于是就留在西安。由于蒋介石在“反共”与“抗日”之间患得患失,对国共谈判,多次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横生枝节,百般刁难,谈判过程异常艰难曲折。周恩来从19372月开始,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同国民党进行了几次谈判,历时7个月。谈判的对手,先是顾祝同,后来是蒋介石本人。8月下旬,这场旷日持久的谈判,在客观形势发展推动下,终于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叶挺寓居上海后,经常在苏州、上海、杭州、南京等地走动,与在国民党中任职的黄埔校友、北伐军袍泽陈诚、张发奎、黄琪翔等相见、交谈,围绕着抗战话题,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得到不少消息。他也常和共产党在上海等地的党员、领导同志交往。潘汉年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在此期间,曾多次陪同周恩来等往来于延安、西安、杭州、南京、上海之间。潘汉年与叶挺也几次得以见面。叶挺按潘汉年嘱咐,设法公开前往南京,利用关系,通过友人探听国民党亲日派的行动方针。

是年810日,周恩来、朱德与叶剑英受蒋介石密邀,从西安飞抵南京,参加国民党政府的国防会议,并继续谈判红军改编等问题。直至18日,终使蒋介石同意发表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822日正式发表)之令。在这段时间里,周恩来在上海期间,请潘汉年安排,专门同叶挺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见面。

周恩来对叶挺说,现正与蒋介石谈判陕北红军部队改编问题,这项任务实现之后,将会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一事提上议程。他建议,由叶挺出面改编、主持这支部队,组成一个军;叶挺在适当时机向陈诚、张发奎等表达愿望,愿意领导这支部队,借此取得他们的同情和支持,并由陈诚出面争取蒋介石同意;如蒋首肯,就沿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番号,可称新编第四军,蕴涵继承红四军深意。周恩来简洁明了地说完自己的建议。

叶挺因为周恩来的信任而激动,又因为有机会率部杀敌而兴奋。他表示,自己只盼第二次国共合作早日实现,即奔赴前线,杀敌报国。“此亦为希夷之所期望者,希夷必前往力争,亦不辜负共产党之期望。”

周恩来与叶挺的这次见面和谈话,短暂而紧凑,但在中国抗战史上有重要作用。周恩来点将叶挺,激活了国共谈判中改编红军游击队,共同抗日的大局。

 

叶挺请缨组四军

 

19378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叶挺目睹大批日军飞机深入闸北、浦东市区狂轰滥炸,痛恨至极;见到中国空军机群奋起应战,英勇搏击,又为之高呼助威。只可惜,中国机群力量太弱,难以扼制敌机肆虐。淞沪抗战异常艰苦,中国军队将士顽强抗击,付出重大伤亡。然而,蒋介石打了10年内战,弄得国贫军弱,以至无力抵御外侮,中国军民惨遭屠杀。这些严峻的现实,使叶挺十分悲愤,痛苦难言,更加激发了重上战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斗志。

叶挺想到周恩来同志的建议,此时正是时机。于是,他找到正在上海指挥作战的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陈诚,表明了自己愿即率部杀敌、以身报国的心意。

叶挺与陈诚同出自保定军校。叶挺六期毕业、陈诚八期毕业,且曾同在粤军第一师任过职,叶挺任步兵营长,陈诚任炮兵连长,算是袍泽之谊。叶挺的为人、性格,陈诚均了解。叶对陈直陈己愿,陈诚心中已自高兴。他深知,这位北伐名将是中国难得的战将,正是国民革命军急需之高级军事人才,极愿推荐。但,如非一线主官,则必可惜其才,况且叶断不会屈就,故需问得仔细。交谈中陈诚言辞甚为恳切。

叶挺抓住机会,步步深入地贯彻周恩来的嘱托。陈诚则觉得,叶挺的建议确实很好,于是当即答应为其向蒋介石疏通。

果然,蒋介石采纳了陈诚的推荐。他一面接受共产党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合编为一个军的改编方案,一面又没有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就于928日,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发出通报,宣布经委员长核定,“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提议的原意在于,继承北伐战争“老四军”的优良传统和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蒋介石则心怀鬼胎,另有所图。他抢先任命叶挺为这个军的军长,是借以拉拢叶挺,他以为叶挺已脱离共产党多年,可为其所用,会帮助他把这支部队改造成国民党的军队。如叶不就范,便将这支部队送上前线,假日寇之手消灭之。

经过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19371012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改编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的命令。蒋介石对于国共合作,其实并非真心诚意。当月下旬,叶挺接受中共中央赴延安面谈的要求,从南京出发,于113日到达延安,受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的热情欢迎与接待。此行,叶挺进一步明确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军事战略,表示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率领新四军将士,坚决抗战到底。

 

 

参考资料:

1.中共惠阳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叶挺研究史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铁军骁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年版。

3.《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4.姜平,罗克祥:《李济深传》,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5.卢权,禤倩红:《叶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叶挺研究文集》,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单位:铁军杂志社)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