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福与无名式马步枪

刘国梁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兵工厂像红军大学一样设在山边一排大窑洞里,主要好处是完全不怕轰炸。我在这里看到有100多个工人在制造手榴弹、迫击炮弹、火药、手枪、小炮弹和枪弹,还有少数农具。修理车间则在修复成排的步枪、机枪、自动步枪、轻机关枪。”文中描述的兵工厂为设在吴起镇的延安兵工厂。在这里,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负责人刘贵福,在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启发下,研制成了我军第一支自制步枪—轻型化的无名式马步枪;1940年又将其进一步改良为八一式马步枪。

 

一、我军自主研制的第一支步枪

 

1939年,在延安五一国际劳动节“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有一件展品尤为惹人注目,它就是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领导人刘贵福等,按照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战术要求,自主设计和制造的新式轻型步枪。因为还没来得及命名就被展览会展出,因此标名为“无名式马步枪”,后来也称“新七九”。

该步枪是步、马枪结合的新式轻型步枪,口径7.9毫米,枪管短,近似马枪;适当缩短了射程,减小后坐力;采用折叠式的三棱刺刀,平时折叠在枪身下,拼刺时向前甩动刺刀,可敏捷地扣合在枪口前;射击准确,式样新颖,独具特色。在当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出这样短小精干、轻巧实用的步枪,无疑是一个奇迹,对手持大刀、长矛与日军拼搏的战士来说,更是珍贵。

毛泽东亲莅“工展会”参观,手拿新枪比试一番,连连称赞道:“使上我们自己造的枪啦!枪造得很好嘛,也很漂亮啊,要创造条件多生产,狠狠打击日寇。”[1]

无名式马步枪是我军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支步枪,开创了我军自主设计制造步枪的历史和世界轻型步枪的先例。

5月12日晚,在延安中央大礼堂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闭幕大会上,毛齐华、李富春、滕代远、张浩、高自立、曹菊如等人组成工展会评判委员会。无名式马步枪因“制造精巧、合于当前实用;对国防工业有特殊贡献;对边区工业有特殊贡献”,被授甲等产品奖;陕甘宁边区机器厂被评为特等奖单位;刘贵福被授予“特级劳动英雄”称号,并代表50余名“劳动英雄”在大会上讲话。毛泽东为刘贵福题词: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二、造什么枪

《论持久战》里有答案

 

党中央、毛泽东一向重视人民军队的武器制造。早在1937年10月22日,毛泽东就曾给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任弼时等发出电报:

周、朱、彭、任及雪枫:

甲、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支;

乙、主要方法自己造枪;

丙、请你们立即开始用一切方法在山西弄到一部造枪机器及若干造枪工人,准备在延长设立兵工厂造枪,即造土枪也好;

丁、如何盼复。

毛泽东、张国焘、肖劲光

二十二日午[2]

1938年1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市举行的工人制造品竞赛展览会开幕式的演讲中指出:“过去抗战部分失败,我们的国防工业不如敌人,也是一个原因。将来要最后战胜敌人,一定要发展国防工业。”[3]

1938年10 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大后方尽可能的接济他们;又一方面,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11月,中央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全中华民族当时的紧急任务之一。

1938年11月,在敌机轰炸延安后,陕甘宁边区机器厂枪械修造部,改造成功两挺高射机枪,于是,中央军委军工局决定该厂转入步枪制造。厂领导在枪械修造部的技术骨干会议上传达了这个决定,责成枪械修造部领导人刘贵福组织实施。会上发言十分热烈,也提出了不少问题:

“咱们造什么枪,能造新枪吗?”

“没有技术人员,怎么设计?”

“枪管、节套需要优质钢,从哪里去弄?”

“设备不全,怎么加工枪管里的来复线?”

一连串的问题摆在面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会场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曹广化政委意识到首要问题是要解放思想。他启发大家说:“咱们不要小看自己,其实工人最有实践经验。你们造了那么多年的枪炮,必定有很多能工巧匠。只不过在旧社会工人受着压迫,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就拿老刘来说吧,他在太原兵工厂,看到受伤工人,建议改造冲床,工头反而骂他是‘屎壳螂不配改机器’。如今他和工友们不是把高射机枪改制成功了吗?”他提高嗓门接着说:“现在不同了!咱们工人解放了,也该换换脑筋了。只要你们把工人阶级的志气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大显身手,制造出咱们自己的步枪来!”

这一席话如暖意融融的春风,让这些在旧社会饱受压迫的工人们情绪振奋,会场的气氛又热烈起来。

范明谦深有体会地说:“以前咱们工人受尽欺压,有劲用不上,累死累活,饭碗都保不住,哪敢想搞什么改造、设计!” 孙云龙是个急性子,激动地抢着说:“说起旧社会,那些辛酸事几天也说不完。现在咱们翻身啦,为了支援前方战士打日本,咱们非要造出自己的步枪不可!看谁还说咱是‘屎壳螂’?”“既然能搞出高射机枪,再仿造个‘汉阳造’也没问题。”

曹政委听完大家的发言,因势利导地强调:“咱们自己造步枪,可不是依样画葫芦,走人家的老路,造几支枪去做样子。咱们要正式生产,送到前方去杀敌,要是造不好,不单是不好用,还会贻误战机,牺牲战士的生命。”

周鉴祥厂长着重说明自行造枪的重要性。他说:“我们是八路军的兵工厂,就要为八路军着想,造出的枪要适合八路军的作战特点。”什么是“八路军的作战特点”?刘贵福的脑子里产生了一个疑问。

曹政委提醒同志们说:“造什么样的枪,咱们要请教毛泽东,学一学《论持久战》,领会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

会场又静下来,难道《论持久战》里也讲怎么造枪?

之后,工厂每天早晨两小时的学习时间里,党总支书记赵发生带领大家学习毛泽东同志刚发表不久的《论持久战》。他一段一段地朗读、讲解,组织工人进行讨论。通过学习,大家逐渐领会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一整套战略战术原则。比如书中讲道:“运动战的特点之一,是其流动性,不但许可而且要求野战军的大踏步的前进和后退。”[4]“游击战争将表现其很大的威力,实在是非同小可的事业。并且正规军分散作游击战,集合起来又可作运动战,八路军就是这样做的。八路军的方针是: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5]。“我们的战略方针,应该是使用我们的主力在很长的变动不定的战线上作战。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6] 。

通过学习毛泽东的论述,大家认识到,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主要的是运动战和游击战。刘贵福在讨论会上说:“造了多年的枪炮,只知道学技术、照图纸干活儿。现在才明白,按毛泽东的话去做,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有用武之地。”他从这次学习中尝到了的甜头,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劲头更大了。

通过反复讨论,不断深入理解毛泽东的伟大战略思想,大家认识到,新枪要适合“八路军深入敌后,对日寇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大踏步地进退,主动灵活地消灭敌人”的战略战术,要轻便、灵巧、性能精良、可靠耐用。大家感觉心里有了底,有了信心,对“造什么枪”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坚定了为八路军造出高水平步枪的决心。

 

三、无名式马步枪诞生了

 

延安茶坊兵工厂虽说不大,可是库房里堆放着大批步枪,有土地革命时期缴获国民党军队的,也有抗战后缴获日军的,老套筒、德国毛瑟、日本三八式以及英苏美意等国的洋枪,还有仿造外国的汉阳造、沈阳造、太原造、巩县造中正式等,品种繁杂,几乎可以搞个中外步枪博览会。可是那么多品种的步枪,没有一件是中国人自己设计的。

刘贵福和孙云龙在库房里挑来拣去,凭着多年造枪的经验,衡量、对比着各式步枪的优劣:汉阳造步枪太长而且笨重;巩县造中正式步枪比较短;日本的“三八大盖”能防尘,口径小,刺刀容易弯曲、变形、丢失;捷克式步枪有侧面折叠式三棱枪刺,强度好,不易弯曲、丢失,但侧面使用不方便;马枪、冲锋枪短小、灵便……刘贵福反复琢磨着各种步枪的特点,不时和孙云龙交换意见。经多次讨论,认为要适应游击战、运动战流动性、灵活性的特点,必须综合分析各种步枪的优劣,取长补短。将马枪短小、轻便、灵活机动的特点与步枪火力猛、射程远的长处综合起来,取长补短。

一种新枪的构思在刘贵福的脑子里基本形成了:将步枪和马枪结合起来,缩短枪管和不必要的射程,减轻枪体重量及后坐力,再配上折叠式三棱刺刀,便于携带,适合急行军、游击战、肉搏战。

有了这个基本构思,刘贵福趁热打铁,画出草图,拿到讨论会上,就如何减轻枪的重量、为什么采用折叠式三棱刺刀、及其在拼杀中的优越性等做了详尽说明。大家给予了肯定,认为这个枪的设计思路正确,结构新颖合理,枪身短小精干,符合运动战、游击战的要求,还提出一些补充建议。后又集思广益,在原构思基础上增加了架枪钩、通条,采用挖空式枪托,简化零件,减轻重量等,进一步丰富了设计构思。

刘贵福全身心地投入新枪设计。他虽然没有学过机械制图,但凭借多年的看图经验,画出了马步枪的枪样和零部件的草图,交绘图员刘元义、梁松芳等描绘完成。设计方案交厂领导审查后,上报军工局。

步枪的设计图得到叶季壮部长的称赞,他亲自来到工厂,既是考察,也是对工人们的鼓励和赞扬,他说:“你们的设计思想正确合理,结构精干巧妙。你们运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从我军的实战要求出发,博采众长,有所创新,这样设计的步枪符合运动战、游击战的要求。比国民党大工厂的那些迷信外国、跟着洋人仿造的工程师还要高明。这说明我们边区的工人阶级有无穷无尽的智慧,一定能造出我们八路军自己的好武器。”

图纸有了,但要把图纸变成真正的步枪,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在曹广化政委和周鉴祥厂长等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刘贵福对枪械修造部的职工作了新的动员和部署。他明确下达了各股、各工种所要承担的具体任务:孙云龙、曹嘉仪主攻钳工;张庆森主攻机械加工;刘先惠专攻样板、量具……

主要原材料是铁路道轨,用其上部做节套,中部做主要零部件,底部做刺刀,边料做小零件。用石油矿上废弃的优质钢钻杆制造枪管、节套。极缺的钢丝,只好派人潜入西安购买。

开工之初,刘贵福和孙云龙一起制作模具,最关键的工序是枪管加工。在西厂机器制造部尚未制成枪管专用机床的情况下,“机工大拿”张庆森用长钢杆焊上刀头,在车床上加工深孔,再用冷挤压的方法加工来复线。号称“枪托专家”的老红军冉瑞峰,用核桃木制造了匀称精美的新枪托。马步枪的30多个主要零部件制作出来,都要首先经过刘先惠的样板和量具的检验,再经刘贵福复验通过,然后交“钳工主将”孙云龙总装。

在极其简陋的生产条件下,厂领导亲临现场协调指导,刘贵福带动枪械修造部的近两百名职工,经过几个月的研究、设计、加工、检验、总装,在1939年4月25日制成了第一支新式马步枪。

我们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一支步枪诞生了!全厂把这事当作重大喜事来庆祝。在大会上,由优秀兵工工人、最好的射手许云峰同志第一个实弹试验。他压上第一梭子弹,瞄准一百米以外的靶子,一连五响,枪声均匀、响亮。许云峰又压上第二梭,一口气又打了五响,清脆的枪声在山谷里回荡。周鉴祥厂长挨近他身边,接过步枪,高高举起,向激动的人群高喊:“同志们!咱们第一支自己设计的步枪成功了!”

新枪还来不及命名,边区工业展览会的负责同志就把它带到延安,因此得了“无名式马步枪”的称号。

此后,新步枪投入批量生产。供给部决定枪械修造部独立建厂,定名为陕甘宁边区机器厂第二厂,由周鉴祥同志任厂长,专门制造步枪,厂址选定在安塞和志丹二县交界处的郝家岔。这时候,机器制造部已制成了小铣床、小床、拉来复线机,连同原来的两部元车和一部小钻床,共六部机器。

郝家岔是深山峡谷里的偏僻山村,离茶房约有一百多里,离延安约一百六十多里。老乡听说工厂迁来,都赶来帮忙搬运机器,还收拾出窑洞给部队暂住。

步枪生产开始了,主要原料仍是铁轨,没有发动机,就用两部老汽车头供给全厂动力。每天开两班,晚上用油碗照明。生产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都兴致高昂,第一批就做好了130多支步枪,送往中央警卫团。

无名式马步枪在郝家岔二厂生产之后,出现了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在机器制造方面,翻砂出来的白生铁铸件加工困难;二是原材料供应方面,延安一带没有来源,只能依靠前方接济,但供不应求;三是杨立三部长说,朱总司令从前方打来三次电报,要求延安兵工厂派遣一部分人到“太行”去组织生产。

经研究,中央决定延安兵工各厂抽调一批技术骨干,组成三个兵工连,开赴前线,就地组织新步枪生产。郝家岔建厂工作才完成,刘贵福、刘先惠、曹加仪、李玉华、封域中等20几个同志就奉命出发到太行山,在前线(敌后)建立兵工厂,他们编成工兵连轻装出发。

1937年7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从陕甘宁边区抽调300余名技术干部和工人,组成“工人行军营”,从延安出发,开赴晋东南,支援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军委参谋长滕代远致词欢送。刘贵福任第三连连长,带着他设计制造的无名式马步枪,前往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军工部,让无名式马步枪在那里安了家。

 

 

注释:

[1][3]薛幸福:《革命根据地军工史料丛书、陕甘宁边区》,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79页,第2页。

[2]吴东才:《晋冀豫根据地》,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16页。

[4][5][6]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50,第253,第268页。■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