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刘金轩的戎马生涯

秦忝

刘金轩,原名刘发宏,1908年9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祁阳县文明铺镇丝塘冲村,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之一。他戎马一生,为中国革命立下汗马功劳,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军长、陕西军区司令员、第64军军长和铁道兵副司令员等职。1984年4月27日,于北京病逝,终年76岁。

 

成为红军普通战士

 

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有一部分官兵是由国民党军投诚而来。这些弃暗投明的官兵中,有的后来经历战火洗礼,逐步走上了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悍将,刘金轩就是如此。

刘金轩出生在贫苦农家,才一岁多,母亲便去世了。艰苦的生活环境让他从小就学会了自力更生,摸鱼捞虾、砍柴割草、捉泥鳅、掏野鸭蛋,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有“饿不死”的主意。

1926年6月,北伐军入湘,国民革命军第8军在祁阳招兵。生活艰难的刘金轩报名参了军。1929年3月,他调任第9路军18师54旅副连长。在这里,刘金轩的命运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三年游击战争,迅速发展到约十万人,并开辟了十余块苏区,成为国民党当局的心头大患。10月,蒋介石取得同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胜利后,腾出手来组织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并将重点置于中央苏区,命驻江西的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组织实施。这次“围剿”,蒋介石动用了超过11个师的兵力,刘金轩随18师参战。

面对强敌,时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提出,在红军和苏区尚未巩固、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应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并主张红军主力东渡赣江,在地形和群众条件较好、便于尔后发展的赣江以东地区作战。国民党军先后向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两岸进攻,均扑了空,随即以主力转向赣江东岸推进,寻求红军主力决战。红一方面军有计划地实行战略退却。12月上旬,蒋介石到南昌亲自组织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确定了对中央苏区分进合击的策略,并任命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12月16日,国民党军开始向苏区中心区大举进攻。张辉瓒率第18师师部及两个旅,于29日由东固孤军冒进龙冈。30日,红一方面军趁该师于运动中,突然发起猛攻,将其全歼,毙伤俘敌近万人,俘张辉瓒,第一次反“围剿”首战告捷。红一方面军乘胜追击,于1931年1月3日再歼国民党第50师一个旅。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粉碎。毛泽东诗兴大发,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实际上,前头不只捉了张辉瓒,包括刘金轩在内的许多18师官兵向红军投诚。红军对待他们的原则是,愿走的发给路费,愿留的参加红军。穷人出身的刘金轩选择了留下,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国民党军的副连长到红军的普通战士,刘金轩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作战勇敢,冲锋陷阵,很快脱颖而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跟随彭德怀转战于闽山赣水之间,先后任红三军团第5军1师3团班长、排长、连长,师特务连连长,第5师第14团3营副营长、营长。1933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刘金轩长征到达陕北。

到陕北后,刘金轩任陕北红28军第一团团长。我军历史上,同一时期同时存在两个红28军。其中一支是由红25军留在皖西的部队整编,另一支由陕北红军和当地游击队整编而成。刘金轩到任刚七天,就在攻打榆林西南波罗堡国民党军的战斗中,右腿被子弹击伤。

1936年春,中央红军主力开始东征,刘金轩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第五战区司令员。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胜利会师后,刘金轩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91师参谋长。红军西路军在西北军阀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和胡宗南的优势兵力夹击下,寡不敌众,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中革军委获悉西路军危机,迅即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的援西军对西路军进行救援。援西军政治委员为张浩,参谋长为李达,辖红四军、31军、28军、32军、骑兵一团等。刘金轩协助91师师长徐深吉、政委桂干生参加了援西军组建和行动。随着局势发展,包括刘金轩在内的广大红军指战员开始为抗战作准备。

敌后抗战屡立战功

 

全面抗战爆发后,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刘金轩后来任129师385旅769团参谋长。1940年5月23日,晋冀豫军区新编第10旅成立,下辖三个团,刘金轩调任新10旅28团团长。6月,晋冀豫军区撤销,成立太行军区。1941年9月,太行军区成立第六军分区,刘金轩任第六军分区副司令员,多次参加反“扫荡”作战,同时还要应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摩擦。

1943年8月9日,阎锡山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调集四个团的兵力向我军驻地西马村、河路村进犯。刘金轩指挥八路军第772团、第54团同阎军战斗。阎军具有炮火优势,利用步炮协同向我军阵地进攻。刘金轩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反击。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阎军毫无进展,还遭受了一定的伤亡,不得不放慢进攻节奏。刘金轩判断,阎军很难夺取我西、河二村。我军完全可以抽出一部分兵力迂回穿插到阎军侧后,出其不意打掉敌人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然后前后夹击,全歼来犯之敌。

当天下午,刘金轩下达命令:由第54团团长王墉带两个连的兵力,利用暗夜直插阎军腹地“猛虎掏心”,然后立即迂回到阎军侧翼,切断其退路,形成前后夹击态势。其余部队加强防守,吸引牵制阎军,以保证其奇袭的成功。

参加奇袭的部队出发前,刘金轩作了动员讲话,仔细检查了化装成阎军模样的前卫分队每个同志的装束。奇袭部队顺利到达预定地域,以最快速度包围了正在昏睡的阎军。王墉团长一声令下,官兵猛烈进攻,很快就将敌人全部消灭了,占领了阎军炮兵阵地和指挥所。这时天还没有亮。穿插部队马不停蹄,留下一部分同志坚守阵地,大部分兵力在王墉带领下迂回到阎军侧翼,切断了阎军的退路。阎军遭到前后夹击,又失去了炮兵的支援,很快就被消灭了。这次歼灭战,共歼灭阎军第61军、第43军各一个团的兵力。

1944年夏天,刘金轩调任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组织军分区部队对日伪军作战,直至1945年8月取得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领导“偏师”打出威风

 

抗战胜利后,刘金轩由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调任太岳军区第24旅旅长。1946年5月,第24旅改称太岳军区独立旅,刘金轩任旅长,李耀任政委。

1946年11月初,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指挥太岳独立旅、359旅、晋绥独立4旅发起吕梁战役。11日,独立旅由霍县出发,四渡汾河,与友军一起包围了隰县县城。该城守敌为山西保安司令部中将副司令杨澄源所率地方武装3500余人,防御工事较为坚固。独立旅与4纵13旅负责主攻,独立旅所属70团1营首先拿下了城东南高地俞家垣,掌握了打开隰县县城的钥匙。28日黄昏,总攻开始。独立旅突击队搭梯登上东南城头,率先突入城内。班长焦子玉率全班战士直插敌指挥所百兴城,俘敌总指挥杨澄源和少将参谋长胡芳珍。这次战斗,独立旅共歼敌1500多人。随后,独立旅又参加了汾孝战役、晋南战役,配合主力部队解放了晋西南大部地区。尤其是1947年4月6日奇袭稷山县城,毙伤敌百余人,俘敌1270人,自身却只牺牲2人、负伤3人,创造了一个光辉的战例。

1947年6月,刘金轩率部在曲沃一带修整整训。为了适应战略转变需要, 他在整训中重点抓军事技术训练。比方说练投弹,不但要求官兵投得远,而且要投得高、 投得准。还要求官兵练爬梯子、过跳板,为打攻坚战作准备。他提出,要严字当头,从实战、恶战的需要出发,抓好训练。整训中,各连队都进行了分组训练,成立了投弹组、梯子组、突击组。各组都以突破敌人的城墙为目标,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刘金轩经常出现在连队训练场上。据时任36团参谋长陈如意回忆,刘金轩有时和大家一起席地而坐,谈笑风生;有时和干部一起研究训练方法,严肃认真;有时为战士纠正动作要领,一丝不苟。通过短暂的整训,官兵军政素质有了明显进步。陈如意说,投弹组一般能投40米高,并能准确地投到城墙掩体内;跳板组能在10分钟内将跳板搭到“敌城”外壕上;梯子组能通过跳板将梯子竖到“敌人”城墙上。整训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为夺取攻坚破城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南渡黄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为配合刘邓大军作战,陈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太行军区9纵、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等部8万余人,组成陈谢兵团,准备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建立豫鄂陕根据地。

此时,太岳军区独立旅已改番号为晋冀鲁豫军区4纵12旅。12旅虽然隶属于主力4纵,但基本上独立执行作战任务为多,因此被称为“主力中的偏师”;而因为其官兵素质好、作风顽强、攻守兼备、完成任务出色,因此又有“偏师中的主力”之称。

12旅随4纵向黄河北岸挺进。8月20日抵达豫北济源邵原镇,做好强渡黄河的各项准备工作。刘金轩率领12旅作为纵队的预备队。陈赓对刘金轩说:“让你当预备队,有情绪吗?放心吧,会有硬骨头让你去啃的。过河后,你要大胆向鄂北、陕南挺进,牢牢地牵制住胡宗南的兵力。”

8月22日夜,左路10旅和11旅避开原有的渡口,在三个渡河点展开强渡。23日拂晓,右路陈康率领的13旅担负渡河突击,刘金轩率领的12旅负责掩护,在济源小教口渡河点发起渡河作战。国民党军为了阻击我军过河, 反复派飞机侦察,封锁河面。为了确保渡河成功,刘金轩带领各团领导详细察看了地形,制定了周密的渡河方案。从24日黄昏开始,12旅分批强渡黄河。12旅官兵回忆说:“满载着干部战士的木船,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冲破炸起的冲天水柱,艰难地向对岸驶去。有的船被炸翻了, 战士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就拼命地向前游去。还未渡河和已渡过河的连队,占领有利地形,组织对空火力,打敌人的飞机,掩护战友渡河。经过3个小时的强渡,全旅到达黄河对岸。”

渡河完成后,刘金轩率部奔袭洛宁县城。8月31日凌晨,刘金轩一声令下,34团和35团同时发起攻击,仅用一小时就解放了洛宁县城,俘获洛宁县县长等1000余人。

还没等部队喘口气,陈赓转来了中央军委电报,命令12旅抢占豫陕咽喉卢氏县城,相机向陕南、鄂北展开。12旅随即兵分两路,由刘金轩和政委李耀各带一支部队向卢氏县城挺进。两支队伍于9月8日抵达卢氏城郊,包围了县城。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