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和“老关系”田屏轩的一生情谊

李满星

习仲勋曾在20世纪30年代担任过关中特委书记。在他领导下,关中特委不仅守护着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而且将旬邑县建设成为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区。20世纪70年代末,习仲勋在《人民日报》刊文回忆这段历程,谈及推行统一战线政策时说:“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文中所提及的“老关系”,就是习老的少年同学、时任民国政府旬邑县县长的田屏轩。

2016年初冬,笔者前往关中平原,在杨凌采访了中学退休教师殷为昭先生。他详细介绍了岳父田屏轩在担任民国政府旬邑县县长期间,与习仲勋密切合作、全力支持关中特委抗日活动的有关史实,以及田屏轩的冤案在20世纪80年代得以平反昭雪的过程。

 

坚持统战携手少年同学,

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1936年9月,中共中央从加强抗日统一战线的战略高度考虑,决定委派习仲勋赴关中平原旬邑县,担任中共关中特委书记、分区专员、分区保安司令部政治委员,率领关中特委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习仲勋到达关中特委机关驻地旬邑后,执行党中央制订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他曾在回忆文章中说:“我们一面恢复各种秘密组织,一面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统一战线关系。根据中央九月会议决议的精神,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派别、每一个社会团体、每一个武装队伍,都根据它们不同的情况,在抗日救国的总方针下,同他们接洽、协商、谈判,以订立各种地方的、局部的、暂时的或长久的、成文的或口头的协议,同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一些单位,建立起各种不同程度的统一战线关系。有个国民党的县长同我们有老关系,我们也同他建立了联系。”

这个“老关系”就是旬邑县县长田屏轩。他是习仲勋少年时代在故乡富平立诚公学高小部求学时的同学。

“我岳父田屏轩,是习老的高小同学。他们的情谊,结缘于少年时期”,儒雅的殷为昭先生开门见山说道。随后,他娓娓而谈,从习仲勋与他岳父田屏轩之间的少年情谊开始,叙述了那段革命历史。

习仲勋、田屏轩是老乡,都出生于陕西关中平原的富平县。在他们的少年时代,富平县和三原县一带正是革命活动非常活跃的核心区域。1917年底至1922年初,陕西省各界爱国群众响应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组织发起了反对北洋军阀及其爪牙陈树藩的武装起义。以富平为核心的关中渭北十余县,即为于右任、井勿幕、胡景翼领导的陕西靖国军的活动区域。这三位著名的民主主义志士所体现出的为国为民而奋斗的革命精神,为先后进入立诚公学高小部读书的习仲勋和田屏轩带来深刻的思想影响。

殷为昭感叹地说:“那是个战乱的年代。但幸运的是,他们在立诚公学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洗礼。”

立诚公学,是由时任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所倡导、胡景翼将军于1920年在家乡富平县城所创办的。学校初建之时,孙中山先生欣然应约题写校名“立诚”,于右任担任这所学校的董事。胡景翼将军确定的办学宗旨是:阐发最新的学说,陶冶最理想的人格,创造最健全的社会。立诚学校开设的课程,注重经世致用,不仅有国文、算学、理科等基础科目,还有英文、农业、唱歌、体操和手工等新式科目。代课的老师,不仅学识高,而且特别重视启发、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人格和品德。

这所学校的校长严木三先生,重视介绍新思想、新文化,特意将《中国青年》等进步书刊让学生传看,并在这所学校组织成立渭北青年社立诚青年分社和共青团富平特支。习仲勋和田屏轩先后进入这所进步学校高小部求学,受新思潮新思想洗礼,思想发生极大的变化,相继加入了渭北青年社和共产主义青年团。他们同学一年,上课求学之余,随校长严木三到庄里周边乡村,包括他们老家所在村宣传演讲,向当地父老乡亲灌输民主思想,发动农民读书识字,学习文化,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还参与了当地开明士绅、民团和群众、学生联合发起的驱逐反动军阀麻振武势力的活动,在街头演讲,表演活报剧《北伐》,张贴标语。习仲勋和田屏轩自此建立了一生的友谊。

习仲勋曾回忆说:“在立诚时,严木三先生曾是我的级任老师,他在教学中宣传进步思想,引导许多学生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7年前后,习仲勋和田屏轩先后从立诚公学高小毕业,在严木三安排下,或参加工作,或继续求学深造。

十年后,少年同学异地相见,分外亲热。殷为昭先生回忆,大凡习仲勋到田屏轩位于旬邑县政府的家里来访,晚上大都留宿。他们俩晚上睡在旬邑县政府的一盘火炕上,谈乡谊,话离别后各自的情况。

1926年底,严木三到西安参加中国共产党帮助建立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召开的全省代表大会,就将年仅16岁、高小毕业的田屏轩带到了西安,推荐他到当时的长安县公署第一科做雇员。其时,西安历经长达八个月的围城,长安县公署知事轮换多达六位!田屏轩一边辛勤工作,一边刻苦自学文化,并练习书法,天长日久竟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和一手好字。

1927年春节过后,被免去立诚公学校长职务的严木三,带着习仲勋等一批立诚学校的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转入他担任校长的富平县第一高小上学。严木三又聘请共产党员和一批进步青年教师在这所学校任教。1927年底,习仲勋高小修业期满,在严木三的指点下,报考设在三原县城内城隍庙街“大公馆”的陕西省立第三师范,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习老在晚年对初入三师的情况记忆犹新:“1928年1月下旬,我考入三原第三师范读书,当时学校党的负责人是李文华、宋若璟。在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下,在宋若璟即另名宋文梅的直接联系下,我们进行校内的学生运动和校外的革命活动,对外主要是每天晚上外出散发标语传单,采取各种方式对工农兵学商进行宣传。”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实行清党分共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遭到破坏。这场灾难漫及全国。中共陕西省委多次遭到破坏,大量党员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杀害。

1927年5月,田屏轩在他的直接上司介绍下,从军到了杨虎城部队,并通过考核担任杨部第一混成旅政治处准尉录事。这支部队多为家乡子弟兵,在反军阀反内战中屡立奇功,而且还是一支同情共产党、主张国共合作的部队。田屏轩从军之后,就随着杨虎城担任军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东出潼关会攻河南,先后参加蒋冯战争和蒋唐(生智)之战,在战火中逐渐成长。他和军中的共产党员来往十分密切,思想日益进步。其间,他广泛接触到军队中的中共党员,开始同情革命,甚至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支持革命。后来,田屏轩调动到杨虎城身边工作,主要负责文字工作和迎来送往等。中原大战爆发后,杨虎城于1931年7月又被任命为第17路军总指挥兼潼关行营主任时,田屏轩也随之官升一级,任潼关行营办公厅上尉书记职务,不久便擢升为杨虎城将军的少校、中校机要秘书。

习仲勋在三原第三师范读书时,一场厄运突然降临。因为同学“投毒案”,习仲勋受牵连,被押入三原县看守所内,后移送西安。1928年8月下旬具保释放后,习仲勋下定了“出外干革命的决心”,先是在中共武字区委领导下,积极在乡间的青年伙伴中进行串联和宣传工作;1930年初,习仲勋受党组织委派到国民党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任中共营委书记。

殷为昭回忆,随着工作环境与地位的变迁,田屏轩广泛接触到中共的一些工作同志以及当时社会各界的民主进步人士,诸如汪锋、王炳南、孙蔚如、赵寿山等。特别是和当时在杨虎城部从事兵运的富平籍老乡、小学同学习仲勋来往频繁。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帮助共产党地下组织。他的爱国热情及其为革命的实干精神,得到杨虎城将军及党内外进步人士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杨虎城将军曾在田屏轩父亲生日时亲笔题词“年高德昭”,一方面感谢田屏轩父亲为国为民养育了一个有用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对田屏轩本人的嘉奖和勉励。九一八事变后,田屏轩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与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不久,杨虎城将军出国考察。1937年3月,年仅26岁的田屏轩被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的孙蔚如委派担任旬邑县县长。

旬邑县位于关中平原和黄土高原接壤部,是陕北红军重要的根据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坚决主张国共合作联合抗日,不愿打内战。陕北红军在旬邑县的根据地趁此机会迅速壮大。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随后政治局又决定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17路军。经过谈判,杨虎城接受了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在共同抗日的原则下,红军和杨虎城的第17路军建立了抗日友好互不侵犯协定。

1936年1月,在中央委派下,习仲勋第一次赴关中特区,主持召开了关中特区成立大会。陕甘边区南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从此改名为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为第一副主席兼党团书记。习仲勋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精神,积极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肃清“左”倾错误思想。他领导关中特区加强地方武装建设。1936年三四月间,东北军对关中特区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军主力撤离关中特区。习仲勋、汪锋等组成关中工委,坚持留在关中,坚持对敌斗争。1936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习仲勋调往甘肃环县参加西征作战。1936年9月,中共中央再次委派习仲勋赴关中旬邑,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

在习仲勋团结下,田屏轩广泛结交了不少共产党和红军著名人士,十分支持国共合作抗日。经过习仲勋做工作,田屏轩和旬邑县保安团团长马宏德给关中特区送来长短枪25支,装备了特区部队。旬邑县保安团驻武家堡一个班长,还扛着一挺机关枪投奔关中特区。田屏轩还派职田镇民团团长姚春桂,经常在晚上到马家堡,借找习仲勋等特委负责人“打麻将”的名义,传送情报,甚至通过当地开明的富裕户穆振江,向特区部队输送子弹等军事物资。田屏轩曾经多次要求入党,习仲勋经过慎重考虑认为,田屏轩留在党外贡献更大。习仲勋曾回忆,在四个县的保安团中,除了一股顽固的地主武装反对我们以外,其余的都和我们建立了统一战线关系,他们向我们提供了许多情报和枪支弹药。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师进驻旬邑,旬邑县成为当时全国罕见的国共合作抗日模范区。关中特委独立营进驻旬邑,在县城驻扎有营部和两个连;杨虎城部队在县城驻扎有三个连以及一个保安分队。田屏轩亲自组织欢迎独立营进驻旬邑。两党部队和平相处,携手宣传抗日,为建立县、乡(镇)抗日救国会做出了积极努力。习仲勋曾回忆:“虽然国民党的政权仍存在,但我们的政权组织也秘密地建立起来了,公开的名义叫做‘抗日救国会’。”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