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送“瘟神”——新中国围歼血吸虫病纪实

贺绍东


导语:二十世纪中叶,血吸虫病曾给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的劳动人民带去深重的灾难,夺走了众多人的生命,被称为“瘟神”。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调动千军万马,围歼血吸虫病,挽救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1958年,毛泽东主席得知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了血吸虫病的喜讯后,非常激动,写下了七律《送瘟神》二首。

 

 

 

 

人民受其苦

 

血吸虫病曾遍布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十几个省、区、市,受威胁人口达1亿以上。大多数患者骨瘦如柴,腹大如鼓,丧失劳动能力,妇女不能生育,儿童成侏儒。血吸虫病严重的地区田地荒芜,家破人亡。江西省丰城县白富乡埂头村,之前本有1000多户人家,到1954年因此病仅剩2人;安徽省的宁国县和歙县因血吸虫病,出现了“棺材田”“寡妇村”。1948年,美籍华人徐藩前往浙江嘉兴步云镇考察血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这样的文字:“嘉兴步云镇,位于县之东北隅,人口九千一百。据调查所得,该地居民约百分之六十患有血吸虫病……予曾至该镇之墙头村,此村在二十年前,有十余家约百人,现仅剩一家四口,而此四口中,又见一人已有腹水。其人口衰落原因,均系直接或间接因‘日本血吸虫病’死亡。其房屋亦因住户死后无人居住,已为江北的船户拆毁,惟余地基上的旧石础,及破毁棺木数具……”在血吸虫病疫区,流传着一首首悲惨的民谣:

肚胞病,害人精,任屯村里栽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

方湾大肚病,女不生育男“怀孕”,田野荒草尸骨盖,湖畔芦花哭亡灵,孤儿寡母苦仃伶。

 

万众送“瘟神”

 

解放后,党中央十分关心血吸虫的防治工作,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的伟大号召。

1951年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血防九人小组,专门领导血防工作。预防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1953年国务院下文,令各省、市、县都要建立血吸虫病防治机构。湖南省华容县《血防志》记载:“19535月,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编制20人,站址设城关镇。”1955年底,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成立。1956年制订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6条明确规定“在七至十二年间消灭血吸虫病”。此后每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几乎都有相关文件下发。

各省、市、县颁发的各种文告、指令难以计数,且从省、市、县到乡镇四级,都迅即建起了血防机构。各类宣传机构在那场以举国之力送“瘟神”的运动中也出了大力。据不完全统计,在1955年以后的20年间,仅中央血防办公室组织拍摄的科教片就有四部,又摄有故事片、新闻纪录片各两部。此外,各省、市出版的画册、小说、诗歌、歌曲、连环画、科普读物也浩如烟海。曾任中央血防小组组长的魏文伯同志,还亲笔写下了《送瘟神三字经》以传世:“血吸虫,害人精,粪中卵,要小心。粪入水,卵变形,长毛蚴,钻螺身……新社会,传佳音,党号召,送瘟神。断病源,要认真。搞防护,不可轻,粪管好,肥成金……”

至于基层的各防治机构,则以印发资料、巡回放电影、有线广播、墙报、文艺演唱等形式,将宣传工作做到了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

防治血吸虫病,重点在“防”字。因为患病者的数目再多,若不新增病员,以新中国之力,总有一天能将其“基本治完”。染病者总是在增加,是因为血吸虫孵化的“中间站”本是钉螺,而钉螺又生于野外,“土坷垃里刨食”的数亿农民又必须终日在野外劳作,故如何消灭钉螺便成了防治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南方十几个省、市、区面积广阔,地貌复杂,要将其每一寸土地都查遍、“刨翻”,绝非易事。毛主席又提出了那句他多次说过的老话:要放手发动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于是,在当年的“南中国”,针对不同地貌创造出了结合生产围垦荒洲、堵汊、不围而垦、矮围垦种、筑圩蓄水药浸、开新沟填旧沟、修筑“灭螺带”、药杀、火烧、火焰喷杀、药物泥糊和机动喷雾器喷药、拖拉机机耕灭螺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仅择湖南省华容县及江西余江县的几个事例为证:

华容县《血防志》记载:1958115日,钱粮湖灭螺围挽工程开工,投入劳力18.82万人。至1959113日第一期工程告竣,围挽洞庭外洲有螺面积三十万亩。”当时华容县的总人口也就40来万,投入的劳力数几乎近半,可见该县灭螺的决心之大,亦可想象当年该县的灭螺规模之宏!试想两三百平方公里的荒洲阔野,一夜之间被密如蛛网的“挑土大军”布满,且红旗猎猎,所牵的无数有线广播都“唱”着“灭螺战歌”,那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景!围挽成功后,县里又迅速将血防指挥部迁往新挽,采取各种方法,就地指挥已挽面积的灭螺工作。

华容县《血防志》还记载:1958128日至28日,全县出动劳力6346人,耕牛3514头,对洞庭湖堤3华里长的外洲进行了垦荒灭螺。20天时间翻耕洲滩5.47万亩。”此段时间与该县当年围挽钱粮湖是“同期”,可见证该县当时参加灭螺的总人数高达19.5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一半。

据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有关资料记载:“江西余江县从1956年春至1957年冬,先后为灭螺填掉旧沟347条,全长19万余米,填土一百多万方,开新沟119条,全长11.6万多米,挖土44万多方;扩大耕地面积532亩,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他们还用铲草积肥、三光灭螺等多种方法,消灭屋基、墙脚、树蔸、石桥缝中的钉螺。经过两年苦战,余江县人民消灭了传染血吸虫病的祸根——钉螺。”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人民战争”!

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读者应能从上述两个县的事例中,想象出当年整个“南中国”气势恢宏的灭螺场景。而在那场浩大的灭螺战斗中,还有着无数解放军战士的身影。当年所有驻扎在疫区的部队,几乎无一例外参加了那场“战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9586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写下的七言律诗《送瘟神》二首: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疫区换新颜

 

1985年,中共中央血防领导小组公告:“至1984年年底,全国已治愈血吸虫病病人一千一百多万,消灭钉螺面积一百一十多亿平方米,有七十六个县(市、区)消灭了血吸虫病,一百九十三个县(市、区)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

成绩无疑是伟大的。之所以能治愈这么多病人,关键措施之一就是重症者治疗全部免费;之所以能消灭那么多面积的钉螺,关键是发动数亿农民参与查螺、灭螺。所以,中央血防领导小组才这样论断:“我国血防工作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江西省余江县兰田畈的刘金元,患血吸虫病后肚大如鼓,家人已为他准备了薄棺匣,但他却被救活了,还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1977年当选为中共十一大代表。

陈国栋,也是江西省余江县兰田畈人,少年时曾患血吸虫病,后被治愈,长大后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夏顺香,安徽宿松县龙湖旁的方家大屋人。方家大屋本是个有50多户人家、500多人的大屋场,可因血吸虫病仅剩下4个孩童和48名寡妇,被称为“寡妇村”,夏顺香就是其中的一个“寡妇”。屋场所剩的4个孩童中,有两个是她的孩子,可她自己却是血吸虫病晚期。解放后,她不但治好了病,还看着儿女成家立业,阖家重新繁衍成一个12人的大家庭,为恢复方家大屋往日人丁兴旺的盛况“带了个好头”。

江苏昆山县因系血吸虫病重疫区,1960年前全部免除兵役,1961年至1967年每年也仅出兵百人左右。通过大搞“群众血防运动”,1972年出兵人数增至1020人,体检合格率从1969年的21.6%上升至79.8%

上海市青浦县任屯村,原是一个血吸虫病严重的“肚胞村”,解放前的20年间,有500多人被“瘟神”夺去生命,其中全家去世的有97户,仅剩一人的有28户,侥幸活下来的仅461人。经过19551962年的送“瘟神”运动,村民健康情况大大改善,村里组建了农民篮球队,在1963年县里组织的“全县农民运动会”中,一举夺得冠军。村里尚在的“老书先生”诙谐打诨:“过去‘篮球’在肚里,如今篮球在手里。”

福建省福清县的东张一带本是重疫区,其北靠的石竹山漫坡满岭栖满钉螺,当地人多逃往外地,十室九空。又因逃往国外的人数较多,被称为“侨乡”。只不过侨民怕惹上“瘟神”,不敢轻易回乡。解放后县政府将这里定为灭螺重区,号召当地的群众查螺,还从外地调来一万多名解放军战士和农工,采取喷雾器喷药、火烧、药物泥糊等办法,硬是将漫山遍野的钉螺全部消灭了。1958年县里又兴建了东张水库。如今此地已建成“石竹山旅游区”,成为福建省的八大旅游胜地之一。众多侨民络绎归来,徜徉山水间,感叹祖国血防工作的伟大。

中共中央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防治血吸虫病三十年》纪念册中记述:“如今全国共有血防专业干部一万六千多名,他们常年战斗在血防第一线,涌现出许多先进工作者,有的在工作中感染了血吸虫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时常忆起当年军民万众一心送“瘟神”,围歼血吸虫病的场景。我们这个民族,遇事总能万众一心,“筑起新的长城”,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