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岗与中央苏区

钟建红

虎岗,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原永定县)北部,西与上杭县相接,北与龙岩市新罗区(原龙岩县)接壤。史上曾名“补缸”,清朝道光年间,当地人中举,呈请官府,以境内五座山岗形似老虎状,更名“虎冈”;1987年恢复乡建制,用“岗”替代“冈”。

虎岗四周群山环绕,沟壑交错。峡谷中有一条小路从较为平坦的东部延伸出去,崎岖的羊肠小道,构成了虎岗与外界交流的唯一通道。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虎岗相对封闭的局面。但是,虎岗农民却有着不凡的革命经历。五四运动后,虎岗进步青年有20多人到黄埔军校、厦门集美学校、省立龙岩九中求学,接受进步思想,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有的回到虎岗,开展革命活动,与永定进步青年一起创办进步刊物。大革命时期,虎岗青年林心尧与永定的革命青年们共同在永定创建了闽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

 

闽粤赣边苏区根据地的形成

 

1929年3月,红四军进入闽西,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起红色苏区。三个月内,红四军三打龙岩城,加上3月入闽第一仗的长岭寨战役,一举消灭了闽西境内的两大土著军阀。6月27日,毛泽东在上杭蛟洋指导召开了“中央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苏维埃政权决议案》等重要的决议案,制定了深入开展土地革命与巩固红色政权的正确路线。

1929年12月,红四军在上杭古田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确立了建党建军的纲领。1930年1月,红四军在古田会议结束后,穿过连城、清流、归化(现为明溪县)、宁化境内,转战赣西南,打破了国民党军队在1929年12月开始的闽粤赣三省“会剿”,将闽西与赣南两块革命根据地联系起来。到1930年3月,闽西革命根据地形成,有龙岩、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6县以及平和、漳平、清流、归化、宁化的部分区域,方圆150平方公里,人口约80万。

闽西苏维埃政府筹备处于1930年2月6日颁布了《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条例》。经过一个月的筹备,于3月18日巴黎公社诞生纪念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县城省立第九中学开幕。会议举行了7天,在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制订了16个法案和条例,涉及政府组织、金融、土地、山林、工会、劳动、士兵、婚姻、残疾人等方面。

1930年3月下旬到5月下旬,红四军分别在赣西南、东江开展武装斗争,将这两块根据地与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6月1日,由闽西地方红军组成的红四军第四纵队在回师闽西时,发布了《红军第四军第四纵队回闽西警告工农贫苦群众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半年中,我们经过了13个州县,参加了几十万农民群众的斗争,打通了几千里赤色区域……”

1936年6月,以闽西、闽南、东江、赣东南之间的红色区域为基础的闽粤赣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成为全国6大块苏维埃区域之一。

 

从龙岩走向虎岗

 

1930年9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三次全体会议。

周恩来在会上作了《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指出,苏维埃区域“不是只限于小村镇,而联络成为大块的根据地”,“现在红色区域还有许多地方未联结起来”,“在湘鄂赣,在闽西都可以建立根据地向外发展,这绝不是农民偏安意识”。

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政治状况和党的总任务决议案》指出,“苏维埃区域的逐渐汇合,要从零星散乱的各地方革命政权的树立,进到建立苏维埃的临时中央政权……党具体任务就是要领导起极广大的中国工农兵会议(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运动”。为了实现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顺利召开,三中全会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指出: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为了提高党组织的积极性和内部纪律,改善和巩固党的领导机关,三中全会决定,“中央政治局立即在苏维埃区域建立中央局的办法,以统一各苏区之党的领导”。

根据这个任务,1930年10月24日发布的《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决定闽西、东江两个特委组成闽粤赣特委。但是,1931年1月15日,《中共苏区中央局通告第一号—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的成立及其任务》重新划分并规定闽粤赣特区要包括闽西、广东东北、赣东南一部分。

1930年10月,中央派原广东省委常委、三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委员的邓发,到闽粤赣苏区传达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对闽粤赣苏区的工作计划,建立闽粤赣苏区党政军的统一领导机关。11月初,邓发先进入东江苏区,主持了东江苏区党代表会议,传达了中央指示。11月下旬,邓发抵达闽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龙岩县城。12月初,邓发主持召开了中共闽西苏区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特委暂归中共南方局领导,邓发任书记。不久,闽粤赣苏区军事委员会、红军闽粤赣军区司令部成立,邓发任主席。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决定,成立闽粤赣边特区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并于12月6日举行了筹备委员会成立大会。

至此,闽粤赣苏区闽西南有14个县,粤东北有9个县,赣东南有5个县(其中包含瑞金)。

此时,国民党军队对闽粤赣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已经开始。漳州的张贞军队开始逼近龙岩县城,而驻守闽西的红军新二十一军因在出击东江中受创,已无力抵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2月15日,张贞部的杨逢年旅占领了龙岩县城。于是,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与闽西苏维埃政府便搬迁至虎岗。

早在1929年夏天起,红四军与毛泽东、朱德就在此处开展过革命活动。

1929年5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次进入闽西。6月3日,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一纵队进军虎岗,开展分兵活动,宣传红军宗旨,调查虎岗的土地革命情况并了解当地党组织的建设与武装斗争的情况。朱德随后从永定西陂天后宫驻地抵达虎岗。7月,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到上杭蛟洋指导中共闽西“一大”。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与贺子珍等人从上杭苏家坡翻山越岭,再度进入虎岗,开展农村政治、经济、武装等调查。毛泽东还在永定其他地方进行农村调查,并在永定金丰大山养病。10月,红四军攻下上杭,并召开了红四军“八大”,会议要求毛泽东到上杭,以便返回红四军。10月12日,毛泽东带病抵达虎岗,稍事休息,对虎岗近况进行了了解,随即赶往上杭县城,居住在汀江边的临江楼。此时恰逢重阳节,毛泽东在这里留下了那篇著名的《采桑子·重阳》。

按当时在永定负责毛泽东安全的永定军事部副部长马永昌烈士之子马先富撰写的《毛泽东到闽西虎岗的纪实》之说,10月11日是重阳节,房东看到毛泽东病还很重,就杀了老母鸡炖给毛泽东吃,毛泽东很受感动,诗兴顿起,便依“采桑子”填下了这首词,并在楼门背后的墙上用毛笔抄下,署名杨子任(毛泽东在离开红四军后的化名)。1950年房东重修房子时,无意间将其刷灰覆盖掉了。毛泽东于10月12日抵达上杭县城,护送毛泽东的是永定短枪班,其中就包括马永昌。

但是,也有史料记载,毛泽东是在重阳节前一天晚上到达上杭县城,由卢肇西等人护送,未提马永昌。因客家人很注重重阳节,护送的赤卫队员们没有留在上杭过夜,而是赶回永定。叙述闽西革命史的三本重要著作《中共闽粤赣边史》《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闽西革命根据地史》,都只提到毛泽东到上杭县城的时间是10月,而没有提到具体的日子。

完整的党政军机构在虎岗建立

 

虎岗的人民武装力量,凭借着自己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随着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搬入,它已成为闽粤赣边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红色中心。红色机关的大部分职能机构都设在虎西村: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闽粤赣军事委员会、闽粤赣军区司令部、红军新十二军军部都设在杨公堂,闽西苏维埃政府设在崇德楼,中央红色交通线闽西大站设在晏田新祠,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设在汉皆楼,闽西肃反委员会设在思顺堂,闽西政治保卫处设在吉祥楼,闽西工农银行设在德和店,闽粤赣军区兵工厂设在太丰楼,列宁师范学校设在世德楼。因此,虎西村便成为中心的中心。而虎北村则设有闽西总工会、闽西苏维埃政府合作社、闽西《红旗》报社、闽西苏维埃政府监狱等。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闽西苏维埃政府在虎岗领导着闽粤赣边区土地革命及闽西人民的苏维埃政权建设。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第一次常委扩大会议于1931年2月27日在虎岗举行。会议讨论了“中国革命形势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用以指导闽粤赣边区党的工作。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2年3月18日,在长汀召开了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

在虎岗,各项指示从这里传达到闽粤赣边区中共各级特委、苏维埃政府。3月20日,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召开第二次常委扩大会议(史称“虎岗会议”),确立了以土地革命和“肃反”为中心的原则,以粉碎敌人进攻、保卫虎岗。另外,《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通知二十号—雇农工会与贫农工会的组织问题》《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通知二十四号—为加强职工运动的工作》《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通知二十五号—改变指导工作方式》《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通知三十一号—关于调查枪支问题》等重要文件也相继被制订或发布;召开了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第二次各县宣传联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红军中党的领导与扩红问题》的决议。4月4日召开了各县委、十二军军部、特区军委联席会议,通过了《闽粤赣苏区军事会议决议案》。

苏维埃政府为了加强金融管理,要求各级政府“兑现闽银行纸币”,以便统一金融。另发布了一系列有关红军给养、扩大红军,以及涉及经济政策、财政问题、重新分配土地等方面的指令和通告。

《伍修权将军自述》中有这样一段,描绘了初到虎岗的感觉:“我站在山顶举目望去,只见苏区山林田野,沐浴在一片火红色的落日余晖中。我深深地吸了几口苏区的空气,只觉它是那么清闲,那么香甜,连日的紧张、劳累和饥渴一扫而光!我们欢乐而轻快地直奔虎岗而去。”

叶剑英元帅曾向同事描绘他看到的虎岗情景:“目睹三四百人的赤卫队员,手持土制枪支、梭镖、大刀,精神饱满,步伐整齐地在进行军事训练;少年儿童正在村口放哨查路条;农民群众斗地主,分得了土地,正在田里忙碌着;墙上到处刷着拥护红军、参加革命的大幅标语。这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第二次接触到实实在在的中国红色苏区热火朝天的气氛。想到马上就要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不禁有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和说不出的兴奋。”

 

虎岗,红色交通的闽西大站

 

从第一次反“围剿”开始,许多中共中央的领导及军事人员,都在虎岗进行过革命实践,或路过虎岗奔向当时已成为红色中心的瑞金。

由于闽西与驻上海的党中央联系不方便,1930年冬,毛泽东派曾任红四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1930年3月当选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的卢肇西,赴上海与中央机关联系。上海—香港—汕头—大埔—永定,这样一条红色交通线,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建立起来,开始为闽粤赣苏区输送中央文件、军用物资,以及护送中央领导干部进入苏区。

周恩来对中央苏区的红色交通线建设倾注了相当多的心血。1930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传达国际决议的报告》,指出:“要按照苏联内战时期的办法,建立交通线和交通站,联结苏区和白区之间的关系。”

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交通站分为三级,大站下面设中站,中站下设小站。虎岗是交通大站,对外名称是“工农通讯社”,下辖广东大埔交通中站、永定合溪交通中站。

伍修权就是通过这条交通线进入虎岗的。伍修权在其自述中回忆:“省委分配我去闽粤赣军区工作……我到军区司令部后执行的第一项任务,是到军区直属的重机枪连去训练战士们使用武器,教他们学会重机枪的拆卸和故障排除。”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在1931年1月中旬前往上海接受新任务、4月底返回福建进入苏区时,与伍修权相同,也是经大埔进入虎岗。任弼时率中央代表团王稼祥、顾作霖从上海经大埔交通线到虎岗,然后进行短暂停留。1931年初夏,邓小平以中央特派员身份,也经交通线在虎岗停留,然后进入瑞金,接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

1931年12月上旬,周恩来化名伍豪,装扮成商人,由上海交通员护送上船后前往中央苏区瑞金。周恩来从汕头乘火车到潮安,改乘小火轮到大埔县城,换船到大埔青溪,遂改为陆路,翻山越岭,昼宿夜行。周恩来进入永定合溪,入驻虎岗交通站,对虎岗干部群众开展社会调查。

萧劲光,1930年12月经交通线进入虎岗,参加了保卫虎岗的反“围剿”斗争。进入虎岗要经过天险木坑隔,这里有一座桥,当地人称“永平桥”。守在桥上,就可以抵御进入虎岗之敌。萧劲光视察后,说:“铜虎岗,铁虎岗,千军万马也难上。”

针对“左”倾路线的保守战略,萧劲光回忆:“把主力部队拉来拉去,处处招架,大门不出,后门也不去,自己把自己束缚在家里,反而让敌人到我们苏区内部打游击,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在战术上也是只注意攻打据点,打正规战。”

1931年7月9日,国民党军队三个团占领虎岗。7月11日,刚刚由“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更名的中共闽粤赣边临时省委、闽西苏维埃政府、闽粤赣军区、闽粤赣军事委员会,迁至杭武县(由上杭、武平两县的苏维埃区域组成)。白砂、虎岗失守。

中共闽粤赣苏区特委的建立,为未来的中共中央将红色中心设立在闽粤赣边区,并定红都于瑞金奠定了基础。1931年10月,中共闽粤赣边临时省委迁入长汀县城。毛泽东在为“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筹款时,有准备在长汀召开此次会议的意图。

作为福建闽西一个偏远的山乡,虎岗在土地革命时期曾经有过辉煌的红色历史。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在虎岗留下了革命的事迹,众多中国革命的领导人都从虎岗出发,走向了红都瑞金,最后走向了首都北京。而大批为创立闽粤赣根据地英勇牺牲的英烈们,同样值得我们永久铭记。

 

 

参考资料:

1.闽粤赣边史区党史编写领导小组:《中共闽粤赣边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2.中共福建省龙岩市党史研究室:《闽西人民革命史(1919—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陈一琴主编《毛泽东诗词笺析》,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4.中共永定县虎岗乡委员会、永定县虎岗乡人民政府、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编《红色虎岗—中央苏区虎岗革命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版。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6.福建省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合编《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档案汇编》,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

7.余伯流、凌步机:《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伍修权:《伍修权将军自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罗明:《罗明回忆录》,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0.萧劲光:《萧劲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