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对苏维埃国家治理的探索

樊欣

    1917年,十月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和俄国人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最早探索,这也是列宁最早地对苏维埃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所进行的探索。虽然这一探索终因列宁过早去世而没有持续下去,但是站在21世纪的历史维度,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人正致力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回顾、梳理和总结列宁对苏维埃国家治理的探索,可以清楚地看出这是列宁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从中汲取智慧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

 

一、列宁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基础、任务和环境

 

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列宁是位讲求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对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治理的薄弱基础有着清醒的判断。列宁指出,苏维埃“是一个难以置信的空前落后的国家,是一个贫穷的半开化的国家”。从经济角度看,资本主义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不占优势,直到1920年,列宁仍在强调:“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从文化角度看,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以消极无为和庸碌懒惰为特征的旧俄罗斯文化普遍存在。列宁在《论俄国革命》中并不否认“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文化水平”这一观点。但他从唯物辩证法出发坚定地认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因此,列宁认为俄国已经用革命手段取得了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可以在这样的前提下建设社会主义和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列宁清楚认识到苏维埃俄国的薄弱经济基础,这既有远见,又极为务实。

1918年春,《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为苏维埃国家赢得了“条件极其苛刻和极不稳固的和平”,列宁立刻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提出:要“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到社会主义革命最重要和最困难的方面,即集中到组织任务上来”,“现在我们应当管理俄国”。这里所谓的“组织任务”和“管理俄国”实质上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列宁不仅把国家治理提到极为重要的位置,而且强调了国家治理比夺取政权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列宁看来,组织任务、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不仅是最困难的任务,也是最崇高的任务。苏维埃国家治理任务困难在于“要用新的方式去建立千万人生活上最深刻的经济基础”,建立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且这也是一个最崇高的任务,因为只有在解决这个任务以后(在主要的和基本的方面解决以后),才可以说,俄国不仅成了苏维埃共和国,而且成了社会主义共和国”。也就是说,要完成苏维埃国家治理,必须首先解决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这个问题,而这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列宁这里讲的环境是指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内外环境。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所处的环境是十分险峻的,遭到国内资产阶级及小资产阶级的敌对,尤其是受到国际资产阶级的仇视。苏维埃国家与资产阶级国家相比之下处于弱势,原因在于:第一,“资产阶级有广泛的国际联系”。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时的国际环境就是这样。第二,在苏维埃政权刚诞生之际,“小商品生产者都自发地、经常地使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复活和再生”。第三,实施新经济政策,造成货币和商品的流通,这从深层次影响着政治生活和人们的观念思想,使苏维埃国家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遇到严峻挑战。因此,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内外环境非常险峻,苏维埃国家只有居安思危,善于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才能保证苏维埃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二、列宁领导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

 

提高劳动生产力既是苏维埃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又是根本任务。唯物史观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和判断标准。这是列宁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反复强调的。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把提高劳动生产力作为苏维埃国家建设和治理的根本任务。他指出能否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力和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以及最后彻底战胜资本主义的决定性因素。

列宁非常重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指出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转变。因此苏维埃国家治理要自觉地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最大限度最快地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政治环境。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发展经济的主要举措有:第一,适时地转移苏维埃的工作重心。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工作重心最终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第二,发展经济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规律办事。列宁认为,苏维埃国家治理要把发挥革命热情与采取科学态度有机结合起来,生产关系不能超越只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坚决不可脱离生产力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人民的政治觉悟水平。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战略退却”,这保证了苏维埃国家掌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第三,必须培养自己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增加工人阶级出身的管理人员,开办学校,培养干部。第四,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没有最新的科学技术,就无法巩固苏维埃政权、建成共产主义。

党的领导是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政治保证。列宁对党在苏维埃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历来是旗帜鲜明的。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思想,科学论述了不同类型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指导力量”,苏维埃是国家政权组织,工会是群众性组织,苏维埃和工会是“传动装置”“杠杆”,党是通过“传动装置”“杠杆”起领导作用的。

在列宁关于坚持党的领导思想中的这个亮点,今天我们也不应忽略,这就是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是有效地坚持党的领导的基础。在列宁看来,正确处理党政关系问题是直接涉及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关系到怎样进行国家治理和能否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自布尔什维克执掌政权后,由列宁领导召开的历次党代表大会都对党的组织与苏维埃国家的关系作出过重要论述。列宁认为:首先,苏维埃国家治理必须由工人阶级执政党来领导和领航。“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都是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也是斗争历史形成的。其次,党不能代替苏维埃政权组织。“党的全部工作当然都是通过苏维埃来进行的”。“必须明确地划分党(及其中央)和苏维埃政权的职权;提高苏维埃工作人员和苏维埃机关的责任心和主动性;党的任务对所有国家机关的工作进行总的领导,不是像目前那样进行过分频繁的、不正常的、往往是琐碎的干预”。为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列宁在晚年反复论述了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问题,并把它作为坚持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这个重要思想,今天仍需深入研究。

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列宁认为,人民群众是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基础。工人和农民是苏维埃政治力量的主体,“社会主义革命就要几千万人积极地、直接地、实际地参加国家管理才能完成”。人民群众在苏维埃国家治理中不可替代,因此他强调重要的是普遍吸收所有劳动者来治理国家。列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了人民治理国家的路径:第一,实行苏维埃代表制是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途径。代表制“以便逐步过渡到由全体劳动居民人人来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第二,实行报告制是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第三,来信、来访、申诉制度是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第四,举办非党劳动者代表会议是人民治理国家的重要环节。第五,吸收工农群众的先进代表参加党政机关工作是人民治理国家的重大举措。

进行文化建设是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体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文化建设对于苏维埃国家治理具有引领作用。所以列宁高度重视文化在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列宁认为,文化建设是苏维埃国家治理的智力前提。有鉴于此,列宁在《日记摘录》中提出,要“充分地把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巨大文化任务提出来”。当然,列宁指出,文化建设在苏维埃俄国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因为需要进行这些伟大而艰巨的工作:第一,开展全民扫盲运动,努力提高本民族的整体科学文化程度。国民教育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为苏维埃国家治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第二,借鉴和吸收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为此,列宁果断提出要大胆地任用资产阶级专家,要爱护这些真诚工作、精通和热爱本行业的专家。他号召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科学技术、先进经验和行政管理知识,要“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第三,大力培养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管理人才。列宁号召管理干部要从头学起,精通经商,学习科技,变成管理的内行,并把是否精通业务知识和是否擅长管理作为考核管理干部的重要标准。

改善国家机关是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列宁认为,推进国家机关改革,既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任务,又是探索苏维埃国家治理的内在要求。列宁辩证地阐述了国家机关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如果没有‘国家机关’,那我们早就灭亡了”;另一方面,“如果不进行有步骤的和顽强的斗争来改善机构,那我们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的基础还没有建成以前灭亡”。他改善国家机关的主要措施包括:第一,秉持“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的原则,精简机构和工作人员,提高国家机关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列宁还具体提出要把工农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减少到三四百人,要选拔优秀人才,合理配置工作人员。第二,官僚主义是同苏维埃国家根本违背的,必须铲除。铲除官僚主义“需要有千百个措施”,这是一条漫长而艰巨的斗争之路。第三,精简各种会议。列宁指示:“尽量少开会。还具体规定每星期人民委员会1次+劳动国防委员会1次,每次两小时。”他反感空泛冗余,主张言简意赅。在列宁领导下,布尔什维克制定了会议章程,规定报告人的时间(10分钟),发言人的次数和时间(每人不得超过2次,第一次5分钟,第二次3分钟),表决仅限1次,时间为1分钟。列宁本人严格遵守这一章程。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