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政党交流的南京序幕

吴鹏

导语:2005年春夏之交,应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踏上了已隔海相望56年的大陆故土。他们都把南京作为代表团行程的首站。南京禄口机场、中山陵孙中山祭堂、博爱广场等地,见证了海峡两岸政党对“九二共识”的认同。两岸政党交流的序幕由此开启。

 

 

 

冲破樊篱险阻,“和平”任重道远

 

2005426日下午,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乘坐东方航空公司航班在南京降落。

连战,1936827日出生于西安,祖籍是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其先祖在清朝康熙年间迁台,定居台湾府城,至连战已延续第九代。连战的祖父连横是著有《台湾通史》的台湾大儒,其父连震东曾任台湾省“建设厅厅长”、台湾当局“内政部部长”等职。连战其名之所以为“战”,就是根据他祖父的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克敌制胜’‘复国兴邦’之意”而取其名。但其母感到让独生子“抗战一辈子”未免太辛苦,所以为他起号“永平”,即“永远和平”。10岁的连战随母到了台湾,于1961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政治学博士学位。1975年,连战步入政坛,1996年当选“副总统”。连战执掌国民党后,对国民党进行了创党以来的第三次党务改造,同时积极推动与亲民党、新党合作,形成了“泛蓝”阵营。20003月,国民党在“总统”大选中落败,连战以“代主席”的身份重建国民党,并成为第一位国民党直选的党主席。

此前,台湾虽已于1987年开放了部分老兵回乡探亲的政策,但很显然,因担任台湾公职身份,连战的出行依然受到严格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中期,连战曾提出回西安迁祖坟的设想,却因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未能成行。他在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期间曾公开表示,当选后自己将会亲赴大陆,但参选的结果又未如所愿。其后,随着陈水扁上台后“台独”分裂势力活动的加剧,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受到严重影响,重回故园自然成为“难于上青天”的奢望。

此次行程,在启程前往台湾桃园机场的路上,突发状况不断。连战的座车被四辆外来车辆堵截,赶往机场后还受到众多“台独”分子的包围。民进党“深绿”成员公然以高分贝喇叭呼喊口号,谩骂他们是“联共卖台”,有台湾记者形容现场“鞭炮的爆裂声就像枪声一样”。那些激进的“台独”分子们甚至还要追逐和殴打他们。但最终,他们启动了飞向大陆的航程。争取海峡两岸和平,就是对“台独”的最有力回击。为此,连战特地将此次大陆之行定名为“和平之旅”。

在南京禄口机场停机坪的欢迎仪式上,连战深情地说:“台北和南京距离可以说不是很远,但离我上次到南京来已整整相隔了半个多世纪,实在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对中国国民党来讲,南京是一个具有历史联结、感情联结的地方。”此次连战率国民党代表团跨越海峡,是自“重庆谈判”60年后,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双方在历史上的第四次握手。

在当晚的欢迎宴会上,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表示:“连战主席此次大陆之行,受到海内外华人的高度重视和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在当前台海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连战主席能排除各种干扰,跨越两岸50多年的隔阂分离,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来大陆访问,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主席此举表示真心的赞赏和欢迎。”连战慨叹道:“不是因为千山万水的阻隔,而是整个历史的辛酸啊。”

427日上午,连战一行来到中山陵拜谒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半个多世纪前创建中国国民党的孙中山先生。在台湾,分裂势力阴谋篡改历史,分别修《台湾史》和《中国史》(即作为外国史),要将孙中山创建的“中华民国”列入所谓的《中国史》,变相地使孙中山成为“外国人”,这不仅是对孙中山先生的极大亵渎和污辱,也是在否定中国国民党的正当性,从而顽固坚持“台独”。

当连战的车队到达中山陵博爱广场时,周围的市民与游客们自发地聚拢过来。联想到大陆人民过去一直对国民党深恶痛绝,国民党代表团此刻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有点惶然不安。然而,人群中却突然响起热情的掌声,甚至有人打出用烫金字体书写着“骨肉团聚,振兴中华”口号的锦旗。在通向孙中山先生陵台的宽阔石阶路两旁,挤满了欢迎的群众,有人亲切地喊出:“连哥,常回家看看。”在国共两党对峙半个多世纪之后,此间的民众竟然如此亲切地迎接他们,全体代表团人员不禁为之动容。

在孙中山灵寝,连战手捧黄色菊花扎成的花环,高擎过头,向中山先生坐像行鞠躬礼,并率全体访问团成员行礼默哀。随后,连战发表如下感言:“我代表中国国民党,以庄严虔敬的心情来到创党总理中山先生灵寝前,致上最高的敬意……面对今天两岸关系严峻的僵局,我们回忆起中山先生在弥留之际,和平奋斗救中国的昭示,我们希望大家本着和平奋斗的心情,来抓住这个时代,让台湾经济持续不断发展,均富社会的建立,让大陆快速成长,小康社会的完成……中山先生是两岸共同尊崇的革命先行者,让我们大家一起追随革命先行者的脚步,共同努力,共同图强,做一个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

尽管时光荏苒,但半个多世纪之后,中山陵园依旧环境优美、秩序井然。连战情不自禁地说:“要特别地感谢相关的单位以及大陆的政府,长年以来,维护整理环境已经做到尽善尽美,要给管理单位鼓一个掌表示感谢。”沿着392级台阶下来时,细心的连战一行发现第二平台上的石狮右前腿肘部以下已断掉。“那是当年被日军炮弹弹片炸断的”,陪同人员作出解释。回到宾馆,团员们探询是否能予以修复。南京有关方面立刻给予肯定答复。事后,专门派人到当年建陵时所用工匠的福建惠安地区寻找专业人员,认真采选石料,使断腿的狮子恢复了元气。修复后的照片传到台湾,国民党党部成员均感欣慰。

傍晚的夫子庙,灯红彩绿,热闹非凡,街头巷尾飘逸着“舌尖上的南京老城南”。在夫子庙的“状元楼”上,连战一行头一次品尝到正宗的秦淮美食—鸭血粉丝汤、雨花汤圆、香椿头、蟹粉小笼包、炸臭干、五香豆等。伴着悠扬的江南丝竹乐笛声,台湾来的客人对着曾孕育出民国菜系的浓浓金陵乡土味,无不交口称赞。此后,南京夫子庙的地道小吃又有了个新名片—“连战小吃”。

离开南京后,连战率团到达北京,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展开正式会谈,连战本人也因这次历史性访问而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不负历史使命,“搭桥”跨越两岸

 

200556日晚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45人的代表团抵达南京。

宋楚瑜出生于1942年,1945年到1948年是在南京度过的,他还依稀记得一点南京的模样。“我从离开南京到现在,已将近有56年没有来过,这一路走得非常长。”回顾这段历史时,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宋楚瑜1949年随父到台。其父当时是国民党军队一名军官,以后位至国民党陆军中将。少时的他内向、木讷,功课也不出色,甚至被编在“放牛班”(考试成绩较差的班),老师给的评语大多是“忠厚老实”“循规蹈矩”“沉默寡言”之类用词。但出乎很多当年同学的意料,宋楚瑜后来发奋,考上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日后竟在台湾政坛大显身手。1974年,他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返台,成为一名英文翻译,服务的对象竟然是台湾地区第六任“总统”蒋经国,这使其从政之路明显超前。此段历练不仅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干练的行事作风,而且很快便得到蒋经国的信任,以平均三年半一大步的速度获得晋升。先是出任“新闻局副局长”,之后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再则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他已在国民党幕僚中崭露头角。

19933月,宋楚瑜被任命为台湾省“省长”。尽管这一职位在李登辉看来已是“鸡肋”,但宋楚瑜倾心尽力,在任上遍走基层乡镇,并利用手中行政资源“为民兴利”,赢得了广大基层民众的认可。1994年宋楚瑜以较大优势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个通过直选的“省长”。此后,李登辉开始对他有所戒惧,担心若任其发展,将会成为自己走向“台独”的障碍。1996年,李登辉以“简化政府层级”的名义推动“废省”,并正式决定停止“省长”“省议员”等公职的选举。这使得一向持反对意见的宋楚瑜与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公开决裂。1999年,宋楚瑜脱离国民党,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由于李登辉暗助民进党,最终使他功败垂成。不甘沉寂的宋楚瑜在次年3月宣布成立亲民党,并亲任党主席。2004年,宋楚瑜不惜以连战副手的身份再次挑战陈水扁。但大选前的两颗蹊跷子弹,使他的期望再次成为泡影。此次,他怀着“加强两岸沟通、造福两岸民众”的政治抱负开始了新的征程。虽然亲民党属于台湾“蓝营”,但毕竟成立时间不长,与绿营也没有过多的恩怨,从台湾启程时并没有受到阻拦,还受到时任国民党副主席的马英九机场相送。

与国民党不同的是,亲民党是一个在台湾岛内成长起来的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并无历史渊源。但宋楚瑜本人和大部分该党干部,都是不认同李登辉“台独”分裂路线而出走的前国民党人。他这次率领亲民党访问团首访大陆,既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历史性交流的继续,又是海峡两岸政党交流与交往的一个新起点。到南京拜谒中山陵是他大陆行的重要内容。他把这次大陆行定名为“搭桥之旅”。

57日上午,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拜谒中山陵。穿过刻着中山先生所书“博爱”二字的牌坊,宋楚瑜一行踏上墓道,时而被热情民众的掌声和欢呼声留驻脚步。一位站在前排、上了年纪的游客使劲地挥舞着手呐喊:“宋主席,欢迎你来大陆,中国要统一,不要战争。”宋楚瑜感受到大陆人民对他这次“搭桥之旅”的肯定,他认真地点头,挥手向人群致意。

走过正门,宋楚瑜仰视着门楣上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墨迹,神情凝重。到达祭堂,面对孙中山的石刻坐像,宋楚瑜率访问团全体成员肃然而立,并上前一步向孙中山坐像敬献黄色花环,尔后,共同向孙中山坐像行三鞠躬礼。

走到宽阔的博爱广场,这里聚集的人群已汇成海洋。宋楚瑜在与代表团成员合影后,充满感情地发表感言:“今天楚瑜终于完成了内心一个很大的夙愿,作为孙中山先生的信徒,能够亲自和我们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一起来向孙中山先生陵前致上我们最崇高的敬意,不仅是激动也是振奋。中山先生精神不死,舍我辈其谁分担。海峡两岸虽然只有100多公里,隔绝在我们前面的不是海峡的恶水,是如何把心灵相通,让我们所有两岸的中国人精诚像中山先生所号召的,那就是要唤起民众,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完成我们在21世纪华夏复兴的伟大使命和事业,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来打拼!”

在演讲快要结束时,宋楚瑜提起他与南京的渊源,特地换成南京话说:“我四岁到南京,我也是老南京人。乖乖隆地咚,南京的变化真是吓死人!”地道的老南京方言博得围观群众的一片笑声。“我虽然小时候在南京,虽然几十年没有回来,看到南京的乡亲为中国的未来认真地工作,这种精神真是让大家觉得‘好得不得了’!”周围再次响起一片掌声。

在风韵独具的秦淮河畔,上万名南京市民又一次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把掌声和欢呼送给来自宝岛的兄弟姐妹。一位姓姚的老大娘带着女儿虽然挤到了南京夫子庙步行街上,但仍然无法与台湾来人说上话,只能把想说的话告诉记者:“虽然没法亲口跟宋先生说点什么,但我一定要来给认同一个中国的同胞一点掌声、一点鼓励。”

宋楚瑜在南京表示出坚定地支持“一个中国”基本原则,不认同“台独”是台湾的选项,并主张和平,两岸在平等的原则之上进行政治协商谈判来解决问题等见解,为在北京顺利地进行两党领导人的会谈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谨记国耻教训,“民族”继往开来

 

77日下午4时许,载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的“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首次前往大陆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南京在分别接待连、宋之后,又成为台湾新党领导人首访大陆的重要一站。

郁慕明1940年出生在上海,9岁时随父赴台,后进台湾军事院校学习,并获“国防医学院”的硕士学位,赴美深造后担任“国防医学院”教授,1980年曾在台湾地区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尔后,他参加了台北市议员竞选并以高票当选,自此开始从政,并连续三次当选“立委”。后因不满时任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推行“台独”路线,与赵少康、王建煊等人成立“新国民党连线”,并于1993年离开国民党,正式成立新党。由于他与其他新党核心成员都是形象良好的“政治明星”,并因其反“黑金”的清廉主张,很快便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因此,新党在建党初期发展迅速,第一次参加岛内“立委”选举就取得了21个席位,成为当时仅次于国民党、民进党的台湾政坛第三大党,在岛内政坛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此后,郁慕明曾两次出任新党秘书长,并在首次党主席直选中以98%的得票率当选。他带领新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高举反“台独”旗帜,成为台湾政坛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主张发展两岸经济、文化、科技、体育、人员的交流与交往,积极推动改善两岸关系。

在机场的迎宾仪式上,郁慕明向大批等候的媒体记者表达了新党南京之行的心愿。他说,“今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也是对日抗战胜利60周年。南京有中山陵和值得人们警惕和回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党特意来此,就是为了表示我们的心意和哀悼之意,体会当年无辜的民众在战争的摧残之下所受到的伤害,追悼因战争而牺牲的无辜的同胞们”,“我们作为在不同地区的中国人,对自己同一个民族—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崛起是有责任的……我们把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陆访问团定位为‘民族之旅’,并在七七事变纪念日这天到达南京”。

78815分,新党访问的车队驶抵中山陵博爱广场,周围的市民和游人用欢呼和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欢迎。身着黑色西装,翻领上别着一枚金色徽章的代表团全体成员,表情肃穆地经过镌刻着“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先生葬于此”的碑亭拾级而上,手持白色的百合花来到陵堂。在拜谒仪式中,全体团员默哀,郁慕明向孙中山坐像敬献黄色花环,并每人手持白色百合花依次走向灵寝,向孙中山先生鲜花致敬。

走出祭堂,郁慕明在众人的拥簇下走到条案前挥笔题词:“情系中山在人心。”这时的中山陵,长长的石阶墓道旁已挤满了热情的市民和游人。郁慕明和访问团成员不断向周围的人群挥手致意。行至半途,访问团全体成员立定列队,举起右手,反复高声呼喊:“和平奋斗救中国!大家加油!”激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在博爱广场,郁慕明发表讲话说:“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过去的奋斗中所期盼的是,中国的统一,中国的强大。在台湾,我们有负于中山先生的期盼。”他接着说,“今天到大陆,我们深深地知道,中山先生曾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但在现阶段情形下,是‘统一尚未成功,同胞仍需努力’”“我们来追随中山先生的精神,不是一时,而是永远永远的奋斗”。他对所有团员和周围的南京市民发出呼吁,一起高呼:“中国人团结起来!中华民族发扬光大!”

78日上午,新党大陆访问团来到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祭奠广场,访问团成员向死难同胞行三鞠躬礼,并宣读了《新党恭祭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哀悼文》,之后,默默地沿着印有222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版路走来。这条可以保存数百年的铜版路,是为了国人长久地铭记那段屈辱和惨痛的历史。当目睹史料陈列厅里的真实历史记录和“万人坑”中的累累白骨之后,访问团成员眼里已是泪光闪闪。走出纪念馆,郁慕明悲愤地挥笔写下“勿忘国耻”,并撞响了“和平大钟”。

郁慕明率新党的这次大陆之旅,从台湾人民抗日100周年纪念和大陆抗日战争60周年这一角度,寻找到了两岸抗日的共同点,这是对民进党执政当局试图“去中国化”和搞“文化台独”的呛声,也代表了台湾大多数民众期盼和解、对话、和平,反对“台独”的主流民意。■

(作者单位:南京市台湾事务办公室)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