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的失而复得

孙伟

导语:两年零四个月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岁月里,国民党军向根据地发动四次“进剿”和三次“会剿”。其中,1929年1月底,井冈山几近失守,经过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又得以收复,并有了井冈山的后期斗争。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突出体现了井冈山精神。

 

一、“围魏救赵”

 

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共十八个团发动了第三次联合“会剿”,由于敌我兵力悬殊,加上井冈山的经济条件有限,为了制定应敌之策,1929年1月4日在柏路村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和团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据何长工回忆,有的主张凭险死守,有的主张到湘鄂赣去,有的主张到湘南去,还有的主张到赣南去。

毛泽东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通过冷静分析当时的形势,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他的发言意见最终获得了与会大多数人的赞成,基本达成了共识。红四军前委决定,由刚刚上山不久的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改编为红四军三十团)与王佐领导的红三十二团及其他地方武装一起防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引走敌人,正所谓“围魏救赵”。

1月14日主力下山前,毛泽东作了各种物资的准备,掀起了一股备战、练兵、挑粮上山的热潮;还在人事上进行了安排,从红四军中抽调一批得力干部,充实守山部队领导,如何长工担任宁冈中心县委书记兼三十二团党代表。

面对敌人的步步紧逼,留守井冈山的彭德怀、滕代远和湘赣边界特委,对坚守井冈山作了周密的部署。这时,红五军的部分将领对让他们守山的决定不大理解,彭德怀为此进行了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据他回忆,在向红五军传达讨论时,出现了以下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我们是来取联络的,任务已完成,应立即回湘鄂赣边区,传达‘六大’决议。如果我们长期留在井冈山,就会影响湘鄂赣边区的发展。一种意见是接受前委指示,保卫井冈山后方,使红四军主力安全脱离敌军包围,向白区发展。如果红五军不承担这项任务,红四军离开后,湘赣边区政权也可能受到损失,甚至搞垮。故我们应当承担起来。第一种意见是大多数,第二种意见是我和代远。我们说服了不同意见的同志,准备牺牲局部,使主力完全向外发展。

在红五军统一了坚守井冈山的认识后,彭德怀下令分兵把守。由李灿率第一大队、徐彦刚带领的三十二团一连防守黄洋界;贺国中率第八大队和宁冈赤卫大队一部防守桐木岭的白泥湖阵地;黄云桥率第九大队扼守桐木岭的梨坪;彭包才率第十大队和教导队一部扼守八面山;黄龙率第十二大队及酃县赤卫大队、遂川赤卫大队一部把守双马石哨口和荆竹山一线;王佐率三十二团二连和遂川赤卫大队一部担任朱砂冲哨口的防守任务。

与此同时,动员山上军民在五大哨口加固工事,在哨口前筑起一道道竹钉阵,筹集粮食,运送弹药,抢救伤员。彭德怀还把红五军指挥部设在茨坪。命令永新、宁冈、茶陵、莲花四县赤卫大队,由刘作述、鄢辉领导坚守九陇山军事根据地,以为犄角之势。何长工率三十二团一营在山下开展游击斗争,袭扰敌人。

这样,虽然防守的难度很大,但在彭德怀和湘赣边界特委的领导下,为保卫井冈山作好了军事和物资上的准备工作,随时应对敌人的进攻。

 

二、保卫井冈山

 

1月26日上午10时,进攻之敌在各个阵地同时打响了战斗。敌人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深知单靠兵力和轻武器是夺取不了险要山地的,因而带来了许多重武器,架起山炮猛轰红军阵地。

面对敌军炮火轰击和轮番冲锋的猛烈进攻,守山军民毫无畏惧,奋勇抗击,一次次将敌人击退。敌人的炮火轰塌了壕沟工事,战士们和赤卫队员紧急进行抢修。时值隆冬,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山上到处冰天雪地,军民们在修好的工事上浇上取雪融化的水,使之冻成一道道坚厚的冰墙。军民们昼夜轮流坚守在阵地上,饿了就吃炒米、黄豆,渴了就抓把雪塞进嘴里,夜间裹着毯子睡在稻草上。

战斗打响后,彭德怀、滕代远、王佐等人,不分昼夜地来回奔波于各个哨口,察看敌情,鼓舞士气。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组织新遂边陲十个乡的群众,给各哨口的军民运送物资、抬运伤员。宁冈中心县委在茅坪、大陇一带,还组织群众不间断地袭击敌军,截击敌人的补给线,使敌人寝食难安。

黄洋界哨口是敌人进攻的重点。敌军在这里投放了吴尚第八军的三个团,运来了十几门山炮,全力向山上轰击,然后出动成连成营的兵力疯狂地发动冲锋。敌人虽然攻得很凶,但因地势险要,兵力再多也不好展开,再加上守山军民在阵地前沿埋上了竹钉,红军又是居高临下,敌人一直都攻不上来。

在彭德怀等人的领导下,广大军民从1月26日至28日,在五大哨口与强敌浴血奋战三昼夜,击退了敌人,守住了各处的阵地。敌人看到正面攻击难以奏效,就改从后面寻找缺口。1月29日,敌人通过威逼利诱收买了当地的一个游民,经他带领沿着山后的溪水小沟,进行偷袭。此举果然得手,敌人攻破了黄洋界哨口。彭德怀闻讯赶紧派人前往组织反击,终因敌众我寡,黄洋界哨口落入敌手。次日上午,八面山、白泥湖也相继失守,敌人以合围之势,直逼井冈山腹地茨坪。

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彭德怀与滕代远等紧急商议,决定马上收拢队伍,突围出去,实行红五军军委与湘赣边界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的应急措施,撤离井冈山。随即,红五军的八、九大队,特务大队,十大队余部,以及遂川赤卫队,迅速在荆竹山集结。彭德怀向部队作了简单的讲话后,即经遂川方向,向南突围。

对于井冈山的这次失守,湘赣边界临时特委总结道:“(1)因为中国目前资产阶级统治暂时稳定,敌人能集中力量找我们;(2)主观力量太薄弱,边界群众不能用大力扰乱敌人后方,以牵制敌人;(3)守山部队太少,应付敌人不来,以致在军事上陷于失败的地位;(4)敌兵运动没有实际去做,宣传不深入,没有动摇敌人兵士;(5)全国各地无大的暴动响应,使边界陷于孤立。”

彭德怀则主要从军事上分析了敌我之间的差距:“部队复杂,指挥不统一;兵力单薄(1比20);昼夜出兵,得不到休息;子弹缺乏。然敌人此次会剿有决心,有计划,悬重赏,比如得我们一支枪30元。其兵前赴后继地进攻。”

 

三、困境中坚守

 

1月30日下午,敌人占据了井冈山,他们疯狂地叫嚣:“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所到之处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烧杀抢掠。国民党军队在大小五井和茨坪方圆四五十里的地方,见人就杀,见屋就烧。小井红军医院来不及撤离的一百余名重伤病员和医务工作者,被敌人押到一块稻田集体枪杀。井冈山的村村寨寨,到处狼烟滚滚。原有二百五十多人的茨坪,几天内就有八十多人被杀,大井村被害群众达到六七十人,小井的房子也全部被烧掉了。

敌人的血腥屠杀,并不能割断群众对红军的深情,更阻断不了对红军的支援,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援助被围困在大山里的红军。比如,茅坪乡仓边村有一个妇女叫聂槐妆,她是乡工农兵政府妇女委员,多次为红军送盐。前两次成功了,第三次被发现,最终被敌人残忍地杀害。

湘赣敌军攻进井冈山后,王佐率三十二团二营和新遂边陲特别区赤卫队,退到了老仙崖一带的深山里。恶劣的气候给部队的行动带来很大困难。战士们白天不敢生火取暖,怕火烟暴露目标,只有到了晚上才烧起火堆。不少战士的草鞋沤烂了,打着赤脚在雪地里行走。伤病员缺医少药,苦不堪言。更为严重的是部队开始缺粮,因为敌人封锁了所有的大路和小道,常在路边布置伏兵,截击取粮的红军。有时候筹粮不到,官兵们只得挨饿。

时间稍久,不少战士对这种艰难困苦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出现了焦躁的情绪。有的提出在深山里挨饿受冻,不如冲出去和敌人硬拼一场,有的认为敌人重兵围困井冈山,部队应该撤到赣南去。这些思想情绪反映到王佐那里,他主持召开官兵大会做思想工作,使得部队的情绪迅速稳定下来。

果然不久,占领井冈山的敌军因补给困难和伤病员得不到医治,只在大小五井山区驻扎了十来天,就自动开下山去,回驻宁冈龙市、永新县城等地。随着三、四月间蒋桂战争的爆发,大部分“会剿”部队陆续撤走,只在永新县留驻了一个团。趁此有利时机,湘赣边界临时特委当即决定,将红五军李灿领导的第一大队、王佐部与从永新、宁冈、莲花、茶陵各县抽调的武装合编,组成湘赣边界红军独立第一团,下辖两个营,枪约400余支。

红军独立第一团成立后,在边界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反动派、地主豪绅展开了英勇的反击。这使得边界的豪绅阶级异常恐慌,由于正规军的撤走,他们急忙拼凑了一支“茶、永、酃、宁四县联防”组织,“会剿”九陇山。结果,被红军独立第一团打得一败涂地,宁冈靖卫队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又收复了宁冈、莲花两县割据区域,边界工作开始好转,各县的武装也得到恢复与发展,如地方赤卫队拥有440支枪。井冈山的武装割据出现了新的局面。

 

四、收复井冈山

 

彭德怀率部突围其实是非常艰难的,由于敌我兵力悬殊,下山的地势险要,导致许多伤病员未能脱险而遭到敌人的杀害。这段经历对于彭德怀而言记忆深刻,他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

从井冈山主峰腹部的悬崖峭壁处,在猎人和野兽爬行过的小道上,攀行了一天一晚,算是突出了敌军第一层包围。

时值严寒,天下大雪,高山积雪尺许,我的干粮袋炒米丢失了,我不愿别人知道,两天未吃一粒米,饥饿疲乏,真有寸步难行之势。可是枪声一响,劲又不知从哪儿来的。在烂草田击破敌军阻击小部队,算是突破了第二层包围。

突围的第三天,刚到大汾,又遭敌军三面伏击,在敌人三面火力交叉射击下,我们有全部被歼危险。只有集中三个大队突击一点。我军奋勇从中突破敌人伏击阵地,继续南进,算是冲出了敌人最后一层包围。可是敌方兵力大,我军人数少,突破口被敌封锁,后面伤病残人员又被包围,伤员亦无法救出。我红军被三、四十倍优势之敌重层包围攻击,突围后又遇伏击,这样险恶的战斗环境,除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外,其他任何军队都会被消灭。

红五军下山后一路上打听红四军主力的下落,行军途中一度仅剩300余人,后又发展到700余人。4月1日,终于在瑞金与红四军会合。再次相逢,两军上下洋溢着一片欢腾。在瑞金召开了红四军前委会议,决定红四军第三十团、第三十二团改编为红四军第五纵队,湘赣边界赤卫队为红四军第六纵队,彭德怀以红四军副军长名义指挥这两个纵队。

4月11日又在于都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会议讨论了红军的行动计划,同意彭德怀提出的率红四军第五纵队打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政权的意见;决定红四军主力在赣南进行短距离分兵,开辟、扩大革命根据地。

这次率兵下井冈山,彭德怀的感受有两个。首先,“从井冈山突围到雩都桥头约三十天,没有根据地的依靠,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使红军作战、行军都遇到很大困难”。也就是强烈感受到根据地和群众支持的重要性。其次,“我向四军前委汇报了撤出井冈山的经过。毛党代表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丢失了苦心经营的井冈山,虽然毛泽东没有怪罪他的意思,但毕竟是从自己手上丢的,所以彭德怀极力要求打回去。

红四军前委和毛泽东同意彭德怀打回井冈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情报显示,井冈山的敌情已经没有那么严重,完全有收复的可能。陈毅后来在给中央的汇报中这样写道:“所谓三省‘会剿’,实际只到井冈山游了一次,除红军因战略引退而外,所谓三省大兵对成千整万之赤色群众只有一个‘莫可如何’,所以不到一个礼拜即行撤退,边界区域仍然在赤色群众之掌握中。”

4月14日,彭德怀经信丰、南康、遂川等地,返回井冈山。彭德怀也回忆了上山的经过和所看到的井冈山老百姓的情景。回山途中,部队扩充到近千人,负伤的滕代远、邓萍也回到了部队,一路上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红五军的归来,使边界的力量顿增。在与湘赣边界党组织的共同领导下,广大军民一扫敌军三次“会剿”的阴霾,开始新的战斗,不仅收复了湘赣边界,而且游击范围还有所扩大。自此,井冈山又重新恢复了原来生机勃勃的面貌。■

(作者单位: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 樊燕)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