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八军生死决战大别山

知秋

1932年,鄂豫皖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四次“围剿”,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如何解决根据地面临的危局。张国焘认为红军主力应开往平汉路以西,与红三军会合。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提出应分散游击,待机破敌。徐向前认为,分散游击,大部队困难重重,提出主力红军拉到外线,寻找有力时机,再杀“回马枪”。最终会议决定,留下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五师,红二十七师以及各县独立师、团,由沈泽民负责,坚持内线游击作战,主力则跳到外线,寻机重返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最终进入川北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留在苏区的部分红军以及广大群众,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受命于危难之中:

红二十八军的组建与重建

 

19321112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第一次扩大会议召开,沈泽民、徐宝珊、成仿吾、吴焕先、王平章、郑位三、戴季英、高敬亭等参加会议。会议关于军事斗争的决议指出,“继续扩大红军,扩大游击战争,从游击战争中锻炼出新的红军主力”,“扩大与整理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等武装组织”,“实现武装全体工农,同时迅速形成各游击区的独立师”。但由于留下的红军未能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加之获悉红军主力无法重返根据地,苏区中有部分同志惶惑不安。此种情况下,1129日,鄂豫皖省委召开最高军事干部会议,将根据地红军各主力团统一组织起来,重建红二十五军。第二天,新的红二十五军成立,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全军共辖两个师五个团、两个特务营。与此同时,各地方游击师独立团次第建立,地方武装有一万余人。鄂豫皖苏区不但未被“清剿”压垮,反而得到部分恢复。

鄂豫皖省委很快获悉,国民党军在“清剿”同时,准备进行“驻剿”。为应对国民党军这一政策,鄂豫皖省委于12月召开临时紧急会议,进一步明确独立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的思想,并准备将游击运动的范围扩大到白区。由于当时鄂豫皖根据地被分割成鄂东北、皖西北两个互相隔绝的地区,鄂豫皖省委决定成立鄂东北道委与皖西北道委,分别由徐宝珊和郭述申担任道委书记。为开展皖西北的游击斗争,鄂豫皖省委决定组建红二十八军,以赤南为根据地,发展皖西北游击战争,巩固苏区,扩大游击范围,深入白区扩大游击区。1933年初,红二十八军在大畈成立,军长廖荣坤,政委王平章,政治部主任程启波,下辖两个团、一个特务营,约3000余人。

七里坪战斗失利后,193310月,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从皖西向鄂东北行动,通过潢麻公路时,队伍被国民党军分割,红二十五军约一千余人后续部队为敌所阻,由副军长徐海东率领转回皖西,与皖西北红八十二师合编,重建红二十八军,徐海东任军长,郭述申兼任政委,下辖八十二、八十四两个师,全军2300百余人。重建后的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战斗,消灭敌军3000余人,自己发展到3200余人,并部分恢复皖西北革命根据地。19344月,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在赤南县汤家汇附近会师,合编为新的红二十五军,留下一千余人组建新的红八十二师,坚持皖西北游击斗争。

1934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举行第十四次常委会,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省委率领下,以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同时会议决定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斗争,并以留在当地的红八十二师为基础,与地方武装合编,准备再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的武装遭到国民党军疯狂进攻,损失较大。12月,高敬亭整理突围出来的红军主力部队,仅得700多人,成立红二一八团。经过一系列战斗后,19352月,高敬亭率红二一八团到达太湖县。他主持召开干部会议,决定以红二一八团和鄂东北独立团为基础,第三次组建红二十八军,高敬亭任政委,并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党政军工作。此时的红二十八军下辖第八十二师和手枪团,全军一千余人。这支人数不多的武装,成为鄂豫皖地区中共坚持游击战争的主力。

 

红旗飘扬在大别山:

红二十八军的游击战争

 

(一)严峻的形势

红二十八军第三次组建后,立即开始了与国民党军的残酷斗争,鄂豫皖地区革命形势非常严峻。国民党方面觉察到大别山区红军力量在逐渐扩大,于是调集第三十二师、第六十四师和第六十五师,分别从霍山、立煌及太湖方向合围而来。红二十八军决定不与国民党军纠缠,寻机摆脱敌人。在霍山境内,红二十八军遭遇国民党军三十二师九十四旅,激战中,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牺牲。3月,中共皖西北道委后方机关和医院在孤山被国民党军独立第五旅包围,遭受严重损失。4月,红二十八军预备去黄梅、宿松等地开辟新根据地,遭国民党军第九十六旅阻拦,损失近百人,未达成目标,只能折回舒城、霍山原根据地活动。接连的挫折并没有打击红二十八军官兵的士气,他们继续顽强斗争,稳定了局势。

(二)红军主力显神威

红二十八军在初期受挫后认识到,没有根据地,游击战争是不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高敬亭决定成立皖西特委,在舒城、霍山、太湖等国民党控制薄弱的地方建立游击根据地。同时,主力红军发挥主心骨作用,先后取得梓树坪伏击战、鸡冠石阻击战、界岭战斗和桃岭伏击战的胜利。梓树坪战斗中,红二十八军仅用两个半小时,就消灭了国民党军两个多连,缴获轻重机枪6挺,步枪120支。桃岭战斗,高敬亭率红二十八军主力,歼灭国民党军三十二师九十五旅一个团主力,挫败了国民党军三个月内完成“清剿”任务的企图。在光山县王园战斗中,红二十八军隐蔽运动,迂回包围国民党军一个团,消灭两个营,缴获步枪500多支,机枪18挺,迫击炮两门,打了一场极为成功的运动战。到19356月,皖西特委与皖西北特委接上关系,形成舒霍潜太游击区与皖西北游击区打成一片的局面。由于红二十八军主力的英勇战斗,鄂豫皖地区的红军多次打退国民党军的“清剿”,保存了红色火种。

(三)游击队与便衣队

在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主力转移之后,鄂豫皖根据地遭到极大摧残。在这一特定历史情况下,诞生了特殊的革命组织形式—武装便衣工作队。

民国时期,由于西方对华实行武器禁运,重武器无法进口,于是相当一部分军阀拥有一支特别的武装—手枪团,用毛瑟手枪装备部队,用可以连发的冲锋手枪弥补缺乏重武器造成的火力不足。但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编制中的手枪团,则承担了完全不一样的任务。红二十八军手枪团由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一个分队、皖西北道委手枪队和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合编而成,下辖3个分队,团长为余雄。红二十八军的手枪团既能通过化装成敌军承担战斗任务,又能作为便衣队开展活动。19352月,余雄装扮成国民党军余司令,率4名战士化装潜入时任安徽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余谊密家中,手枪团两个分队进行接应配合,一举擒获余谊密,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两挺。6月,高敬亭率手枪团两个分队,击毙民团头子易本应,缴获步手枪100多支。7月,余雄率手枪团化装成国民党军第九十六旅,消灭国民党军第二十五路军别动队130余人,缴获步、手枪各80余支,轻机枪两挺。19364月,手枪团化装成东北军,消灭国民党军一个营,缴获轻机枪一挺、步枪近200支。

在鄂东北地区,留下的红军主力不多,需要依靠游击战争维持根据地的发展。原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的黄锦思和陈国顺奉团政委陈守信之命,率10名战士组成便衣队,在平汉路附近的灵山地区活动。灵山地区在柳林火车站和鸡公山之间,是苏区与国民党统治区间的要道。这支便衣队的任务是:在灵山地区平汉铁路的东西两侧秘密发动群众,为主力部队提供敌情,掩护伤病员,联络西征北上的红军;在可能的情况下,为红军扩充兵源、提供物资装备,并为今后在这个地区正式成立苏维埃创造条件;最核心的任务是积极发动群众,避免与国民党军的正面斗争。领取任务后,黄锦思、陈国顺依靠群众,发动对地主的斗争,建立小便衣队(群众组织,白天生产,晚上活动),并成立500多个农民小组,50多个妇女小组,20多个儿童团组织,一面武装群众,一面扩充红军。经过两年多的斗争,这支便衣队为主力红军扩充了约400名战士,建立十几个游击小组,打击地方民团与国民党军特务武装。

红二十八军的夏云等7名战士,组织便衣队深入鹞落坪一带。高敬亭交给他们的任务是:依靠雇农、窑工,和看山的人交朋友,联系群众,秘密活动,播下红色种子,开辟红色根据地。在取得群众信任后,他们化装成老百姓,白天与群众一起烧窑种田,晚上启发群众的斗争热情。最终,在以鹞落坪为中心的方圆二百里区域内,发展党员60余名,建立七里冲、大谷岭、八道河、道士坪4个党支部,并成立民兵队,撒下了红色种子。不但打击邻近地区的地方反动势力,同时将根据地扩展到国民党统治区。他们收容红二十八军的伤员,成立了后方医院,与国民党军展开艰苦斗争。

原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命令何耀榜、胡金先在罗山县与经扶县交界的黑狗寨山岭上成立一支5人组成的便衣队。这支小小的便衣队依靠发动群众,争取地方保甲长,利用国民党军民团之间的矛盾,化敌为友,将民团发展成为游击队的外围,最终保存和扩展了革命火种,与红二十八军会合。其后,何耀榜的队伍顶住国民党军的“清剿”,最终挫败了国民党军消灭他们的阴谋。抗战爆发后,又与国民党方面进行谈判,成为新四军的一部分。

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想群众所想,是红二十八军的游击队、便衣队在国民党军重重包围之中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共赴国难:

红二十八军与国民党的谈判

 

193612月,随着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内局势发生重大转变。然而,在南方八省,蒋介石继续调兵,对红军进行秘密“清剿”,企图消灭留在南方的红军武装。

1937年初,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清剿”总指挥,进攻鄂东北以及皖西根据地。国民党军调来第三十三师对鄂东北进行重点进攻。此时,红二十八军主力除手枪团三分队在皖西外,其余部队在高敬亭率领下在鄂东北地区活动。2月,手枪团团长詹化雨在麻城附近啄立山消灭国民党军一九八团一个营和保安团一个分队,毙伤俘敌2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机枪3挺。3月,红二十八军主力消灭国民党军一九三团两个营,击毙其团长秦丹云,缴枪400余支、电台一部。5月,红二十八军八十二师二四四团两个营,全歼国民党湖北保安团第一团第一营;几天后,又全歼湖北保安团第七团一个营。但6月,红二十八军特务营和手枪团三分队被国民党军重兵包围,损失较大。高敬亭决定主力红军到外线继续作战,结果八十二师二四四团新二营被国民党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形势虽然严峻,但红二十八军牵制了约30万国民党军,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包围与“清剿”。

处于国民党军包围中的红二十八军领导,通过国民党的报纸了解到形势发展的趋势,以及中共中央对时局的某些主张。其后,红二十八军从中共中央驻西安办事处转送来的文件中了解到中共统一战线的有关政策,学习了有关国共合作、停止内战的文件。于是,红二十八军适时改变策略,向“进剿”的国民党军开展“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传。19377月,高敬亭派皖西特委书记何耀榜为代表,与“鄂豫皖剿共督办公署”代表在岳西县南田村进行首次接触谈判。然而国民党方面背信弃义,一面谈判,一面调兵包围红二十八军军部和手枪团。红军一面积极应战,一面严正警告国民党军。最终高敬亭以红二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的名义,化名李守义,与国民党代表刘刚夫签订协议。协议规定:红二十八军在宣化店整编;在鄂豫皖三省设三个办事处;释放政治犯与战俘;允许言论、结社、出版、集会自由;红军武器弹药给养,与国民党均相同;国民党负责红军开赴前线的交通工具,并配合;红军有权镇压驻地的土匪;国民党军不得袭击集结的红军;春节前红二十八军集结完成;国民党军保障红军返乡探亲安全事宜;红军家属按国民党军家属待遇安抚;全国问题由中共中央决定。协议达成后,红二十八军次第开进七里坪、宣化店一带休整,将便衣队上升为主力,并成立新兵营。19381月,红二十八军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第四支队下辖第七、八、九团与手枪团,总兵力3100余人。2月,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舒城、庐江、无为,走上抗日战场。

 

结语

 

红二十八军在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的情况下,坚持了三年多敌后游击战争,保存了力量。由红二十八军改编而成的新四军第四支队是新四军成立之初人数最多、装备较好的部队。三年之中,红二十八军转战在3个省45个县,组织地方武装、便衣队,就地坚持,牵制国民党军,使红旗始终飘扬在大别山区。尽管曾犯过“左”倾错误,在红军中错误地进行数次“肃反运动”,不过,红二十八军的游击战争有力地支援了红军主力的战略转移,是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斗争的有力组成部分。在斗争中,红二十八军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产生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造就了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党政军骨干,是一支打不垮的革命武装。■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