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都反省院”旧事补遗

王晓华

依据档案材料写成的拙文《南京“首都反省院”之历史》在2017年第12期《炎黄春秋》刊发后,因其所涉的人与事,一批相关中共地下党员的线索意外地浮出了水面。故此,笔者又写就此一续篇,记述南京“首都反省院”中那些信仰坚定、顽强抗争的共产党人。

 

杲立民

 

1936年11月,“首都反省院”第一届反省期满出院时,有位杲立民者。对于他的情况,档案中并无详细记载。文章发表不到一个月,杲立民的儿子—现年78岁的杲德林先生找到笔者,询问其父在“首都反省院”的详情,并带来了一些材料。杲立民,这个档案中的名字,于是变成了共产党人鲜活生动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

杲立民,又名怀恂,字达之。1904年生于邳县八路乡杲堂村,兄弟五人,立民排行第五。早年就读于峄阳学校和徐州某中学,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在军校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其黄埔六期的学业因北伐战争而中断。1928年4月,当中央军校迁址南京后,重新入学,并于1929年毕业。其后,杲立民被分配至江苏省由李明扬担任保安处长的保安部队,在宜兴、溧阳一带驻防,任连长兼营副。1930年7月,正值中原大战期间,他潜回邳县,秘密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古邳暴动”。1932年春,中共江苏省委拟在南京发动“军警联合大暴动”,消息走漏,中共南京市军委领导人路大奎被捕后叛变,供出了军委系统的中共党员名单。杲立民遭逮捕,以“危害民国罪”第五条第一款,被判刑十五年,先后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南京中央军人监狱、“首都反省院”等处。

“危害民国罪”于1931年1月31日公布实施,是刑法典第一百条“内乱罪”的特别法。

杲立民在“首都反省院”期间,与李云鹤、董维键、远哲生等同为难友。1936年9月,由其侄儿杲春汉(中央法官训练所毕业,先分配在青岛,后在万县、泸州等地方法院任院长)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委员洪兰友疏通,保释出院。

杲立民出院后,起初投奔在安徽郎溪任县长的同学,其后便去寻找党组织。

据原中共鲁苏边区特委书记,1955年2月后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卫生部部长助理、卫生部副部长,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郭子化回忆:

西安双十二前,我到西安参加西北特支开会议,宋绮云告诉我:杲怀恂在洛阳杲海澜处(海澜是怀恂之侄),怀恂处,那里可建党的工作点,并可以搞点枪支……

郭子化和宋绮云、杲立民三人是同乡,又都是共产党员,彼此关系也很好。宋绮云后来成为杨虎城的秘书,1949年9月6日,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笠警卫室。

郭子化的证明材料(郭子化给李云鹤的信函)说:“一九三零年他(指杲立民)是共产党员并参加了古邳暴动,我听到和他同村的宋绮云同志和其他同志告诉我的。”

抗战爆发后,杲立民投奔其侄子杲海澜。按宋绮云的说法,是为了“建立组织,再搞点枪支”。杲海澜时任卫立煌第十四兵站总监部少将分监,他跟着卫立煌办后勤,已好多年了,是卫立煌手下的红人之一。杲立民在杲海澜处任中校预备员、上校交通处长等职。1938年4月中下旬,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途经延安,延安的党政军机关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李富春等出席,由李富春宣布大会意义,毛泽东发表欢迎词。当时八路军属于二战区,而一一五师师长林彪被晋军第十九军王靖国部所误伤,卫立煌要去慰问林彪,但由于仓促而没有带礼物。他的秘书、中共地下党员赵荣声趁机建议:“我看这份礼送不送都不要紧,他们不是说八路军急需枪弹、医药和夏服吗?只要在这上面帮他们点忙,就比送林彪几千块钱有用多了。”卫立煌回西安后,下发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发。”卫立煌当面把这个手谕交给了杲海澜。杲拿过手谕一看,面有难色。因为他知道,按照蒋介石的意见,最多发给第十八集团军十万、八万发子弹。卫立煌就说:“第二战区的军队受我指挥,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样看待。十八集团军打得很好嘛,我们就要充分供给。”卫立煌接着吩咐他,要发给十八集团军一百八十箱牛肉罐头。杲海澜不敢不遵从卫立煌的命令,更不敢违背蒋介石的精神,于是就采取拖延战术;并打电报向汉口军委会后勤部请示。赵荣声等人就对杲海澜做了许多工作(赵荣声:《回忆卫立煌先生》,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89—91页)。

其实,他们不知道,杲海澜手下还有一位负责具体办事的中共地下党员,他就是杲立民。他原本就是负责为党搞枪支的,这种机会,千载难逢,岂能袖手旁观?在几方力量的同时作用下,杲海澜终于通知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杨立三部长,要将这批子弹、手榴弹和牛肉罐头,以及夏装和五十部电话机及时运走。当武汉的后勤部不同意发给十八集团军一百万发子弹的回电在一周后才收到时,这批子弹已经抵达延安。

1942年春,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主任袁晓轩叛变,并以揭发卫立煌同共产党密切来往、出卖同志为晋见礼,投靠军统。蒋介石大为震怒,命戴笠亲赴洛阳彻查此案,因袁出卖而被捕者不下八十余人。杲立民被害正在其时。杲立民早前曾因涉共问题坐过监狱,而军统特务们发现他仍在暗中为共产党服务,自然是不会放过他的。是年5月的一天早晨,杲立民被暗杀于洛阳的家中。凶手为其勤务兵任某和房东麻某,说是丢弃了杲的手枪,难以交代,遂起杀意。这种理由极为牵强。据传当时追查拐走枪支的第三者时,涉及军统的背景,故而未敢再查下去。根据当时洛阳的政治形势分析,以被国民党反动派暗杀的可能性较大。因为当时尚处于国共合作时期,杲立民的侄子杲海澜和杲春涌都担任国民党少将以上的官职,而杲春涌还是胡宗南的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因此,把杲立民公开当作共产党抓起来是不合适的。采取暗杀的办法除掉他,则是最好的办法。此案最后不了了之。

 

李云鹤

 

李云鹤于1936年12月,经“首都反省院”第二次评议会决议,准予出院。由于找不到保人,直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才在同盟会元老、国民党元老、安徽籍人士柏文蔚的保释下出院。

李云鹤,曾用名郑鼎、郑街华、郑家仁,1894年9月生于安徽省金寨县。他在1919年参加过学运活动,1921年担任学生义勇队队长。李云鹤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赵世炎派李云鹤到河南樊钟秀部队开展工作,李云鹤很快被提升为第四支队副司令兼参谋长。1926年春,樊部与直系吴佩孚部交战,在登封之役中,第四支队被吴部打垮,李云鹤被调入司令部,在樊身边搞交际工作。1926年秋冬,李云鹤接受党的派遣,前往合肥组织武装起义。此时,北伐军挥师直逼安徽、江苏。为迎接北伐军攻打合肥,高语罕派李云鹤与国民党左派临时省党部联系,策动武装起义,接应北伐军。他们在吴山庙小营盘成立“国民革命军安徽讨贼第四路军”,公推蔡晓舟为司令,李云鹤为政委,许习庸为副司令,聂鹤亭为参谋长,次日晨宣布起义。东南五省联军安徽总司令陈调元派刘凤图旅向小营盘发动进攻,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起义军失败,化整为零,转入地下。此后,李云鹤转去武汉。1927年5月,经董必武、陈潭秋介绍,他作为湖北省委特派员,去武汉卫戍司令部叶挺手下任副官处长、留守处主任。后受上级指令,去绥远省任省委书记。1928年春他离开包头,抵达上海,与蔡和森联系后,被派往河南,任夏邑、永城、虞城中心县委书记;1930年6月,李云鹤以豫东农民武装“红枪会”为基础,建立了红二十七军,并以豫东特委书记的身份兼红二十七军司令员。由于敌强我弱,不久军事活动即告失败。李云鹤又被派到开封任市委书记。1932年3月,李云鹤被张国焘诬陷为“改组派”,调往上海学习。但在上海,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后辗转到了山东,找到了地下党组织,被任命为日照、诸城、沂水、莒县中心县委书记。由于叛徒的出卖,他于1933年3月被捕。因为身份没有暴露,只是被国民党视作有共产党嫌疑,1936年春,他被押解到南京“首都反省院”。李云鹤后经安徽籍要人柏文蔚等保释,于1937年出院。

抗战爆发后,党组织派李云鹤去山东开展工作,组织抗日武装,成立了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李云鹤任支队长;1938年秋,改任广饶、寿光、益都三县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冬任邳(县)睢(宁)铜(山)地委书记;1944年秋,李云鹤调任皖东北参议会秘书长兼联络部部长。后任华中局农委书记、华中局第二工委书记、山东野战军联络部副部长。1949年春,李云鹤同志随军南下,任皖北行署副主任兼统战部部长。1952年秋,李云鹤被派到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1955年秋起,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李云鹤在“文革”中不幸逝世,1983年12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为革命烈士,2004年3月25日,李云鹤同志骨灰被安放在合肥蜀山烈士陵园。

 

董维键

 

董维键,字润田,笔名之学,1892年5月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906年,14岁在常德中学堂读书。毕业后考入湖南省立高等工业学校,攻读采矿冶金专业。两年后又考上留学美国的公费生。1912年夏,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20年夏,董维键学成回到祖国。在湖南省立高等工业学校、武昌高等师范、武昌商科大学兼课;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合作,董维键加入了国民党。1926年8月中旬,国民党湖南省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当选为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此后,先后担任过湖南军资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省交涉署署长、省外交特派员、省清理逆产委员会委员、省财政委员会委员、省民会议筹备委员会执行委员等职。他还参与制订了《湖南省行政大纲》,被聘为省农民协会顾问。

1927年2月,他向各县与特别区党部发出《宣传救党运动通告》,严厉谴责国民党右派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大革命运动的罪行,号召各地开展救党运动,挽救中国革命。

马日事变后,他潜往武汉,写出《长沙事变经过情形》《湖南农民运动的真实情形》等材料,揭露许克祥等制造的谎言,指出,马日事变完全是一次“严重的反革命事变”,号召广大革命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这年秋,经郭亮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曾赞扬说:“董维键在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时,冒着危险加入党内来,这就是不简单的了,值得敬佩。”

1928年初,董维键由武汉转移到上海。在党中央机关从事国际宣传和情报工作。1930年,他又奉命与几个同志组织工农通讯社,领导中央交通局新开辟的、由上海—香港—汕头(潮州)—大埔—埔北—永定陶坑进入苏区的秘密交通线并负责运送工作。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不仅将周恩来、刘少奇、叶剑英、瞿秋白、董必武、谢觉哉、林伯渠等领导同志安全护送到中央苏区,而且还为苏区采购和输送了大批军需物资,对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上海期间,董维键曾利用自己身为著名经济学家和文化知名人士的声望,团结上海的文化界人士,与国民党反动派开展合法的斗争。1930年开展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他在《申报》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基本问题》等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党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断—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最后必将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他还撰写了介绍社会主义苏联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些文章,驳斥国民党当局的反苏、反共宣传,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先后撰写了《纪念困难中抗日民众的血泪》《中华民族的出路》《反对第二次帝国主义大战》等文章,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德、意、日法西斯主义企图挑起世界大战的阴谋,呼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以民族的革命战争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他在上海除写了大量文章外,还出版了近十部著作和译著。他的稿费大部分都交给党组织和接济经济困难的同志,当时仅每个月的党费他就交了两百块银圆。

党中央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后,董维键继续留在上海中央执行局工作。1935年2月,上海中央执行局机关遭到一次严重破坏,大部分负责人被捕入狱。他与浦化人(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委员、宣传部部长)等重组上海中央分局,并担任宣传部部长,继续领导白区党的地下斗争。7月下旬,上海中央分局又遭破坏,他不幸被捕。

七七事变后,经中共中央与国民党交涉,董维键获释出狱,赶往上海,与“首都反省院”第二次评判会决议准予出院的地下党员远笙一起,找到党的组织,然后转赴武汉,被安排在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任七处二科科长,负责国际宣传和国际情报工作。他还是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的第三厅中共秘密小组成员之一。

董维键主持三厅的国际宣传工作期间,主要以研究日本情况和对日宣传为重点,他和其他同志收集了大量有关日本的资料,研究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问题,编成《敌情研究》,分送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后来是重庆办事处)等单位,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他还主持编写了大量的对日宣传品,用飞机送到前线散发,号召日本士兵起义。在对外宣传中,因没有印刷条件,他就一份份打印出《新华日报》的英语新闻资料,这些资料比印刷精美的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英语新闻资料更受外国记者的欢迎。

1938年7月下旬,董维键随第三厅人员辗转来到重庆。不久,被聘为国民党政府战地党政委员会设计委员。1940年,他抱病到湖南北部视察政治工作,在途中曾一次翻车,八次被抢劫,身体又受到很大的伤害。为了党和民族的利益,他继续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各种困难,来往于香港、桂林之间,为抗战和党的事业操劳。由于病情加重,党组织送他到香港养和医院治疗,并主持党组织创办的《中国通讯》英文刊物的编辑工作。

1941年12月,日本侵略军侵占香港。在敌人的黑暗统治下,董维键心情十分忧愤,以致病情严重恶化,于1942年3月13日病逝,终年50岁。

“学问遍中西,万卷融通资卓识;精神宗马列,廿年奋斗备辛艰!”这是董维键逝世后不久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刊登的一副挽联,表达了《新华日报》同仁对共产党党员、著名经济学家和文化知名人士董维键烈士的崇敬和怀念。

 

匡亚明

 

康定一,化名匡梦苏,即匡亚明。江苏丹阳人(反省院登记表上为常州人),1923年入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就读,1924年参加革命,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1926年考入上海大学就读,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被调离校参加工作。

匡亚明曾先后任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中共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及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1927年他曾以江苏团省委特派员名义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部长、上海沪东、沪西、闸北等区共青团区委书记及党的区委常委,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

他先后四次被捕,受尽酷刑而坚贞不屈。

1936年4月,国民党天台县政府逮捕在天台中学充当教员的共产党嫌疑分子匡梦苏(即匡亚明),其嫌证是,有人邮寄给他马克思著的《资本论》英文本全部,续又在其卧室搜获“共嫌”书籍数册,并发现其另名康定一。但匡矢口否认自己参加共产党,关于《资本论》英文本,他也推说不知由来。天台县政府特此报请省特务室鉴核,请示可否解省特务室处理。电文经省执委会常委兼“肃反专员”方青儒核阅,方即批交特务室拟办。经批准后,即将康定一关押在杭州反省院的重禁闭室单独关押。有一天夜里,他爬到屋顶上试图逃脱,被警卫发现后,又押解至南京,罪名为“潜逃未遂”。在“首都反省院”期间,康定一表面应付,随同大家学习三民主义等等,而颇有暗里影响其他人取消极抵制等嫌疑。后来到了抗日将要开始,中统“总部”奉命释放政治犯的时候,他也在被释放之列。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匡亚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1982年起为南京大学名誉校长。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

匡亚明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6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享年91岁。

 

黄元起

 

黄元起(1909—1990年),又名黄商予。早年在福建省福安县读书。192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1928年,黄元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从事工人和学生运动,深入工人群众进行社会调查,宣传中共主张,还常出外散发革命传单。1929年暑假,他和同乡同学缪邦镛返乡,开办暑期义务补习学校,积极宣传革命,帮助青年学习马列主义,并参加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

1931年,黄元起大学毕业到吉林省任教。一年后到北平,被选为中共北平市委委员。1933年被国民党逮捕;以“危害民国”罪第五条第一款,被判刑十年;1935年10月,被关押在南京“首都反省院”。曾在《新路》1936年3月第二期上发表《儒家思想从谶纬说到唯生论之史的演进》,第三期上发表《自信宣言》。1937年4月28日,于第三届反省期满出院。

抗战爆发后,黄元起先后在江西、广东工作,历任江西省各界民众抗敌后援会指导干事、江西省战时动员会编辑干事、江西省枫山高级农林学校教员兼教导主任、赣州大学副教授、《正气日报》副总编以及广州中华文法学院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山大学经济系教授兼广州南方商业专科学校教授、广东省梅州《汕报》总编。

1946年10月10日,《每日论坛报》创刊。社长为印度归侨、中山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章导,总主笔为彭芳草,总编辑先后为黄元起、龙劲风,并有中共党员及民盟盟员参加工作。《每日论坛报》反映人民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呼声,揭露和抨击国民党当局的各种罪行,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日益高涨的学生运动,宣传中共的方针政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47年5月,该报被国民党查封,黄元起避居香港。

1949年2月,黄元起由香港到河南开封中原大学参加革命工作,6月任河南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之初,他首先讲授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课,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指导史学研究,取得卓著成效。与此同时,他还和稽文甫创办了新中国成立后最早的史学刊物之一—《新史学通讯》(现名《史学月刊》),并在高校中较早地设立中国现代史教研室,开设中国现代史课程,主编出版中国现代史教材,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此外,他在史学理论、民族史研究、世界现代史领域都获得突出成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数十篇,所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世界现代史》已为全国众多高校采用,并于1954年被日本翻译出版,与人合编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人生观》《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等,均得到史学界的高度评价。

黄元起也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曾历任河南大学文教院副院长、史地系主任、历史系主任、河南省总工会执委、九三学社开封市委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委、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第一届、第二届顾问、中国人民政协开封市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常委以及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理事。

1957年,黄元起被错划为右派。“文革”中又遭批斗,但他襟怀坦白,坚持原则,对共产党始终坚贞不二。20世纪80年代以后,他不顾年事已高,抱病执教,深受师生赞誉。笔者在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后,考入开封师院(即河南大学)历史系,黄元起教授曾给我们上中国现代史课;80年代,笔者入职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黄先生是该刊名誉主编,我们也曾经在一起开过会。1990年8月,黄元起先生病逝于河南大学。

“首都反省院”所关涉的一些人与事,是笔者最初没有想到的。如果能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成果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