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当千”的抗联勇将李铭顺

萨苏

在纷繁的历史中,有些人的经历就如同串起历史的那根丝线,抗联李铭顺和周淑玲便是如此,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东北那块黑土地上,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人进行了怎样一场漫长而壮烈的抗争。

 

 

1945年8月8日,尽管南方战场上仍在激战,但伪满洲国边境却显得颇为平静。只有深入到边境另一侧的地障后,才会看到如龙的战车已进入出发地点,上百万大军开始分三路集结,密集的帐篷正在被拆除—苏军以歼灭日本关东军为目的的远东战役,已经拉开序幕。

寂静的背后是生死间的紧张,官兵们默默等待着战斗的开始。乌苏里斯克一线的情况也一样,只有一队数十名化了装的中国伞兵经过时,迎来了阵阵掌声,苏军知道,这些中国人将会是突入伪满洲国的先锋,而在任何一支部队中,只有最勇敢善战的人才能承担这一任务。

这些中国伞兵每人都配备了精良的装备,包括枪支、300发子弹和3套服装(抗联教导旅军服、日军服装和便装),每三四个人中便有一人身背轻便的美制电台。他们由一名军官带队,在乌苏里斯克的法拉机场登上飞机,直飞牡丹江上空,在深夜开始了对伪满洲国腹地的空降袭击行动。此时,距苏联对日宣战还有好几个小时。

这些中国战士,在盟军之前杀回了祖国的大地,参加对日军的最后一战。那个带领部队奇袭牡丹江日军的中国军官,便是著名勇将—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四师三十二团团长李铭顺。他和他的妻子周淑玲是为数不多的见证了抗战胜利的抗联老战士。

 

李铭顺率部退驻苏联期间,被授予少校军衔,受周保中将军的命令担任抗联道南地区特派员,沟通各游击队之间的联系,并与一批抗联干部到苏军中协助实施对日侦察工作。这样一位有着苏军少校军衔的中国军官,出身却带有一些绿林色彩。

李铭顺祖籍山东栖霞,早年闯关东到达东北,有朴素的民族主义思想。他早年在东北军张作相所部第二十六旅当兵,因骁勇善战升至排长。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入侵东北之际,李铭顺所部在旅长邢占清指挥下参加了哈尔滨保卫战。撤退时,团长动摇,企图拉队伍投降,李铭顺不肯当汉奸,1932年2月带领自己所属的一个排上山,建立了一支绿林武装,报号“天德”,活跃在完达山和三江平原。

期间,当地一位报号“权胜”的好汉很看重“天德”李铭顺的能力,让他当了二当家,负责指挥作战。不久,权胜因年迈,推李铭顺为继承人,自己退居山林。日伪军“扫荡”中,宝清县伪自卫大队大队长杨宝贵捕杀了权胜,李铭顺随即带队下山复仇,在本德堡伏击并俘杀了杨宝贵。这一战斗震动当地各方。参加抗联后,李铭顺做山林队的工作十分得力,也得益于此时积累的威望。

李铭顺是著名的神枪手,一支驳壳枪使得出神入化。在采访李铭顺之子李勇的时候,他谈到,一次父亲把一支驳壳枪拆散了正在擦拭,有人敲门,父亲一边把零件用长袍大襟一兜,一边应声起身开门,门打开,另一只手已经把枪组装好,指向门外的方向了。凭着这一手本领,李铭顺在十几年的抗战生涯中,经常是只带几个部下就敢深入敌后活动。日军档案中多有李铭顺在某地活动,只有六七个人,但就是无法抓住他反而损兵折将的纪录。

东北的抗日武装风起云涌,李铭顺率领的部队屡次和日伪军作战,给敌人以重大打击。日军的档案中,有多处关于“天德”队抗日活动的记载。在和日军的战斗中,李铭顺逐渐感到山林队散漫、缺乏纪律,不能长久坚持下去,他看到共产党的部队作战勇敢,抗日坚决,便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抗联的前身)取得了联系。共产党对他也十分重视,后来担任满洲省委书记的金策,专门上山和李铭顺长谈了数天。在中共感召下,李铭顺率部加入了抗联,后改编为抗联第三军四师第三十二团。

这是一个骑兵团,有300多名战士,作战勇猛,战绩辉煌,在当地很有影响。据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回忆,转战到宝清时,被俘的伪军供称,见到李铭顺的部队都是对天放枪的。

 

 

几乎在李铭顺加入抗联的同时,还有一位女战士也加入了这支队伍,她就是后来成为第三军四师三十二团侦察员的周淑玲。

周淑玲是黑龙江省宝清县人,家境十分贫寒,早年曾带着妹妹到处流浪,这也使她养成了机敏、大胆的性格。九一八事变后,周淑玲一家有7人参加抗联,6人牺牲,周淑玲得以幸存。

早在参加抗战之前,周淑玲便在叔叔的影响下为抗联第三军四师送情报,成为郝贵林师长器重的小情报员。1935年冬,周淑玲侦察到一支日军后勤车队的行动情报,将其转报郝贵林师长。师长分析了周淑玲的情报后,在单家亮子打伏击。由于情报准确,这场战斗我军取得胜利,击毙敌人20余人,还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棉被和冬装。

由于多次给抗联送情报,周淑玲受到了日伪方面的怀疑。为躲避敌人的追捕,她一度躲进一个尼姑庵。但当地的伪保长看到周淑玲后,慕其美貌而骚扰不断,想纳她为妾。周淑玲愤而加入了抗联第三军。

到了抗联部队的周淑玲跟着男兵一起出生入死,行军打仗,苦累不惧。为照顾她,叔叔便想给她找个可依靠的对象。二路军的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在1935年便认识了李铭顺,对他十分了解。在此后的一次战斗中,从苏联携带电台回国的周保中因为身边出了叛徒而遭到日军伏击,仅带几个人突出重围,勉力前行,危难时刻遇到了三十二团的步哨,为李铭顺所救。周保中觉得忠诚勇敢的李铭顺和周淑玲是很好的一对儿,便撮合二人。

周淑玲回忆说:“最初只觉得李铭顺是个不错的首长,后来,他不断照顾我,行军中还把马借给我骑,两人便慢慢走到一起了。”

 

 

那么,李铭顺又是怎么出现在对日大反攻的伞兵部队中呢?

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军苦战,由于敌众我寡、缺乏友军的策应等原因,在1939年前后,东北抗日联军的部分部队被迫撤到苏联境内整训。1942年,这支部队被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即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第八十八独立步兵旅。虽部队人员损失重大,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越过中苏边境,对日军进行袭扰、爆破和侦察,继续给敌造成杀伤。同时,他们也为苏军提供情报,并获得苏军的装备补给和训练支持,这其中就包括空降训练。这支部队的人员身经百战,而且受过类似特种部队的训练,因此战斗力出众,在数十万关东军的缝隙中出没无常,日军哀叹,这些中国人可以“一骑当千”。而李铭顺便是这些“一骑当千”的战士中十分突出的一位。

周淑玲回忆说:“到了1939年的时候,敌人的力量越来越强,我们的密营被破坏了,要人没人,要武器没武器。”李铭顺的部队在和日军的连续作战中受到较大损失,打到黑龙江畔时只剩30多人,其中包括周淑玲、李在德等女战士,周淑玲还负了伤。面对日本关东军疯狂的进攻,为了保存抗敌火种,团长李铭顺率领残存人员也退入了苏联境内。

在苏联,李铭顺等接受了各种专业训练,受抗联教导旅旅长周保中之命,协助苏军实施侦察,进行对日作战的准备工作。当时有数百名这样的中国战士协助苏军执行任务,后组成边防军第五十八特遣支队,李铭顺任队长。他们配备了新式的武器,不断以小部队的形式深入伪满洲国境内,执行侦察任务,开展对敌作战。

行动中,李铭顺总是身先士卒。李铭顺在回忆文章《抗联小部队的峥嵘岁月》中,回忆了当时和日军斗智斗勇的经历:带电台可能会暴露目标,于是他们经常携带信鸽传送情报;他的部队会有人背一袋雪,前面的人走,后面的人便用雪掩盖足迹;他们会携带辣椒面等辛辣物品,用于迷惑日军的警犬……

战斗惊险而激烈。1942年,李铭顺带队友赵奎武在穆棱一带活动,发现了一个日本特务用于伏击抗联侦察员的据点。李铭顺巧妙地冒充追击抗联的日军,硬说这批日本特务有“通匪”嫌疑,将他们缴械。8名日本特务们开始还怒骂李铭顺无法对宪兵队交待,等李、赵两人亮明身份,他们已经来不及作出反应了,被李铭顺等击毙。

这期间,周淑玲在苏联双城子医院完成学习,继续为抗联做医疗工作。她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每次李铭顺要入境去执行任务时,周淑玲就要为他准备服装和装备,做好伪装。

 

 

1945年8月8日,是李铭顺等参加大反攻的日子,也是他们打回祖国的日子。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抗联战士们率先空降突入伪满洲国腹地,为苏军的进攻开路并提供日军调动情报。早在7月下旬,周保中已经派出夏礼廷等特遣小组从地面返回国内,与预先潜伏的刘雁来等部队接头,积极展开侦察和爆破行动。8月,通过与苏联远东情报局等合作派出飞机,出动近300名伞兵特遣部队,对分散在东北境内包括牡丹江、鹤立、辉南、长白、磐石在内的57个战略要点实施空降,以唤醒地下组织,攻击日军重点目标。

他们在消灭关东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孤军突入敌后,这些优秀的战士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无线电营教导员王一知上尉撰文说:“我军的牺牲也是惊人的。自8月8日宣战后,仅20多天的时间里,我抗日联军派出的几批先遣支队,大部分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李铭顺部的数百名战士,最终只有几十个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铭顺率领的小组,有电报员姜德、战士赵奎武和孙吉友等人。由于在日军火力下开伞太晚,孙吉友不幸牺牲。李铭顺等击败了关东军的拦截,迅速突围出去,在牡丹江外围建立了侦察据点。13日,他们在沙虎南沟与一支20余人的溃退日军遭遇,将其歼灭。14日,李铭顺等人到达了此行目标—牡丹江市以南的海浪大桥。此时,盟军已经攻入牡丹江,大量日军朝这里涌来。占领大桥风险太大,李铭顺通过姜德呼唤苏军火力支援。很快,炸弹从天而降,大桥被拦腰斩断。这样一来,无论吉林敌军向牡丹江增援,还是牡丹江敌军南逃吉林,道路都被切断。日军惊慌失措,和滞留在牡丹江的侨民纷纷沿水路逃向林口、方正方向。牡丹江的日占时期结束了。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尽管东北的日军一直抵抗到9月上旬,但大势已去。

此时,周淑玲也以翻译的身份随同部队打回了祖国。

李铭顺因功获得两枚苏联勋章,赴苏领奖后,苏联为他开具了返回中方党组织的介绍信。李铭顺回国后长期在公安系统工作,直到1987年去世。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与敌周旋战斗,并赢得凯旋的荣光,李铭顺和周淑玲的传奇生涯,正是东北抗联14年战斗的缩影。■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