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军事学院的研究生培养

王浣沙 尚少军

1954年,南京军事学院(以下简称南京军院)建立起研究生培养制度,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院校培养研究生的实践由此开始。由于种种原因,那段历史尘封多年,不仅军队院校的教职人员几乎无人知晓,甚至在南京军院工作过的人员也很少了解。2012年春夏之交,作为当年南京军院研究生的后代,笔者开始了对那段历史的探索与发掘,采访了健在的当事人和其他知情人,获取了若干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档案和资料,对于南京军院研究生的选拔、管理、培养以及中断过程作了较为清晰的梳理。

 

一、培养研究生的起因

 

南京军院始建于1951年1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最高等级的军事学府,起初并没有研究生编制。1954年初,在全国军事系统高级干部会议上,南京军院院长刘伯承向军委提出若干项建议,其中包括在南京军院增设研究院,培养副博士研究生。刘伯承院长的建议是有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的。培养研究生符合我军深入开展军事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军事科学—教师专门人才,尽快实现适应国防和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就在当年3月,南京军院第一期共两个专业(基本系、情报系)的324名学员即将毕业,有45名学员各科成绩均为优等。刘伯承由此设想,可以从应届优等毕业生中选拔出若干名,继续攻读研究生,学制3年,由我军和苏联专家直接教授,经国家考试合格后,授予副博士或硕士学位。这一建议得到军委批准,南京军院随即从1954年7月开始建立了培养研究生制度。

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研究生对于军队指挥院校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探索,没有任何经验可资借鉴。学院为此做出了详尽、周密的安排。培养研究生工作由几个部门共同负责,即:训练部负责安排课目的进度;军事科学研究部负责选拔研究生,拟定训练计划、组织共同课目实施、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解决有关研究生的共同性问题;各个相关的教授会负责拟定专业课目研究大纲,指导研究生的专业课目学习、编写学位论文及行政思想指导工作;具体的组织领导工作,则由军事科学研究部下属的研究生科负责。

第一批研究生产生于1954年6月和9月,共选拔了7名。从基本系一期选拔了5名,政治系一期选拔了2名,年龄33—38岁,1955年授衔时均被授为校官。第一批研究生的训练期限为3年。

第二批研究生产生于1955年12月,共19名,年龄28—37岁。从基本系二期选拔了9名,情报系二期选拔了1名;从空军系一期选拔了3名,海军系一期选拔了2名。1955年授衔时,该15名研究生均被授为校官。另外,还从地方选调了4名大学生攻读自然科学,年龄26—29岁。除了4名自然科学研究生的学习期限为5年外,其余均为3年(后改为4年)。两批研究生的资料见下表。

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建立

 

建立培养研究生制度是一个崭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管理条例。为了加强对研究生的管理,学院于1954年9月制定了《军事学院研究生章程》(下称《章程》),对研究生的训练与培养、权利与义务等做出了规范。1956年9月,经修订的《章程》获得国防部批准,并印发全军各院校作参考。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的第一个研究生章程,具有开创先河的意义。

《章程》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研究生制度,乃是培养军事科学—教师专门人才的主要方式。研究生录收的对象为:凡受完高等军事教育,或者受过高等专门教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具有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科学教育工作的实际经验,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身体健康,在政治上和工作上均适合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务的军官;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成绩优良,符合于第一项标准者,均可选拔;适合于第一项标准的受过高等专门教育的预备役军官亦可选拔(被选为研究生的预备役军官,即任命为现役军官)。

《章程》关于研究生的训练列有12项。其中规定:研究生的训练期限(包括学位论文答辩)定为3—4年。研究生按专业课目的区分,分别在相关的教授会进行研究工作。为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起见,应给每个研究生派定一位获有学位(学衔)的教授或副教授担任科学指导员;亦可派一位具有战斗经验、部队工作经验及丰富的教授经验或学术研究工作经验的军官,指导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指导员的指导下,研究生于入院后两个月内应拟制个人研究计划。研究生应在研究期内按照指定的题目编写1—2篇讲义,或者想定中的与其专业课目有关的课题。研究生学科考试及格时,准予编写学位论文;如学科考试不及格,应予以除名。等等。

关于研究生的权利和义务,《章程》列了8条。其中规定:研究生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方面享有与教师同等的权利。研究生的物质、生活待遇享有与教员同等的权利。经过批准,研究生需购买的书籍准予报销。研究生每年享有两次休假,冬季10天,夏季40天。研究生除担任本《章程》所规定的“为了提高研究生的施训素养,从第二个训练年度起,可以准许其指导学员作业”外,不得兼任其他工作。为使研究生写出质量优良的学位论文,经学院批准,研究生可前往部队和有关部门搜集材料,发生费用从学院专款中报销。研究生提出办理呈交学位论文和进行答辩的手续时,依照《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学衔授予章程》进行。研究生完成个人研究计划且学位论文答辩合格者,授予副博士学位及证章、证书。

关于各教授会的职责,《章程》也做出了若干规定,包括:教授会主任负责对研究生的德、才培养。教授会应为研究生拟订出专业课目的研究大纲,并列出必须研究的书目。教授会教员应对研究生进行精湛的专业辅导,在教授会的会议上及时、深入地研究和审查研究生的著作与学位论文。

 

三、研究生学习情况

 

这两批研究生都是营团级干部,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大多出身贫苦,参加革命前均在家务农,很多人只有初小文化,且只有基本的国学知识,在基本系学习时才补充了一些数理化知识,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但他们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像战争年代攻克敌人碉堡一样去克服困难,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特别是在学习俄文阶段,过度的脑力消耗使他们不少人患了神经衰弱,头发大量脱落,有的人还患了贫血症。虽然困难极大,但经过教员、学员的共同努力,研究生们一般都能掌握300—5000个生字,翻译能力可达每小时俄译中200—250字,中译俄150—200字,借助字典一般都能阅读专业书籍,为进一步自修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哲学学习方面,研究生们也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第一批研究生平均成绩4.7分,第二批平均成绩4.5分。

1954年7月至1958年,两批在读研究生的学业进展都很顺利。研究生们边学习、边研究,并把心得体会转化为科研论文。部分研究生在学院的内部刊物《军学》(后改为《军学杂志》《军学通讯》)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在军事科学研究领域展露出可喜的潜力。研究生们的学位论文题目也都陆续拟定,第一批研究生已完成了编写论文的计划和纲目,资料搜集也基本完成。其中,王岳西完成了学位论文《论夜间进攻战斗》的撰写,并已上交。该论文在撰写过程中就引起《解放军报》的注意,将文章分次选登在该报上。后来该论文在学院内以单行本形式发布,但因政治运动未能进行答辩。

1956年1月,在南京军院建院5周年之际,毛泽东主席莅临视察,对教学和各方面工作给予了肯定。但是1956年6月,一股“反对教条主义”之风悄然兴起。直到1958年9月底,这场持续了两年多的运动才告一段落。其直接的结果是,已经实施了4年多的研究生培养制度被取消,两批在读研究生即将完成的学业不了了之,人民解放军指挥院校第一次培养自己的研究生的探索无果而终。

 

四、14名研究生的情况

 

尽管研究生学业被终止,在苏联顾问和科学指导员的指导下,这两批研究生经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在事业上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军队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第一批研究生铁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成为驻外使馆的武官。王岳西跟随刘伯承元帅到军委战略研究小组工作,后来在总参外事局、军委办公厅担任领导职务,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王三欣、黄玉章、尚守和等终生在军队院校默默耕耘,他们既同为第二批研究生,又同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定组成员,对促进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郭树枋、王三欣、黄玉章、缪乐彬、尚守和等在军事学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撰写了大量教材、教案、文章、专业书籍和军事相关书籍,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一部分研究生虽然离开院校到机关或部队任职,但他们在南京军院养成的良好素质、形成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获得的丰富知识,为他们奠定了做好各项本职工作的坚实基础。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这两批研究生不仅没有“对党和人民造成危害”,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成长为共和国可靠的栋梁之材。因为年代太过久远等原因,笔者难以采集到全部26名研究生的资料,仅将当年基本系的两批14名研究生的情况归纳如下:

第一批5名:

郭树枋:曾任军委训练研究小组成员、六十五军参谋长,1988年离休前任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部长,2007年逝世。

铁雷:20世纪60年代曾任驻外使馆武官,后任总参军训部副部长,已逝世。

雷声:曾任高等军事学院研究员,离休前任吉林省军区参谋长,2010年逝世。

徐青:曾任高等军事学院研究员,离休前任兰州军区作战部部长,2010年逝世。

王岳西:曾任总参外事局副局长、军委办公厅副主任,1988年离休前任总参装备部顾问,仍健在。

第二批9名:

张德贵(后改名张力平):曾任高等军事学院教员、十九军政治部副主任、宁夏军区副政委,1983年逝世。

缪乐彬:曾任高等军事学院教员、国防大学教研室主任,2007年逝世。

耿学文:曾任军事博物馆副馆长、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1999年逝世。

王三欣:曾任国防大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科研部副部长,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军事学分组)副组长,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编审室副主任,解放军出版社特约顾问,1987年在职逝世。

张振涛:曾任南京军事学院研究员、福州军区二十九军后勤部政委,1981年逝世。

尚守和:曾任南京军事学院和国防大学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军事学分组)成员,2010年逝世。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