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蒙古族革命元老李森

阿迪雅 李风

导语:说起李森,在内蒙古革命老区,特别是西部地区、黄河两岸的老百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革命战争年代,李森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在民间广为传颂;和平时期,他一身布衣、两袖清风的品格也深受人民的赞誉。

 

 

今年六月,我和妻子一同去蒙古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看一看蒙古族革命元老李森1929年在乌兰巴托学习的地方—蒙古党务学校。

20世纪20年代的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蒙古党务学校接受共产国际领导,除了培养蒙古本国的共产主义者外,还为中国等亚洲国家培养共产主义者。在那段腥风血雨的日子里,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为了保存党的骨干力量,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党的后备力量,把许多年轻干部送到莫斯科、乌兰巴托等地学习培养。李森就是在党组织的精心安排下被秘密派往蒙古党务学校学习的。

经多方打听,我们终于找到了蒙古党务学校的旧址。这所学校坐落在乌兰巴托市区,主体是一栋俄式三层楼的建筑,院落不算很大,还保留一些附属的建筑,院里院外生长着松柏。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一座蒙古党和国家缔造者苏赫巴托的塑像高高耸立着,彰显着曾经的辉煌。

 

一、在革命最低潮的时候,

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森1902年出生在土默特旗哈素海边的马群村,原名金小才。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做党的地下工作,他逃避日伪军队的追杀,改名为李森。据说这还是王若飞同志亲自给他起的名字。

李森是阿拉坦汗的后裔。到清朝末年时,李森的家族家境尚好,而到李森出生前十几年,由于民族压迫,李家从几辈策马放牧改为种田,后来沦为贫民,生活困苦。李森从小受尽了种种压迫,铸就了倔强不屈的性格。在十七八岁那年,他因为反抗村里地主恶霸的欺压,一气之下痛打了恶霸白二虎,放火烧了他的房舍,逃离了马群村,投奔了归绥的老一团。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想激烈碰撞着,中国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有志青年面临的问题,接受什么思想、参加什么组织,走什么道路?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选择。

李森毅然决然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共产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

1925年李森参加革命。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把屠刀砍向了共产党人。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到处血雨腥风。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了旨在消灭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之后,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叫嚣“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内蒙古的形势十分严峻,内人党右派趁机发表《内蒙古国民党宣言》,响应蒋介石的叛变纲领,公开反共反苏态度,先后杀害了李裕智、锡尼喇嘛。在归绥和张家口,城里以及乡下,反动军警每天都在抓人。骇人听闻的惨案时有发生。美丽的内蒙古草原笼罩着恐怖的气氛,正待兴起的内蒙古革命运动惨遭扼杀。这个时候退党、脱党的大有人在,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而李森却在此时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党人。

1929年,党组织派遣李森和奎璧等人去蒙古党务学校学习。是年秋天,他们与从苏联回国的乌兰夫等人一起回到家乡从事地下工作。李森担任中共地下党交通员,在秘密战线上接受党的领导,以老一团为掩护,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积极为党工作。他和乌兰夫等人一起发动了土默特农民反抗“锅厘税”的斗争,掩护、协助党组织派到绥远的王若飞、刘仁、吉合和曾泉等开展地下工作。他常年行走在归绥、包头、大库伦(乌兰巴托)等地为党传递信息、接送干部,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二、在民族最危亡的时候,

走上了抗战第一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抗战期间,李森始终在内蒙古抗战第一线,为民族和国家的解放而勇敢战斗。

1936年2月21日,在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推动下,内蒙古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李森在秘密策划起义事宜,传达党的意图方面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行动前,李森受乌兰夫的派遣只身前往蒙政会所在地百灵庙做德王保安队官兵的思想工作。保安队的官兵中土默特籍的蒙古族居多,李森假扮喇嘛,利用同乡的关系,把德王勾结日本人、与日寇狼狈为奸的真相告诉大家,激发起官兵团结抗日的决心。这为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成功打响内蒙古抗日第一枪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八路军李井泉部挺进大青山建立抗日根据地。由于亟须充实枪支、弹药、电讯器材、药品等重要物资,党组织指示李森完成筹措物资的任务。李森凭借着多年从事秘密工作与日伪上层、三教九流搭建起来的关系,秘密购买到了物资,并利用伪军的车辆分批将这些物资安全运送到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解决了八路军物资匮缺的燃眉之急,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李森也因此受到了李井泉的褒奖。

1939年,李森接受部队党组织的命令,组建了大青山抗日蒙古游击队并任队长。他带领游击队在绵延数百里的大青山山脉神出鬼没,不断打击日伪军、汉奸,有效牵制了敌人的主力,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经西沟、前响沟、妥妥岱、云社堡、水磨沟等地,都留下了他和游击队战士的足迹。李森还曾智擒日本驻蒙疆地区特务机关长小野太郎,他智勇双全的故事在百姓中传为佳话。

李森是个老交通,执行护送任务是他的强项。1938年,他曾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日伪层层卡哨护送李振华、陈炳宇、云继生等进步青年前往延安。1939年,李森、贾力更等又护送塔拉等十多名进步青年去延安学习。自治区成立后,这些曾经被李森护送去延安学习的青年人都成了自治区干部队伍中的佼佼者。

1941年,由于日伪军的重重围攻,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处于更加艰苦的境地。为保存有生力量,党中央指示部分党的干部暂时撤离,派蒙古族干部去延安学习,年近40的李森就在其中。两年后,李森又回到绥远地区开展抗日斗争,在搜集日伪情报、筹集抗日物资、宣传党的政策、争取抗日力量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1946年,李森参加了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独立旅的筹建工作,这是第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蒙古族革命武装。

 

三、在和平年代,

一身布衣、两袖清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森历任绥远省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人、绥远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等职。十年浩劫中,李森遭受了残酷迫害,他被关押、被劳改,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十年动乱终于结束了。1978年,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李森终于在76岁时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他重新走上熟悉的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岗位。后来又当选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用极大的热情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

当时有一句话很流行,说是毛泽东让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可是李森没有变,他依旧一身布衣,两袖清风。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李森身为党的高级干部,不摆任何架子,始终不让大家称呼他的官名,大家都叫他“老李森”。他把个人待遇看得很淡。组织上几次给他安排高干住房,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怕脱离群众。几十年来,他不在乎住宅的年久失修,一直住在席力图召西院的平房。他常说:“这比打游击时风餐露宿好得多了。”那段日子,一家八、九口人硬是挤在三间老房子里。生活上,他总是向下看,从不把地位、待遇放在嘴上。

他最感兴趣的是交穷朋友,爱老百姓。朋友们来了,炕上坐不下,就用小板凳席地而坐,老百姓有事都要找“老李森”。人们只要提起“老李森”三个字,都就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说:“他是好人,好干部,好领导,是和咱老百姓心连心的共产党人。”他穿的、吃的、住的都和老百姓一样,他爱老百姓所爱,恨老百姓所恨,只要听到事情不公,他都会挺身而出,总要把事情办理妥当才算罢休。有时他竟找到乌兰夫,踢门就进,谁也阻挡不住他。

他爱民如子,疾恶如仇。在战斗岁月里,他与后山牧民情义相投,后来这些牧民进城办事,总要来家看看他,或住上几天,他总是热情款待。有一次牧民走时,他硬把自己女儿穿的皮袄让老乡带上,还说:“后山冷,你那个孩子没皮袄穿,拿上吧。”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组织上再三考虑,李森快八十岁了,又是省部级干部,再住那三间旧房,有诸多不便,没有电话、没有上下水、没有卫生间,万一有个病……大家就这样三番五次地给他做工作。最后李森终于答应搬家,但是他没有住在省部级的小楼,而是选择了一套厅局级干部的旧房,搬离了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

在一些领导干部一味追求豪车洋房的变化中,李森依旧穿着老式棉帽,打了补丁的棉袄、棉裤,穿着自己缝的布袜子和老伴做的棉鞋。每次参加会议或者其他什么活动,李森很少吃会议餐,更不参加宴会,不吃请,不请人,一辈子粗茶淡饭,没有特殊情况从不坐小汽车。他经常被蹬三轮的老乡接走送回家,那些蹬车的、打铁的、摆摊的、农民、牧民、当兵的等等普通百姓愿意和他接近,愿意和他交朋友。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共产党和老百姓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我们失去了老百姓,就如同鱼失去了水,只有死路一条!”

李森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含糊,有话敢于直言,有事敢于承担,替老百姓说话、替老百姓做主是他人生的信条。有人曾问,李森不好吃,不好穿,工资那么高,钱都哪儿去了?老人生前有一个小木箱,从不让人打开。他去世后,他的孩子们打开小木箱时,本以为可能会有几个存折。然而,除了他在各个时期的一些证章奖牌,他的小木箱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钱哪里去了?后山的牧民知道,土默川的农民知道,没有钱上学的穷孩子知道……1987年,李森在呼和浩特去世,享年86岁。出殡那天,成千上万群众中在路边含泪送行。李森没有给老伴和六个孩子留下一分钱,但是他把一个老共产党人的精神和品德留了下来。■

(作者单位:阿迪雅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李风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联合会)

(责任编辑 陈晓红)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