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土司索观瀛与红军长征

降边嘉措

 1935年夏天,红军三路大军十几万人长征来到雪山草地,在这片土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种子。这片土地,也因红军长征而闻名世界。从那以后,“雪山草地”成为东部藏区的象征,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红军来到雪山草地

 

人们常常用“爬雪山,过草地”来形容长征的艰难,“雪山草地”都在藏族地区,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红军来到雪山草地,来到藏族地区,面临着一个全新且严峻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广大藏族同胞。

红军到达藏族地区后,党中央领导人审时度势,调查研究,很快对以往的政策和策略作了调整。他们发现,在中央苏区、川陕根据地及内地其他地方行之有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在藏族地区无法实行,即使勉强实行,也弊多利少。

在藏区,如果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一旦红军离开,土司头人、贵族农奴主会立即回来反攻倒算,进行阶级报复,残酷镇压广大农奴和贫苦的农牧民群众。这种情况下,广大藏族的农奴和贫苦农牧民群众非但不能受益,反而会受到伤害,会加深民族矛盾和民族隔阂,给红军的工作造成困难,给国民党反动派以可乘之机。而且当时红军最需要的粮食、牛羊、骡马以及其他军需物资,也都掌握在土司头人和寺院手里,“打土豪、分田地”,对红军的筹粮筹款活动,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与此同时,毛主席、周恩来等红军领导人还敏锐地注意到,宗教在藏族群众中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土司头人、民族宗教界上层人士与广大群众有着密切联系,在这里,除了阶级问题,还有一个更为重要、更为敏感的问题:民族感情和宗教感情问题。

毛泽东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那么,到了藏族地区,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藏族地区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一套适合藏族地区的方针、政策,只有这样,长征才能取得胜利,革命和建设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因此,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红军的领导人真诚地会见藏族人士,与其建立友好联系,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二、“嘉绒三雄”与红军的关系

 

阿坝藏区,藏语称作“嘉绒”,位于大渡河流域。“嘉绒”就是“大渡河大峡谷”的意思。嘉绒地区,因主要由四个大土司统治,所以又称“四土”地区,有“嘉绒十八王国”之说。每一个大的土司,就是一个小的“独立王国”,各个土司之间拥兵自重,互不统属,互相征伐,竞相兼并,相互抢夺土地、草原、牛羊和百姓。抢来的对方百姓,就当作自己的百姓和奴隶。长时期无休无止的部落战争和冤家仇杀,给广大藏族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这些土司中影响较大的有麦桑(中阿坝)土官华尔功成烈、卓克基土司索朗次仁(汉名索观瀛,字海寰)和黑水大头人鲁尔资巴让(汉名苏永和),被称为“嘉绒三雄”。

红军长征途中,这“三雄”都与红军有过联系。1934年9月,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取得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拉拢藏族地区的土司头人,煽动他们反对红军,委任了一大批“司令”“宣慰使”之类的官职。华尔功成烈、索观瀛被委任为“保安司令”,鲁尔资巴让则被委任为“反共救国军司令”。鲁尔资巴让死心塌地投靠国民党,反对红军,在黑水一带杀害了很多红军战士,给红军过草地造成很多困难,蒋介石在成都亲自接见他,并授予“三级云麾勋章”。

华尔功成烈和索观瀛的态度则与鲁尔资巴让不同。他们一方面与国民党中央政府、四川地方军阀以及近在咫尺的胡宗南部周旋,表面应付,既接受国民党的委任,也接受他们发给的枪支弹药,表示要“坚决阻击红军”“绝不让红军在雪山草地立足”,暗地里却积极与红军联系。

 

三、第一位受毛主席接见的

藏族土司

 

如今,在马尔康卓克基土司官寨的门口,有几棵粗壮的老杨树。80年过去了,这几棵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树的旁边立了块石碑,上书“红军树”三个字。藏族老红军天宝(藏名桑吉悦希)生前曾回忆说,当年红军长征队伍来到那里时,那里有一排杨树,中央领导人在官寨开会时,他们的坐骑就拴在树上。

原来,达维会师不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刘伯承等中央领导人就来到马尔康,并在那里召开了著名的卓克基会议。卓克基土司官寨的主人还把自己的官寨让出来,请红军领导人居住。这座官寨的主人就是土司索朗次仁,他也是第一位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藏族土司。

清朝时期,为了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和友好,朝廷或封疆大吏们常常给藏族的土司头人赐汉姓或汉名。卓克基土司藏名叫“索朗次仁”(“索朗”藏语意为“福气”,“次仁”意为“长寿”),利用“索朗”的谐音,朝廷赐姓“索”,名观瀛,字海寰。

索观瀛是汶川县瓦寺第22世土司索怀仁的嫡传独子,是瓦寺宣慰使唯一继承人。虽是嘉绒藏族中的名门,但他从小生活在汉人圈子里,读汉书,讲汉话,习汉俗,受汉族文化和汉族官仪影响甚深,这在嘉绒十八部落中是少有的。他的先辈曾参加四川地区的辛亥革命活动,受到近代革命思潮的影响。因此,虽未曾谋面,但对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朱德和刘伯承两位川中名将,索观瀛十分敬佩。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加之瓦寺地处藏、羌、汉、回多民族杂居之地,历来重视各民族间的团结和睦,因此索观瀛当政后,十分重视发展民族友谊。他改造农业,引进商业,允许汉商到藏区经商,并予以保护,不让土匪抢窃。他正确处理政教关系,倡导佛教,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嘉绒地区有很大影响。他与华尔功成烈的关系也很好,两人管辖的地区之间,从未发生过争斗。

索观瀛的官寨里有很多藏书,大部分是藏文经典,也有一部分汉文著作。在这雪山环绕、一般人看来十分偏僻的地方,能够看到这么多汉文藏书,酷爱读书的毛主席十分高兴。他在书房里浏览、翻阅,无意间看到一本《三国演义》,木刻刊印,字很大,线装本,印装十分精致。毛主席十分惊讶,他年轻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过管理员,对那里的藏书十分熟悉,只有北大图书馆才有这样精致的线装本,中央苏区都没有,没想到这座官寨的主人会珍藏有这样的书。

毛主席拿着《三国演义》问他的警卫员陈昌奉,是否看过这本书,陈昌奉回答说,没有,他也找不到这本书。毛主席把线装本《三国演义》举起,对陈昌奉和身边的人说,现在要好好看看这本书,考虑下一步的仗怎么打、路怎么走,看能不能从其中获得一点帮助。随即,毛主席请总参谋长刘伯承去找这里的主人。

在一位参谋的引领下,索观瀛拜会了总参谋长刘伯承。索观瀛粗通汉语,刘伯承的话他都能听得懂,刘伯承的长者风范、亲切和蔼的态度,令他十分感动。刘伯承劝慰索观瀛,让他对共产党、红军不要有什么顾虑,并简要地介绍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刘伯承说,虽然索观瀛是藏人,是大头人,刘伯承是汉人,是共产党,但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一家人,一家人要亲密团结;而且两人都是四川人,都是老乡,老乡见老乡,格外亲,以后的实践会证明,共产党、工农红军与国民党蒋介石不同,共产党会真诚地帮助藏族同胞发展进步。

在卓克基土司官寨的大客厅里,毛主席会见了索观瀛。客人进来,毛主席起身相迎。一见到毛主席,索观瀛就按照藏族礼节,躬身致意。这一天,是毛主席第一次会见藏族的上层人士,毛主席不知道应该怎么还礼,便拉着索观瀛,请他落座。索观瀛早就知道“朱毛红军”,听说过毛主席的威名。今天,让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毛主席就坐在自己对面,他不禁有些拘束。毛主席察觉到这一点,宽慰他说,这座官寨真正的主人是索观瀛,红军只是暂借几天,他要是客气,红军岂不是“反客为主”了。毛主席说得很亲切,也很风趣,但他一口浓重的湖南话,紧张的索观瀛一句也没有听懂。看到索观瀛一脸的茫然,毛主席和刘伯承都觉察到他没有听懂,刘伯承赶紧让参谋去请翻译。

这位翻译是理番县的藏族人,时年30多岁,曾到过成都、重庆等地,为汉商和马帮当过翻译,汉语讲得很流利。毛主席通过翻译同索观瀛继续交谈。

毛主席首先向索观瀛了解了草地各部落和他自己的情况,例如管辖范围有多大,有多少武装,有多少百姓和牛羊,各部落和各头人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问得很详细。接着,又简要询问了国民党胡宗南给他委任了什么官,四川省主席刘湘又给他委任了什么官,给了多少枪和钱,等等。索观瀛尽可能详细地作了回答和说明。

然后,毛主席拿着一叠国民党飞机散发的用汉、藏两种文字印制的传单,问索观瀛是否相信传单上的那些话。索观瀛回答,不完全相信,但并不知道共产党、红军对藏民的态度,国民党的话听得多了,国民党大大小小的官员也见过不少,可是过去没有见过共产党和红军,今天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和刘总参谋长。

毛主席对他说,共产党、红军与国民党蒋介石对藏族同胞的态度是根本不同的,国民党蒋介石认为自己人多、势力大,就欺负、压迫藏族同胞,共产党、红军则是要帮助藏族同胞发展、进步。

毛泽东深知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隔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消除的,加上国民党反动派大肆造谣,诬蔑、攻击红军,更增加了这种隔阂、误解和不信任。当前红军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争取包括上层人士在内的藏族同胞站到红军这一边,帮助红军渡过难关,走出雪山草地,至少不让他们站在国民党反动派那一边,反对红军。

毛主席问索观瀛有没有见过朱德总司令的布告。索观瀛回答,听说过,还听说刘总参谋长与小叶丹喝血酒,立盟誓,结为朋友,但没有看到官方的布告。索观瀛特别强调了“官方”两个字。毛泽东明白,索观瀛不但听到民间的传闻,更想直接知道共产党、红军最高领导人的决策。毛主席颇有感触,说蒋介石的宣传工作做得比共产党好,他们把反动传单印得很好,还翻译成藏文,用飞机散发;共产党写几份布告,贴在墙上,连索观瀛这样见多识广的大头人都看不到,广大藏族同胞就更难看到了。

毛主席通过索观瀛和翻译,还了解到孙中山的《总理遗嘱》《五权宪法》、蒋介石的一些重要文告,都已翻译成藏文,广泛散发,甚至连刘文辉的一些讲话也翻译成了藏文。蒋介石于当年6月2日刚刚发表的《劝告四川绅耆服务桑梓,协助剿匪,拯救民众书》也已翻译成藏文,到处散发。红军到藏区后,国民党军队还经常派飞机骚扰,散发传单,甚至进行轰炸。由于这里海拔高、群山耸立,飞机不敢低空飞行,因此炸弹往往扔在大山里,未对红军造成太大威胁。但是,传单散发的量很大,被风吹来吹去,有不少传单吹到了藏族人手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