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红军战士的征战岁月

钟秀华

    春末夏初,风清云淡。循着一股金银花的清香,笔者走进了瑞金市沙洲镇七堡村的一座百年老宅,百岁老红军兰益山就住在这里。笔者看见他时,他正坐在院子里的一张竹椅上,细心地挑拣着簸箕里的金银花。只见他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视力尤其惊人。

    看到笔者过来,兰益山十分兴奋,不经提问,自己便滔滔不绝地说起发生在贵州遵义的往事。其记忆力之好,思维之清晰,叙述之条理,让人不禁啧啧称奇。说起长征途中的万般艰辛,他朗朗地念出一首诗来:“铁石肝肠魂断兮,出生入死在遵义。长征途中千般武,烈日冬霜四海知。花口伤在左大腿,无可奈何归来兮。躲藏深山十余载,盼得解放享太平。”

 

 

丢下教鞭当红军

 

    1912年正月初十,兰益山在沙洲镇七堡村的一个贫苦雇农家呱呱坠地。他的父亲5岁时,由奶奶带着从外地改嫁过来。父亲从小就是一个寄男子,没有自己的根基,没有自己的田地,也没有自己的屋子。兰家,是整个七堡村最穷的人家。兰益山兄弟五人中,兰益山是最小的一个,从小也是最聪颖的一个。父亲和兄长们咬咬牙,用交租后省下的一点谷子,换了钱供兰益山上了六年私塾。兰益山是私塾里学习最好的孩子,读四书五经,老师教过的全部要背诵,他的背诵总是满分,从来不用挨先生的板子。

    17岁那年,村里让兰益山去教书,兰益山当上了小先生,带着一群孩子摇头晃脑地学四书五经。那时候,爱读书的兰益山过得很快乐。但是好景不长,1931年,国民党在村里疯狂地抓壮丁,16岁到40岁的男性,一个不留,大凡

 

    青壮年男性,全都四处躲藏。有钱有势的人家还好,抓住了可以拿钱赎,而兰益山家一无钱二无势,兄弟五人只好半夜偷偷地从后门逃出,躲到远房亲戚家。保长带着一批人气势汹汹地来封门,叫嚣着要全部抓走,连老母亲都不得进门。担心国民党再来抓壮丁,兰益山的亲戚只好把他的年龄瞒小,对外称是14岁。直到苏维埃政权在瑞金成立,村里“变红”了以后,他们才敢回到家里。

    自此,兰益山兄弟对国民党埋下了满腔仇恨的种子。兰益山回到私塾教书时,经常教育孩子们:“还是红军好,赶走国民党,贫苦农民不受欺负。”那时候,兰益山已经长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一米七五的身高,一个人的力气能顶俩。普通人用两只手共同发力,都不能抓住他一只手。全村同龄的小伙子,没有一个人比他力气大。开玩笑打斗时,只要被他抓住了,没有哪个可以从他手中脱逃。红军来到村里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兰益山总是不吝惜力气,跑前跑后,像是半个红军似的。

    1934年2月,红军开始在村里征兵。兰益山知道后,十分高兴,满腔热情地响应红军的号召,第一个报名参军。不仅如此,他还说服几个哥哥一起报名参军,并说:“国民党坏事干尽,让我们无家可归,我们一起去把他们打倒吧!”结果,他们五兄弟中有四个都参加了红军,只留下一个在家陪伴老母亲。村里的青壮年男子闻之也纷纷报名,一时间,母送子、妻送郎当红军的场面在全村热烈上演。曾经为躲壮丁瞒报年龄的兰益山,扔下了多年的教书之职,雄赳赳气昂昂地参了军,知情的人们,纷纷打趣他说:“你可是‘大种儿童团员’哟!”

 

 

 

出生入死长征路

 

    刚刚参加红军,兰益山被编入红一军团一师二团二营四连三排步兵九班。还没来得及习练枪法,兰益山就开始走上了战场。队伍拉到福建清流,随即遭遇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新入伍的战士每人只发给三发子弹,没有配枪,得靠打仗消灭了敌人后所缴获的战利品补充。战场上,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兰益山凭着自己的机智敏捷,数次死里逃生。渐渐地,他掌握了一些规律,子弹发出“啾啾”声的,一般从头顶飞过,而发出“嗖嗖”声的,则打得很低,十分危险。

    为了躲避敌军的追击,队伍每天都要夜行军,走的路一般选择偏僻小道,极其难走。日间则躲在深山丛林里。国民党仗着通信发达,四处围剿。在连城县的朋口镇,兰益山所在部队与敌军遭遇,两军相接之时,竟拼起了刺刀,兰益山抱着不怕死的念头,奋勇杀敌,连挑四名敌兵而自己毫发未伤。可惜的是,同村的一个刘姓青年却在那场战役中再也没有起来。兰益山不禁失声痛哭,可是时间紧迫,他只能强忍悲痛,抹干泪水,草草地掩埋了战友,又匆匆地跟着部队前进了。

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充分保存实力,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兰益山跟随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而又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此后,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红军就在这无数的战斗中且战且行。由于国民党军装备精良,兵力强大,一路追击红军队伍,导致红军伤亡惨重。在安远和信丰交界之处,兰益山所在连又一次遭遇战役,战斗打响后,班长带着战士们冲锋,不幸中弹牺牲。群龙不可无首,三排排长当即火线提拔兰益山担任九班班长。

    经过20多天的作战,红军先后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但是前进的路越来艰难。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西进的意图,于11月20日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指挥

 

    25个师的兵力,分五路追剿红军,同时令贵州“剿共”总指挥王家烈派出主力部队到湘黔边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并手谕前线各部队:“力求全歼,毋容匪寇再度生根。”红军遇到了长征中最残酷的湘江战役。在这一场战役中,兰益山所在连由一百多人锐减至八十多人,三排排长壮烈牺牲。连长看中兰益山头脑灵活,作战英勇,命他接任三排排长的职务,带领战士们继续战斗。

    红军强渡湘江之后,蒋介石仍不死心,一路追剿。1935年2月,红军挺进遵义市桐梓县的时候,兰益山所在部队作为主力,又一次与敌军遭遇。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一次次进攻。就在战斗进行到最激烈的时候,兰益山看到身边的一位小战士因左手中弹痛得竟然忘了躲避,便迅速地跳起来,将小战士拉入军事防御地带。因目标被敌军发现,一串子弹从对面猛烈地射过来,“啪啪”地打在他们身边的石头上,其中的一枚从坚硬的石头表面弹射出来,正好穿过兰益山的大腿。所幸仅穿破皮肉,但横穿的伤处足有五六寸长。

    战斗结束后,由于红军缺医少药,兰益山只好自己处理伤口。他磨利了随身携带的一把小刀,咬紧牙关将伤口割开,硬是自己把子弹取了出来。没有药敷,伤口疼得难以忍受,而部队又正在急行军之中,兰益山用顽强的意志力,继续跟随部队前进,连长见他实在难以行军,便劝他暂时留在当地的老乡家养伤,等伤好了再来接他。兰益山听从了连长的安排,接过连长给他留下的七个银毫子,就此与红军作别。他没有想到,这一别,就再也没有找到红军了。

 

 

乞讨归来藏深山

 

    天气寒冷,兰益山仍旧穿着一双草鞋,参军时母亲做的一双布鞋却不舍得穿,一直背在包袱里。桐梓县一个名叫蒙万发的善心老人收留了兰益山。老人是一个斋公,未婚娶生育,见兰益山高大英俊又孝顺,便想让他留下来当儿子。迫于无奈,兰益山在蒙家落下脚来,一边养伤,一边打听红军的消息。他尽力帮蒙万发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让蒙万发好生喜欢。

    伤渐渐好了,兰益山寻找部队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可是,那时没有任何的通讯工具,红军到底走到了哪里,他一无所知。只听说队伍已经从四川北上了。千里之遥,路线亦不明,即使是插上翅膀,只怕也难以追上。这时,一个同样因伤留在桐梓县的长汀籍红军找了上来,想邀他一起回家。兰益山摸摸母亲做的那双仍旧崭新的布鞋,想起了家中的老母亲,也不知她现在是否安好。既然找不到红军,也只能如此。蒙万发听说他打算回家,善良的老人没有埋怨,反而拿出十几元积蓄给兰益山当盘缠,万般不舍地送他们上路了。

    回家的路途中,他们风餐露宿,边走边打听方向,由于言语不通,走了很多冤枉路。有一次,向人问路,他们用方言说“江西”往哪边走,被对方听成了“广西”,一走就是三天半,才发现不对劲,都已经到广西了,只好又折回原路。这以后,他们吸取教训,由会写字的兰益山将“江西”二字写给指路人看,才算没再走冤枉路。

    其实更担心的还是遇到土匪。由于盘缠很快用尽,他们一路靠讨饭维持下去。有一次,走到一个山村里,看到当地居民正在摘梨,就问他们要几个充饥。忽然来了一群土匪,当地人马上示意他们趴下,不能看土匪。他们听了马上卧倒,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有一个人只是偷偷地侧身看了一眼土匪,马上挨了重重的一枪托,脑袋鲜血直流。后来听见“砰”的一声,土匪耀武扬威地走了,才敢起身。

    三千多里路,一连走了37天。到达兴国的时候,讨饭讨进了一个红军家属家中。红军妻子一听是从前线回来的,十分热情,好茶好饭地款待。攀谈之下,说起她的丈夫,却是和兰益山同一连的战友。妻子忙打听丈夫的消息,兰益山知道他已牺牲在长征途中,为了不让他妻子难过,不敢说出真相,心中无比痛苦。

    1936年3月,兰益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熟悉的老家,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母亲。他本以为这下可以平安地陪伴母亲生活了,不料,当时瑞金被国民党占领,又一次到处疯狂地抓壮丁。兰益山自然不想当国民党的兵,于是连夜告别母亲,往福建的山区走去。他在龙岩地区一个叫陈坑的地方落下脚来,竟惊喜地发现,这里是胡荣家带领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国民党轻易不敢来搜山,十分安全。兰益山于是在这里安顿下来,在一个土纸槽作坊找到了一份事做。实在想念母亲时,他就在夜晚偷偷地回去看看,然后又趁着天还未亮早早地离开。这一躲,就是13年。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