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成功从何而来

余胜海

 

导语:历经30年艰苦奋斗,华为从一个没有技术、没有产品、没有背景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任正非是如何成就华为的呢?这份成就里是否藏着华为迎接未来的信心呢?著名财经作家余胜海先生追踪采访和研究华为22年,特别撰文为我们就相关问题作了深入的解析。

 

 

 

任正非是在生活所迫、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创立华为的。那时的华为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没有资源,“活下去”成为任正非的一种执念。

任正非曾对我说:“我44岁创业是逼上梁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找条活路。当年,我创办华为公司,只想让全家人吃饱饭,没有什么大理想。”

 

伟大的背后是苦难

 

创办华为后,任正非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坚持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判”的华为核心价值观。任正非曾感慨道:“华为三十年的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及家人才能体会。这不是每周工作40个小时能完成的,我记得华为初创时期,我每天工作16小时以上,自己没有房子,吃住都在办公室,从来没有节假日、周末……”这是任正非对华为成功的总结,他将眼前的成绩归结为苦难的累积。

一个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华为的企业家,是在用生命做企业。他创办华为30多年来,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飞机上、在旅途中度过,他奔走在世界各地,身体累垮了,患上多项疾病。一次会议的间隙,我问任正非:华为现在已经是全球通信行业的王者了,为什么还要坚持艰苦奋斗?任总说:“不奋斗就没有未来,不奋斗华为就垮了”。

20151月,华为公司首次在国内外同时发布了一幅企业形象平面广告,广告画面不是什么影视明星,而是一双脚,其中一只脚穿着舞鞋优雅光鲜,脚尖点地,另一只脚却伤痕累累的赤裸着。“烂脚广告”配文:“我们的人生痛,并快乐着。”这幅充满冲击力的广告图片,来自美国著名摄影艺术家亨利·路特威勒(Henry Leutwyler)的摄影作品“芭蕾脚”。据说,当任正非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时,便怦然心动。他说:“这不正是华为的真实写照吗?!华为就是凭一双烂脚走到了今天!”后来华为买断了路特威勒“芭蕾脚”这幅照片的版权和使用权。

20155月,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除了比别人少喝咖啡,多干点儿活,其实我们不比别人有什么长处。就是因为我们起步太晚,我们成长的年轮太短,积累的东西太少,我们得比别人多吃一点儿苦,所以我们只有一只是芭蕾脚,另一只是很烂的脚,我觉得这就是华为人,痛并快乐着,华为就是那么一只烂脚,走向世界,走到今天!”

2017年春节,73岁的任正非亲自奔赴南美的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又马不停蹄地去了泰国和尼泊尔,还特意去了珠峰大本营基站点,看望并慰问奋斗在那里的员工。任正非的到来,让在艰苦环境里工作的员工深受鼓舞。在同员工座谈时,他讲道:“我承诺,只要我还飞得动,就会到艰苦地区来看你们,到有战乱、瘟疫……的地区来陪你们。我若贪生怕死,何来让你们去英勇奋斗。”任总还表示,“不论时代怎么变,但华为‘以客户为中心,坚持艰苦奋斗’的文化不会改变”。

 

30年只做一件事

 

华为是一个用理想牵引发展的伟大公司,任正非是一个坚守理想的企业家。创办华为30多年来,他不忘初心,甘于寂寞,始终坚持只做一件事——专注ICT领域。

在华为的成长过程中,正逢中国房地产爆发,很多做实业的企业家都去做房地产生意,赚得盆满钵满。面对巨大的诱惑,任正非从没有动摇过,别说没做房地产,就连股票也没炒过。任正非认为,在大机会面前,要有大的战略耐性。“要耐得住寂寞!板凳不仅仅要坐十年冷,有些人,一生寂寞。”

1992年正是深圳股市疯涨的时候,而深圳最早的证交所就设在华为办公楼的一楼。楼下发生的种种财富神化和骚动,华为员工没有一个人受到影响和诱惑,所有人都在楼上埋头工作,对窗外的事充耳不闻。任正非回忆说:“那时,我们公司楼下的交易所里,买股票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包围着。我们楼上则平静得像水一样,都在专心致志干活。我们就是专注做一件事情,攻击‘城墙口’。”

当别人都把挣得的钱拿来炒股,任正非却把钱投入研发。当时有人想不明白,说任正非是“任大傻”。这种风暴中的宁静,这种对自有核心技术研发的痴迷的追求,令拜访华为的客户由衷地感慨:华为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很多企业都在寻找成功的捷径,任正非却认为,成功没有捷径,华为的成功可用一个“傻”字来概括。“傻”:30年坚持只做一件事——坚守实业,专注ICT领域;华为从1997年起,开始向IBM学习IPD集成开发管理体系,并向西方公司支付了十几亿美元的学费;别的企业都把钱用来搞房地产、搞资本运作,而华为不为所动,坚持不上市,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近10年来搞研发累计的投入有4600多亿元。

如果华为没有技术创新与管理体系的“傻投入”,就不会有华为的今天。

 

打铁还需自身硬

 

没有架子,是华为员工对任正非的一致评价。他在华为要求别人做到的也必定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从不搞特殊化。

任正非在公司没有专车、没有保镖,也没有私人飞机和游艇。即便现在他已75岁了,也不坐头等舱,下飞机后仍自己打出租车,拒绝下属和客户接机。他在华为内部颁布了一条禁令:严禁讨好上司,机场接机也不行。在华为只有客户才享有专车接送的待遇。

2016415日晚,72岁的任正非在上海虹桥机场排队等出租车的照片,刷爆朋友圈。照片上,任正非独自拉着拉杆箱,在排队等候出租车,没有保镖和专车,神态自若。

当天,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说:“过去二十多年,任总一个人打出租车是常事了。昨天早晨我在酒店向他汇报工作,他就是打出租车来的。他把自己的股票分给员工了之后,又没有上市,不是大富翁,就无须保镖了。”

有一年,任正非去华为新疆办事处视察工作,当时的新疆办主任刚从业务一线提拔上来,基于中国传统企业对高级领导“巡视”的重视,他特意租用了一辆加长的林肯轿车去机场迎接任正非。任正非刚下飞机,看到有人开车来接他,非常气愤地说:“你现在应该在办公室接待客户,而不是开车来接我!”并对这位办公室主任进行了严厉地批评。

任正非的生活非常简朴,经常去职工食堂和员工一起吃工作餐。对于任正非来说,打车、坐经济舱、乘摆渡车、到职工食堂吃饭只不过是内化到他骨子里的一种习惯而已,华为人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这就是任正非和其他企业家的不同之处。

2017111日上午,华为召开干部工作作风宣誓大会。任正非带领华为高层集体宣誓:我绝不搞迎来送往,不给上级送礼,不当面赞扬上级,把精力放在为客户服务上;我绝不说假话,不捂盖子,不评价不了解的情况,不传播不实之词,有意见直接与当事人沟通或报告上级,更不能侵犯他人隐私;我们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不作为,反对发牢骚讲怪话。对矛盾不回避,对困难不躲闪,积极探索,努力作为,勇于担当;我们反对文山会海,反对繁文缛节,学会复杂问题简单化,六百字以内说清一个重大问题……

任正非告诫华为高管:“能打败华为的只有华为自己,只有腐败才能击败华为。”任正非律己以服人的精神在华为产生了强大的引领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任正非说,如果没有经历童年的贫苦饥饿以及人生的挫折,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任正非曾回忆说,2001年至2002年,华为处在内外交困、濒临崩溃的边缘,公司很多人效仿港湾公司,在风险资本的推动下,合谋偷盗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秘密。彼时的华为,散发着“末日”的气氛,很多人喊着“资本的早期是肮脏的”口号“叛逃”,华为摇摇欲坠。为了挽救公司,后来,华为收购了港湾公司。2002年,华为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负增长。

通信设备产业是典型的高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华为一进入这个领域,面对的就是思科、朗讯、阿尔卡特等全球顶尖的通信设备制造商,要想在此间立足,技术研发能力必须强。李一男曾是任正非的“尖刀”。而就在华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任正非的爱将李一男却背叛了他。

2000年,为了给老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一批对公司贡献较大、深受信任的老员工,被鼓励出去作华为的数据产品代理商,任正非称之为“内部创业”。李一男带着价值1000多万元的华为设备(用华为内部股份兑换)北上创建“港湾网络”。不久之后,港湾网络便获得了美国华平、淡马锡等机构近亿美元的风投。有了风投的加持,李一男的目标不再是做一个华为的产品代理商,而变成了“离职高管+风投基金伺机KO老东家”。李一男对华为的产品和市场优劣势十分清楚,港湾在市场上迅速攻城略地,屡屡夺标,销售额很快破亿。一边在市场中与华为竞争,港湾还一边到华为挖人。2001年,在高薪、期权的各种诱惑之下,上百名华为核心研发人员加盟港湾。发展到后期,港湾的挖人手段愈来愈大胆。据华为从事研发的一名老员工透露:港湾会先私下收买华为市场和研发部门的核心骨干,然后这些人并不离开华为,而是回避港湾的相关研发领域和目标市场,助其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200118日,任正非跟随国家领导人访问伊朗之际,忽然传来母亲在昆明遭遇车祸的消息。等他回到昆明时,病床上的母亲已撒手尘寰。逝去的母亲留给任正非几万块的存款,在她的观念里,做生意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攒一些钱,以后总能给任正非救急。失去至亲的任正非,员工出走事件仍是悬梁利剑,国际战场上,初出茅庐的华为又迎来不速之客。

200212月,通讯巨头思科提出华为侵犯了其产品知识产权,要求华为承认侵权、赔偿,并停止销售产品。面对咄咄逼人的思科,华为思考再三后决定:可以停止销售有争议的产品,但绝不接受侵权的指责。

彼时的华为刚进入国际市场3年,承认侵权必定给品牌形象带来巨大损害,无异于自毁长城。但华为的提议远远满足不了思科的胃口,双方不欢而散。在美国媒体看来,“侵权几乎是中国企业的标配”。美国舆论更是认为:落后的中国不可能制造出高科技产品,即便有,一定是靠模仿、抄袭、侵权制造的。这种长期形成的狭隘观念,使得美国业内一致认为华为偷了思科的技术。国内的不少媒体也都相信了思科的一面之词,认为华为侵犯了思科的知识产权。通过制造舆论,未审先判地指责华为是“小偷”后,思科准备在美国向华为提起诉讼。而此时,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中国政府的反击,因为中国市场同样是思科重地。

为此,思科的副总裁特地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和深圳市政府,表明思科“捍卫”专利技术的决心,希望得到理解与支持。为了向中方施压,思科利用媒体,将此次事件上升到“考验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高度。国家信息产业部一位官员表示:“政府不会给予华为政治上的帮助。”2003124日,思科在得克萨斯州联邦法院对华为提起专利诉讼,诉讼内容长达77页。思科在全球的近百位新闻发言人,也在第一时间将不利于华为的信息发布给媒体,并警告华为的潜在客户,不要购买华为的产品,以免带来连带赔偿。华为很清楚:一旦思科诉讼胜利,华为将在未来很长时间都无法进入美国,在国际市场上也将陷入思科的步步阻击之中,华为的国际化之路将可能因此而破灭。

2003年,在欧美市场,很多客户都暂停了与华为的合作。而此时,港湾在国内也频频“抢食”华为的市场,任正非内外交困。爱将背叛,母亲逝世,国内市场被港湾“抢食”,国外市场遭遇思科诉讼,核心骨干流失,公司管理失序,IT泡沫破灭……致命危机接踵而至,任正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却依旧深感无力控制公司滑向崩溃的边缘。

这个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又在部队锤炼多年、外人眼里坚强如铁的男人,在半年时间里,梦醒时常常痛哭。不久之后,任正非患上抑郁症,还因癌症动了两次手术。在医生的帮助下,任正非的抑郁症最终得以康复,而华为也迎来了一场绝地大反击。

面对思科的咄咄逼人,华为将争议产品退出美国市场却被视作“心虚”,很明显,继续求和将会更加被动。华为组建了由数位副总裁领衔、多名专家参加的“应诉团队”,赶赴美国。一边积极与美国政府保持沟通,一边在公关公司的帮助下,与《财富》《华尔街日报》等媒体进行交流,让美国媒体认识真正的华为。在对方听说华为从1998年开始,就聘请一流的国际顾问公司为自己做财务、审计、管理等服务时,都深感震惊。

依据这一消息,美国媒体很快采访了普华永道、摩托罗拉、IBM等公司,结果这些公司都给予了华为很高的评价。美国另一家通讯设备巨头3COM公司的CEO克拉夫,则坦诚地告诉美国记者:“华为的工程师都具有相当天赋,他们在宽大的办公室里操纵着最新的设备和软件,他们拥有我所见到过的最先进的机器人设备。”一边倒质疑华为的美国媒体中,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到20035月,美国媒体对华为及所涉官司的正负报道就出现了平衡。

长达几个月的庭审期间,华为与思科激烈交锋,斗智斗法,双方多次反复举证,使庭审陷入胶着状态。但双方都明白,胜负的关键在于:彼此产品的源代码是否雷同。2003102日,思科与华为达成和解。

作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掌握了不少电信设备的核心技术,近10年来一直致力于欧美市场的拓展,却屡屡遭到美国政府的阻拦,并以“国家安全威胁”为由“封杀”华为,阻止华为的通信设备和智能手机进入美国市场。

2019517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中国的华为公司列入贸易管制的“实体名单”,切断华为生产产品所需的来自美国公司的软件和硬件供应来源。此后,美国顶级科技企业,从芯片制造商到谷歌等多家公司终止向华为供应关键软件和零部件。

值得庆幸的是,居安思危的任正非早就预计到风险的到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华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华为能够生产和高通一样的芯片,将继续开发自己的芯片,提升海思芯片产能,减少生产禁令带来的影响。”

华为公司同时宣布启动B计划”,十年前为公司生存而打造的“备胎”,全部“转正”,华为自己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最快会在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面市,能够替代安卓,为华为的正常业务保驾护航。

 

在自我否定中不断成长

 

自我批判是华为重新激发活力的重要武器。任正非认为:“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世界上只有那些善于掌握自我批判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世界是在永恒的否定之否定中发展的。如果不坚持自我批判这个原则,华为绝对不会有今天,没有自我批判,华为就不会认真听取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很快被淘汰。”所以,华为一直坚持自我批判,在自我否定中不断进步。

在华为,自我批判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制度和文化。华为的自我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不是为了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了优化和建设而批判,目标是为了提升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因此,任正非一直运用自我批判的哲学工具锻炼队伍,培养优秀人才,从而使这个庞大组织不断得到改造与优化。

任正非认为,在这个大变革时代,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武器。当互联网思维肆虐的时候,当“猪都能飞起来”的时候,任正非又在内部开展自我批判的行动。任正非说,我们处在IT业变化极快的时代,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稍有迟疑,就失之千里。故步自封,拒绝批评,忸忸怩怩,就不止千里了。我们是为面子而走向失败,走向死亡,还是丢掉面子,丢掉错误,迎头赶上呢?要活下去,就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须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是及时去除一切错误。去除一切错误,首先就要敢于自我批判。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三人中,其中有一人是竞争对手,还有一人是敢于批评我们设备问题的客户,如果你还比较谦虚的话,另一人就是敢于直言的下属,真诚批评的同事,严格要求的领导。只要真正地做到礼贤下士,没有什么改正不了的错误。

目前,华为已经成为全球通信设备企业的领导者,但任正非认为,“今天的华为恰恰可能是最脆弱的时候,因为成功容易让人变得怠惰和自大,让组织变得盲目骄傲和故步自封。过去的成功不是未来成功的可靠向导,不能陶醉于过去的成功,迷信过去成功的经验,要敢于不断地批判自己。任正非告诫公司干部和职工:这个时代前进得太快了,若我们自满自足,只要停留三个月,就会注定从历史上被抹掉。

20168月,华为的一位署名“泥瓦客”的海归程序员发表了一篇名为《华为到该炸掉研发金字塔的时候了》的文章在内部刊物上,从组织、流程、环境、工具四个方面痛斥在华为做研发的不易,并呼唤“炸掉华为研发金字塔!”他在文章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华为在研发方面存在的四大弊端。这篇文章被华为“心声社区”网站转发,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华为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内部讨论。

内部激烈的讨论惊动了任正非。他在看完这篇文章和所有人的讨论后,签发了一封总裁办邮件,把文章和大家的讨论贴出来,告知全公司,此举背后的心思不得不说耐人寻味。任正非表示声援,要对症下药!

任正非在他签发的邮件中写道:在技术工作上客气是毒品,直面的批评、争论才是良药。在任正非看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如果总是背负成功与辉煌的包袱,这个企业离死亡也不远了。所以,他坚持认为华为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公司,要求华为的高管始终保持空杯心态,走出疲劳和病态,重新激发活力,才能让公司走得更稳、更远。

华为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对自身不断否定的结果。

(作者单位:华商传媒)

(责任编辑 樊燕)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