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张量

 

导语:抗战时期的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诸多根据地之一。由于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主要建立在平原地区,没有山岭沟壑的掩护,战况险恶;处于华北、华中结合部,战略地位重要。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和军事思想指导下,边区的党政领导与根据地民众紧密团结,浴血奋战,为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广大的抗日民众在冀鲁豫边区,创建了一个巩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主要包括河北、山东、河南三省交界的区域。

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直南(河北南部)特委在冀鲁豫边沿地带的豫北内黄、濮阳、滑县,鲁西南部的菏泽、定陶、曹县、东明等县,成立抗日团体,开展游击战争。在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领导下,19382月,选举产生了统战性的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8月,又成立了冀南行政主任公署。19392月,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一部由太行来到这里,与地方武装合编为冀鲁豫支队(辖4个大队),统一领导这里的抗日斗争。19399月,又选举产生了冀南行政委员会,组成了冀南最高行政机关。中共冀鲁豫省委组织各阶层的民众成立了冀南及各县动委会,担负起抗日政权的职能。1940年春,在反顽作战胜利后,成立了冀鲁豫区党委和直南专员公署,初步统一了党政领导。

1938年春天开始,在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逐步开展建立各级政权组织的工作。9月以后,冀鲁边成立了津南、鲁北两个专员公署和15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939126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向山东分局和八路军一一五师发出指示,要求加快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步伐。1940年春,一一五师主力入鲁后,创建了鲁西根据地,成立了鲁西行政公署和鲁西军区。4月底,八路军第二纵队进入鲁豫边地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后,即进行整编,成立了冀鲁豫军区。在此基础上,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发展冀鲁豫根据地。

1940年底,冀鲁豫边区范围扩大到西起平汉路,东至濮县、菏泽、商丘一线;南从陇海路北至大名、莘县一线。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寇加紧对我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冀鲁豫根据地面积缩小。1941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区合并,翌年10月,原属山东根据地的湖西区也并入冀鲁豫。19445月,原属晋冀豫的冀南与冀鲁豫合并,成立了中共中央平原分局和新的冀鲁豫军区。19458月,冀南与冀鲁豫两区分开,分别成为晋冀鲁豫战略区的一部分。冀鲁豫边区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对新中国的诞生亦作出过贡献。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特点及战略地位

 

冀鲁豫边区,位于太行山以东、泰山以西的冀、鲁、豫结合部,其范围大致东到津浦路,西至平汉路,南跨陇海路,北临漳河,区域还是比较大的。抗日战争时期,它既是华北的南大门,又是华中的北边门户,还是华北联结华中的战略枢纽。这一敌后抗日根据如中原锁钥,阻滞南北日军的汇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后期,更成为敌后较大的一块根据地。

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大部分地处平原。党中央虽然提出了要开展平原游击战争,但能否成功地建立巩固的平原抗日根据地,还需要实践来回答。因为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红军,根据地多建在山区,抗战爆发后,我党最早建立的几块根据地也都分布在山区。可以说,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创建,为我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摸索出了一套宝贵的经验。

抗日战争中,从冀鲁豫边区的地理位置看,大部分位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在这缺少山岭沟豁掩护的地方进行游击战争,要比在山地困难得多。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兵民是胜利之本”,主要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在平原上搞“人山”战术,陷日本侵略者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紧紧依靠民众,把根据地内的主要道路挖成壕沟,使敌人的汽车、坦克车等机械化作战装备无法横冲直撞,把其优势变为劣势,而我们利用壕沟作掩体,打击敌人,把劣势变为优势,扬长避短地进行游击战争。

充分发动群众,焕发出他们的革命热情,动员他们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战争,是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战胜日寇的力量源泉。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作为连接华北、华中的纽带,也曾经作为中转站,发挥了安全护送我党领导人、军队和战略物资的作用。如,刘少奇同志被任命为中原局书记,从延安到河南确山竹沟,后又到延安汇报工作等,这是他的必经之路。延安、山西八路军总部机关等与八路军、新四军的人员往来,物资交流、信息与情报传递,也都借助于此通道。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中国抗战即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历史关头,1938929日至116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桥儿沟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方针。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处于华北南部和华中北部,是连接华北与华中的纽带。此时,更成为风云际会的战略要地。对于“巩固华北”,起到了阻止北上日军的屏障作用,对于“发展华中”,起到跳板作用。处于华中与华北的交汇处,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可以掌握抗击日军的主动权。

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时,决定派出八路军一部南下华中,与我党领导的新四军会师,共同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黄克诚带领的一支八路军部队,就是从太行山的华北战场经过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在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和广大民众协助下,安全抵达华中战场的。

 

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建立抗日根据地

 

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斗争始终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主要战斗在华北地区。因为中共中央制定了大力开展平原游击战的战略决策,有八路军三大主力的一部开赴本地区,才使得这里的抗日游击战争开展得如火如荼。广州、武汉失守后,冀鲁豫边区的党政军领导同志和广大军民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建设措施,使根据地逐步得到发展和巩固: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强边区党的建设,使之成为边区抗日斗争的坚强核心,领导抗日军民争取革命斗争的胜利,是冀鲁豫边区始终不渝贯彻执行的一条原则。边区党组织把中共中央一贯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的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忠于党的事业,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正是这种榜样的力量,使得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二是以武装斗争为中心,对根据地进行全面建设。与其他根据地一样,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也是把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展开的。为抓住抗战中的主要矛盾,冀鲁豫边区政府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问题:(1)发动群众参军参战,凡是符合作战需要的人力、物力,都制定了具体的使用制度;建立适合游击战、运动战需要的兵站、粮站等,保证军队人员和粮食的及时补充。(2)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体系,三者互相配合、支援,并可根据战场需要而灵活机动转化。(3)结合冀鲁豫平原地区的特点,贯彻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军事战略方针和作战指导原则。冀鲁豫边区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还特别重视政权建设。建立统一的保证群众基本利益的人民政权,使劳动人民真正享受到当家做主的权利。另外,还积极开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事业和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投入到民族的解放战争中去,充分发挥整体力量和人民战争的威力。

三是加强党内外团结,搞好统一战线。冀鲁豫边区是三省的交界处,干部来自四面八方,首先边区的党组织十分强调党内的团结,对广大的党员干部进行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教育,要求每一个党员自觉维护党的统一,遵守党的纪律,党员干部时时处处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搞好对党外同志的团结,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革命的阵营,以共同对付最凶恶的敌人。例如,在冀鲁豫边区的鲁西北地区,与抗日英雄范筑先将军合作建立抗日武装,打开了鲁西北地区的抗战局面,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伟大贡献

 

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在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战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由于冀鲁豫边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不但培养了大批的干部,而且也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进入解放战争后,冀鲁豫边区还为跨地区协作、支援兄弟部队作战立下了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成为一个大战场,刘、邓大军与陈、粟大军曾先后在这里取得了十大战役的胜利,这与冀鲁豫边区的密切配合作战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冀鲁豫是个好战场,到哪里都有饭吃,都有翻身农民的支援。”这是对冀鲁豫边区的高度赞扬!

除配合刘邓大军作战以外,还曾配合中原突围部队挫败敌人的围攻;曾东援济南,南援淮海,北援天津,为战略决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后又全力支援渡江作战;并先后抽调上万名中高级干部支援东北、西南等解放区,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和举行战略决战创造了重要条件,最终迎来了冀鲁豫边区的彻底解放,也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

(作者单位:抗日战争纪念馆)

(责任编辑 王双)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