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铁军精神?

刘顺发


导语:铁军精神的研究宣传,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已初见端倪,随着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的深入,研究队伍逐渐壮大,研究规模逐渐扩大,研究程度逐渐深入。到21世纪头十年,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为先导,各省市研究会积极参与,将铁军精神研究推向了一个发展时期,取得了显著成果。

 

 

20057月初,一部即将面世的纪实专著《铁军骁将》(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清样,铺展在张震老将军的面前。老人家戴上老花眼镜,认真地翻阅着,凝神在一个个亦师、亦长、亦兄、亦友的新四军首长叶挺、陈毅和粟裕、罗炳辉、黄克诚、彭雪枫、张爱萍、李先念、谭震林、谭希林等战友名单时,颔首含笑:“我曾经在他们领导下工作过,战斗过,相熟相知,他们的身影至今依然栩栩如生地活在我的脑海里。”如今斯人已逝,然而英名永存。那么,何以使他们的形象能够深入人心,传奇流传久远,功勋彪炳史册?因为他们集中体现出了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张老随之为该书作《序》。

张老笔下对铁军精神是这样阐述的: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战士勇敢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铁军精神还是五湖四海、求贤似渴的团结战斗精神;

铁军精神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张老的这个概括,或者说定义,其深邃之处,是要分清铁军(即新四军)同铁军精神,它们虽相互关联,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铁军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铁军的本质属性为:忠于党,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的“党军”;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同工农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等所有人民武装部队的本质属性完全一致。

铁军精神则是对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所有抗日活动、革命传统最精准、凝练的总结,以及理性提升与表述。

 

铁军的本质属性

 

铁军的本质属性要点有四:

一、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抗日部队。“铁军”是民众对新四军的爱称,也是其在华中抗战中以丰功伟绩赢得的敬称。新四军从组建之时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团结合作、共同抗日的一致主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8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而对红军游击队改编组建过程中的谈判斗争,异常尖锐复杂。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原则不动摇的前提下,在一些次要问题上,采取了灵活的妥协方针,最终在独立组编成军,军内干部由共产党独立安排等重要问题上取得胜利,保证了改编后部队的独立性,亦即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新四军。这种经过改编组建成国民革命军序列编制而取得的抗战合法性,并不能丝毫削弱共产党独立领导新四军的本质属性。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独立自主原则,既坚持了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又保证了全力以赴在华中地区的全力抗战。而皖南军部时期个别领导丧失了东进北上、发展华中的大好时机,恰恰是对这个重大原则的认识模糊,犯了右倾错误。中共中央为保证党对新四军的绝对领导,先后成立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中央华中局,先后派项英、刘少奇同志担任书记,军内各级都建立了党的组织,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新四军的直接领导。

二、铁军忠于党,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绝对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是新四军的建军原则,是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取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绝对保证。新四军组建之初,叶挺受邀到达延安后,就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表态: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从中国共产党的指挥,表达了对党的忠诚。皖南事变最惨烈的时刻,他听从饶漱石转达的中共中央的旨意,竟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下山同国民党军谈判,随即被拘,在之后五年的拘押磨难中,赤心忠诚于党,坚守信仰不变,得以出狱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党递交重新入党的志愿书。他以一生的光明磊落彰显了新四军军长对党的忠诚,执行党的指示,听从党的指挥。同样,新四军中广大指战员,正是忠诚于党,坚决执行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抗击日本侵略军,创建与巩固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展新四军部队的各项斗争中,取得了辉煌胜利。

三、铁军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忠于人民,保卫人民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四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新四军的前身是红军主力北撤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经过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战争洗礼,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新四军主力部队已经发展到21万余人。这是依靠人民,得到人民支持的结果。广大民众从物质、财力、人员等各个方面对新四军的支持,在整个抗日根据地可谓俯拾皆是,更为感人的是牺牲自己的亲生骨肉来救护新四军指战员,如老人以儿女、妻子以丈夫的生命掩护新四军的事例,亦不胜枚举,根据地的青壮年经常是整班、整排、整连,甚至整团地加入到新四军主力部队中。新四军为了保卫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激烈战斗中,先后牺牲了罗忠毅、廖海涛、彭雄、田守尧、彭雪枫等优秀指挥员,刘老庄八十二英烈、小沙东海战等牺牲的英雄群体,以及3万多为了民族解放而光荣献身的新四军指战员,更是这支英雄部队中捍卫人民利益,英勇无畏的楷模。新四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新四军是华中人民的长城。

四、铁军精神是铁军本质属性的思想与行为的外化,是铁军本质属性的重要内容。新四军铁军精神是新四军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中形成的,是新四军在同日本侵略军的浴血奋战中千锤百炼铸造出来的,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深切关注和精心培育下成长发展起来的。新四军组建之初,尽管部队番号变了,隶属关系变了,但高举党的旗帜,听从党的指挥的忠诚没有变;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刘少奇、陈毅更是明确指出把新四军建成现代化党军的建军方向,坚持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建根基。新四军在华中犬牙交错的斗争环境、江河湖汊水网纵横的平原地区的长期的军事实践中,顺应天时地利,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发展和创造出新的斗争方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战略战术、军事思维、指挥风格和作战方式,丰富并发展了具有政治建军、军事建军等独有特色的铁军精神内涵。

 

铁军精神的独特内涵

 

铁军精神具有独特的内涵,其内容是丰富的、广泛的、全面的,含义又是深刻的、明确的、赋予哲理的。

第一层含义,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7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日本军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组建不久的新四军健儿就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疆场,同凶恶的日本法西斯强盗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地殊死斗争。3万余新四军指战员喋血战场。如威震敌胆的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血战塘马为国捐躯的270名新四军指战员,壮烈殉国的彭雪枫、罗忠毅、廖海涛、彭雄、田守尧等新四军高级将领,无不表现出新四军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更有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投身新四军这所学校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迅速成长为献身民族解放斗争的自觉战士。

第二层含义,铁军精神是新四军战士勇敢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新四军英勇无畏、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在抗战中受到民众交口称赞,也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众多嘉奖。从蒋家河口战斗、韦岗战斗,到延陵大捷、棋盘岭伏击战;从三打来安、五保繁昌,到火烧浒墅关车站、血战朱家岗;从苏南、苏中的反清乡,到盐阜、淮海的反蚕食;从车桥战役、裕华攻坚战,到八滩歼灭战,光复睢宁城……这些不胜枚举的著名战例无不体现出新四军能攻善守、敢打必胜的英雄豪壮。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既是新四军的作战原则,又是新四军的英雄写照。新四军突破日伪顽的封锁围困,在民众百姓的掩护下,长江天堑、铁路壕沟、据点炮楼,阻挡不了他们驰骋转战的豪迈脚步。既敢于压倒一切困难去夺取胜利,又善于从实际出发,掌握战争的规律性和主动权,不打无把握之战,这就是英勇善战、无坚不摧的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体现。

第三层含义,铁军精神还是五湖四海、求贤似渴的团结战斗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四军的核心力量是数千名经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磨练的老红军,和数百名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八路。他们是革命的火种,是铁军的中坚。然而,面对着开辟华中敌后战场,发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使命,仅靠这些力量,明显远远不够。为了组织抗日的千军万马,为了造就宏大的干部队伍,新四军敞开大门,延揽人才。于是,在这支抗日新军中,既有大批工人农民,又有城镇知识分子;既有专家教授和各类技术人才,又有归国侨胞和国际反战人士;既有重新归队的革命同志,又有慕名来投的地方豪杰、爱国人士。在这个革命的大家庭里,干部关心每一个战士,同志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充满着团结友爱之情。更值得称道的是新四军培养造就人才的成功经验。新四军遵照党的教导,对来自不同阶层的城镇知识青年、工人、农民,不因其幼稚无知而轻视他们,也不因其成分复杂而歧视他们,更不因其“骄娇”二气而放任他们;而是用革命的理论武装他们,在艰苦大环境中磨炼他们,大胆提拔放手使用他们。这就使这支看似不起眼的抗日新军迅猛发展,成为人才济济,兵多将广,英雄辈出,战无不胜的“铁军”。新四军的团结战斗精神是铁军精神的力量之源。

第四层含义,铁军精神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新四军是一支年轻的抗日新军。组建伊始,既不占天时地利之便,也没有人力物力优势。严峻的现实使新四军指战员更加理解创新对于自身的寓意。一切从零开始,创造才有一切。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新四军抓机遇,求发展,从开辟敌后抗日战场开始,坚定地迈开了创新的步伐。“向东作战,向北发展”是新四军在战略方针上的创新,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新四军从皖南、苏南、皖东的狭小地区,一直打到黄海之滨,终于形成了“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的局面。“主力地方化”是新四军建军思想上的创新。在抗战艰苦的相持阶段,新四军主力部队像“种子”一样撒满根据地,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自卫队,使更多的主力茁壮成长起来。军工生产、后勤供给也从无到有地创办起来。新四军在文化艺术上的创新更是独树一帜,从军、师,到旅、团,办起的报纸期刊,歌舞、戏剧团队,以及各种各样的战地演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军的战斗意志。创新还表现在管理制度上,那畅所欲言的民主评议,是新四军在政治思想工作中的成功实践。依靠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依靠民主管理和文化知识教育熏陶,新四军指战员民族意识、阶级觉悟、文化层次和民主思想得以不断提高。由此而生,新四军成为了一支仁义之师、文化之师、威武之师。

铁军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新四军指战员们,在强敌面前,铁骨铮铮;在纪律面前,铁面无情;而在人民群众面前,被军民鱼水情所融化,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为人民利益英勇奋战,视死如归。正是依靠这种“孺子牛”精神,才能组织发动一场规模宏大的人民战争。

新四军铁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民族大众利益为天职,以攻坚克难,拼搏牺牲为特质,既是民族精神的缩影、中华文明的彰显,也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

实现对铁军精神的定义,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

第一,同党中央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不管是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对个人层面,都有着启示意义,有着传承与发扬的现实意义。其中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值得推崇和继承。比如党中央倡导的“工匠精神”,就可以在铁军精神中获得历史启迪与现实指导。对于军地各界、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上战斗、工作的人们,都可以把新四军当年忠于职守、攻坚克难、敢打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发扬,将自己造就成岗位先锋、能工巧匠,永不言败的追梦人。

第二,这个定义具有非常直接的普世价值,具有浓郁的社会普适性。不管你哪个党派社团,何种个人信仰,也不管你居住城市、乡村,或者移民境外,只要你是中国人,你就必须爱国爱家,具有爱国主义情怀,你也应该有一颗攻坚克难的“工匠”之心,你也必须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每位中国人,都能在铁军精神里对应出自己人生的精神依托。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的,新四军在抗战中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慨,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就是伟大的铁军精神,也是伟大的抗战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贵的铁军精神不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永垂青史的英雄业绩,而且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愿铁军精神撒播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作者单位:铁军杂志社)

(责任编辑 刘曾文)



相关链接东方网新华网中青网凤凰网21CN新闻中经网中广网南方周末博客日报新民网中国网大洋网南都网中华网
凯迪网南方网文新传媒人民网中新网文史天地星岛网千龙网环球网
E_mail:yanhcq@126.com